叔本華:人類從天才處獲得最深刻的教訓(包含前兩期)

叔本華:人類從天才處獲得最深刻的教訓(包含前兩期)

本文節選自叔本華《哲人的智慧》。前面分享了兩期:


今天分享第三期,也是最後一期。建議愛智慧的朋友們收藏閱讀哦~

(十一)

  智慧是內涵的量度,不是外延的量度。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一個人在這方面確能敵過萬人而一千個愚人比不上一個聰明人的緣故。

  世界上充滿了智慧平庸的可憐人,他們所缺乏的是兩種密切相關的才能:判斷和產生自己觀念的能力。但是,不缺乏這種能力的人,很難想像缺乏這種能力的情形,所以,不容易瞭解他們生活的悲哀。但是,這種缺乏卻一方面解釋了那些矇騙同時代人使他們把自己當做真正文學家的胡說八道者的貧乏,另一方面也解釋了出現於這種人當中那些真正有才者的命運。從某種程度上看,所有真正的思想和藝術都是想把大才智放在少數人身上,所以,這種想法未能常常成功,那是不足為奇的事情。因為一個能夠使人獲得樂趣的作家,往往需要在自己思想方式和讀者思想方式之間有某種和諧一致性,這種和諧一致性愈完美,樂趣也愈大。所以,只有偉大人物才能欣賞另一偉大人物。由於同樣的緣故,壞的或平庸的作家會引起有思想者的厭惡和心理劇變,甚至與大多數人談話也會產生同樣結果——因為他在談話的每一階段都會發現不適當和不一致。

  (十二)

  植物的生命只是生存,因此,它們生活的樂趣是純粹和絕對主觀的、呆鈍的滿足。動物則不同,動物有知識,可是,動物的知識仍然只限於滿足自身動機慾望的範圍內,亦即限於自身最直接的刺激範圍內。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也完全滿足於單純生存的緣故,也是為什麼單純生存是以其整個生活滿足的緣故。所以,儘管它們不在思想,只呆呆地望著,然而,它們可以幾個小時完全不動而不會感到不滿或不能忍受。只有最聰明的動物如狗和猿猴才需要活動,因此,也會感到厭煩,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喜歡玩耍的緣故,也是為什麼它們喜歡兩眼注視路過者的緣故,從這方面說,它們和那些喜歡從窗子裡看人的人,屬於同一類。

  只有人類才擁有知識——即認識其他東西,所謂認識其他東西與單純的自我意識是相反的——只有人類的知識才達到高層次,同時,由於推理能力的出現,人的知識能力達到了可以從事思想的程度。由於這種情形的結果——除了簡單的生存以外,人的生活還可以為上述那種知識所滿足,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自身以外存在於別人和其他事物中的第二種生存。不過,人類的知識也大部分限於滿足自身慾望動機的範圍內,只是這種動機包括那些不太直接的動機在內,當我們整個地看這種知識時,便被稱為“實用知識”。

另一方面,通常,除了由好奇心和需要娛樂消遣而產生者以外,人類並沒有比較自由的即沒有目的性的知識,然而,即使只在這種程度以內,每個人卻都有這種知識。同時,當動機時,人的生活大多是單純的生存,人有時候不斷閒逛常常參加那些只是聚在一起而沒有任何交談充其量只稱作交談的社交活動,這種現象充分地證明了上述事實。的確,大多數人——甚至他們內心還沒有自覺到——把下述情形當作自己行為的最高指導原則,即在生活過程中花費最少的思想,因為,對他們而言,從事思想是困難而麻煩的。因此,思想多少,只看他們從事的事務需要多少而定,也看他們的娛樂消遣需要多少而定,可是,兩者都要加以適當的安排,使其得以最少的思想而應付解決。

