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粉碧璽手串》

手串由十八粒單桃紅碧璽組成,又稱“十八子”。由四顆淡藍色碧璽結珠將十八顆念珠區隔開來,佛頭亦為淡藍色碧璽,下墜一魚飾品,黃色的背雲和墜角豔麗透亮。十八子即佛教所云十八界,分別為六根、六塵、六識。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整器用料講究,顏色絢爛奪目。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代 翡翠十八子手串

手串以十八顆翡翠製作而成,翠質晶瑩透徹,色澤華美,之間以兩顆粉紅碧璽隔成兩段,粉紅色碧璽佛頭佛塔,嬌豔耀目。另有米粒珍珠,聚列成結。下方以淺色絛帶系金剛杵,下系一精緻小巧的橢圓形粉紅碧璽,又以粉紅碧璽為兩墜角,工藝細緻,琢制精心。

此手串不僅翠材極為珍貴,設計也頗為精奇,金屬之光,翠石之澤,相映成趣,是為點睛之筆,蕙質匠心,令人拍案叫絕。 組成手串的十八顆念珠指的是佛教“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分別為: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十八子手串是由佛教念珠演化而成的一種飾物,可以佩帶於衣服上、挽在手腕上或閒暇時把玩,由十八顆珠子組成,故而得名。其材質一般為翡翠、珍珠、碧璽、蜜蠟、珊瑚、伽楠木等,此種手串也稱為“數珠”,是佛教信徒唸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記數的工具,持不同材料的數珠誦經,所獲功德徑相不同。在漢化佛教中,隨著淨土宗和密宗的興盛,數珠開始大量流行,演變為漢化佛教七眾的重要隨身具,併成為念佛信佛的重要標誌。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代 雙桃紅碧璽手串

手串由十八顆雙桃紅色碧璽珠穿成,間以翠玉結珠間隔,佛頭接一翠玉佛塔,下連背雲,再下為墜角兩個,共有米珠七組。碧璽桃紅色和綠色相配,既炫目奪人,又溫婉典雅。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珊瑚壽字手鐲

此珊瑚手鐲內側附箍,外環飾珊瑚,周身高浮雕蝙蝠、團“壽”字和“壽”字紋,寓意福壽吉祥。手鐲側面以高浮雕“回”紋間隔,接口處除回紋外更有七顆圓珠相間隔。手鐲主要以珊瑚為質,加之繁複的雕工、吉祥的寓意,彰顯出富麗堂皇之氣,刀法細密流暢,是難得的傳世家珍。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銅鎏金皇貴妃珊瑚領約

領約環形,共六節,活口開合式。通身珊瑚質地,銅鎏金包裹,龍身為四節,兩頭分別為累絲工藝精心雕琢的龍頭,龍身由三顆銅鎏金鑲嵌羊脂白玉的金屬銜接。龍頭至開合處兩節以龍珠銜接,呈“雙龍戲珠”式。活口處兩條雙絲線下綴以金鑲水滴石榴石,色澤神秘瑩潤。

整器製作精良,工藝繁複,銅鎏金工藝、累絲工藝、點藍工藝和金鑲玉工藝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充分顯示出皇家富貴、繁複、精緻的審美要求。 領約,又稱頸圈,用於約束頸間衣領,為清代后妃禮服用品,以所嵌珠寶的材質與數目,和垂於後背的絛色區分品秩。此領約所用材質上乘,顏色鮮豔,工藝複雜,當為清代皇貴妃服飾,極為珍貴。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紫晶獸鈕橢圓章

此章以天然紫晶為材,章呈長方形柱體,印鈕雕刻一上古神獸,四蹄抓地,身體微微下沉,做一躍而起狀。神獸雙目圓睜,全身注滿了力量,威勢赫赫。下部打磨精細透亮,樸素無紋。整器雕工簡練,古樸大方,襯以紫晶的天然神秘感,更彰顯出了神獸的深邃和古拙。

紫晶的英文名稱為Amethyst,源自希臘文,意為“不易破碎”。相傳凱撒大帝狂熱地追求紫晶,曾派幾千個人專程去烏拉爾礦山尋找這種礦石。羅馬主教也常佩戴紫晶戒指,以避邪惡。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三色瑪瑙巧雕松鼠花果墜

此件三色瑪瑙佩材質上乘,質地通透。淡藍色的部分被雕成成熟的花果,棕色部分巧妙的刻