  只有在智力多過為生活所需的限度時,才以知識本身為目的。如果在某個人身上,智力放棄其自然的天職——即認識事物之間的關係而為意志服務——以便完全從事客觀的活動,那麼,這便是一個相當反常的現象。可是,藝術、詩歌和哲學正是起於這個反常現象,所以,藝術、詩歌和哲學產生於原先並非為這目的而存在的官能。因為,從根本上看,智力是一種辛勤工作的工人,他的主人意志使他一天到晚忙於工作。但是,如果這個被驅使的奴隸,偶然在工作之餘,自動做些自己的工作,完全出於主動,除工作本身之外,也沒有其他目的,只是為了使自己滿足和快樂——那麼,這就是真正的藝術品,推到極致,便是天才的創作。

  這種藏在藝術、詩歌和哲學成就背後的對智力的純粹客觀運用。也存在於純粹科學的一般成就背後,也早已出現於純粹科學研究和學問以及對任何問題的自由思考中。的確,如果談話的題目是純粹客觀的,與個人利益毫無關係的,與參加談話者的意志毫無關係的話,那麼,甚至引起單純談話的,也是這同一東西。所有這種對智力的純粹客觀運用,可與它的主觀運用——不管如何間接,但運用智力的目的都是為了個人利益——正如跳舞和走路相比一樣,跳舞是不帶任何目的的過剩精力的消耗。可是,相反的,主觀運用智力則是一種自然的運用方式,因為,智力產生本來就是為意志所用。它不但涉及工作和個人的衝動,也涉及一切有關個人私事和一般重要事情的談話;也涉及吃、喝及其他享樂;也涉及維持生活的一切東西;並涉及種種功利的關切。

的確,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智力不能作任何其他運用,因為,對他們來說,智力只是為自己意志所役使的工具,完全為意志所消耗,沒有一點剩餘。就因為這種情形使他們如此的沒趣,如此粗俗地熱衷於利益以及無法作客觀的談話,正如在他們表面上看不見連接智力和意志之間的帶子一樣。事實上,以如此抑壓方式而時常引起的心地狹窄印象,只是他們整個知識只限於為自己意志所用的外在象徵。我們可以知道,這裡,只有某一特定意志為達到其目的所需要的智力,而沒有更多的智力,因此,外貌粗俗更產生一個事實,即當他們的意志不再驅使智力時,智力便停止活動。他們對任何東西都沒有客觀的興趣。他們的注意力不放在任何與自己不發生關係或至少可能發生關係的東西上面,他們的內心更是如此,否則,便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甚至不會明顯地為風趣和幽默所動,他們不喜歡任何需要稍用思想的東西。粗俗的滑稽充其量只能引起他們發笑,除了這點以外,他們便是熱情的動物——所有這些都是因為他們只能注意主觀的利益。就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玩牌”成為最適合他們的娛樂——玩牌贏錢,因為,這種情形不像舞臺表演、音樂、談話等等仍然停留在純粹知識範圍內,而是使意志發生作用,使無所不在的意志發生作用。對其餘的而言,他們自始至終都是生意人,生命生來就是服錢役的。他們所有的快樂是感官上的快樂,他們不喜歡其他種類的快樂。只要跟他們談業務,不要跟他們談任何其他事情。跟他們交往要把自己貶低了。可是,相反的,兩個能夠對自己智力作純粹客觀運用的人之間的談話則是理智能力的自由發揮,即使所談的問題不甚重要而只是開玩笑,情形也是如此。這種談話事實上好像兩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舞蹈;而其他種類的談話則好像並肩走路或二合一後的走路,其目的只是要到達某個地方。

  現在,這種對智力作自由的不平常運用的傾向,在天才身上達到了頂點,這裡,知識成了最主要的東西,成為他整個生命的目的;相反的,他自身的存在反而降為附屬品,反而變為工具,因此,正常的關係完全顛倒過來了。於是,就整個來看,由於他的知識以及對知識的瞭解,天才活在世界的其他方面比活在自身中為多。他的認知能力的不平常的增加,使他不可能以單純存在及其目的來消磨他的時光。他的心靈需要繼續不斷地和強有力地活動。因此,他沒有經歷日常生活中許多事情的那種泰然以及普通人那種易於專心於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所以,對於適合正常心理能力的普通現實生活而言,天才是一種壞的稟賦,同時,像所有不正常的情形一樣,也是一種阻礙物。因為,由於理智能力的加強,對外界的直覺瞭解達到非常客觀明確的程度,並帶來遠比為意志役使時所需者為多的智力,因而這種豐饒成為這個固有意志的徹底障礙,因為,思考特定現象本身併為特定現象之緣故而思考,便減損這個思考與個人意志以及彼此之間的關聯,因而阻撓和妨礙了對這些關聯的任何明確瞭解。如果只為滿足意志的需要,那麼,只要對事物做完全表面的思考就夠了,這種表面的思考,除了使我們瞭解自己與任何可能目的之間的關係以及與這些目的可能有關者之間的關係以外,不瞭解其他東西,因此,這種思考所涉及的只是種種關係,根本不知道其他東西。對事物本質的一種客觀而完全的瞭解,減弱了這種知識並使它達到紛亂狀態。

  (十三)

  天才與一般智慧之間的不同,就其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言,的確只是量的不同。然而,當我們想到一般平常人儘管個人之間有著差異,但都遵循著共同的路線去思想,因此,雖然他們的判斷實際上是錯的,然而往往會有相同的判斷,這時,我們很容易把量的不同看成質的不同。這種情形達到下述的程度,即他們具有某些基本觀點,這些觀點在所有各時代都有效,也繼續為人們反覆提出來,可是,各時代的偉大人物卻都公開地或秘密地反對這些觀點。

  所謂天才,乃是頭腦中比一般人更明白也更清楚觀念世界的那種人;同時,由於最重大最深刻的預見並非來自於觀察個別事物,而是來自於瞭解整體的熱情,所以,人類可以期望從天才處獲得最深刻的教訓。因此,我們也可以把天才解釋為一種對事物具有特別明確認識,也對自身具有特別認識的人。人類崇敬那些稟賦著這種顯露事物及其自身本性的人。

  如果你想得到同時代人的欣賞,就必須和他們步調一致。可是,如果你和他們步調一致,就不會創造偉大的東西。

如果你心裡想要創造偉大的東西就必須訴諸後世人來接受你的東西,只是,你不會為當時人所瞭解,你會像一個被迫留在荒島的人,在那裡辛辛苦苦豎立紀念碑好讓未來的海上旅行者知道自己曾經存在過。

有才能的人為金錢和名譽而工作,可是,相反的,促使天才從事創造工作的動機,卻不易確定。天才不為金錢,因為天才很少獲得錢。不為名譽,名譽太不確實,而且,仔細地想想,也太沒有價值。嚴格地說,也不是為了自身的快樂,因為創造工作付出的心力超過快樂。不如說是一種特殊的本能,由於這種本能,具有天才的人便不得不以持久的工作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根本沒有想到其他動機。從各方面看,這種情形之發生是必然的,就像果樹結果子一樣,果樹結果子,除了需要土壤使它獲得滋養以外,沒有其他需要。更仔細地想想,好像在這種人身上,作為整個人類精神的生活意志,由於稀有的偶然事故,已感覺到暫時獲得更明確的智力,現在盡力在收穫成果,盡力在收穫這種明確思想和看法為整個人類帶來的成果,其實,這也是這種人的內在本質,因此,它們的光輝可以繼續照亮黑暗和一般人意識的麻木不仁。就由於這種情形,因而產生那種使天才人物孤獨工作以完成自己作品而不重視報酬、歌頌和同情,甚至不顧自己的福利,為後世著想多過為同時代著想的本能。

作為一個神聖的信賴以及自身存在的真正果實,他把自己的作品當做整個人類的財產,為更能欣賞他的後世人而創作。對天才而言,這是比任何其他目的更重要的目的。天才之努力完成和保衛自己的作品,其堅決的程度,就像昆蟲之保衛自己蛋卵並撫養自己永遠看不到的孵雛一樣,它把蛋卵置於自己的認為有一天它們將成為生命並獲得養育的適當地方,然後帶著滿足的心情死去。

哲學療法:中國人的智慧倉庫。每天閱讀10分鐘,追隨本心過明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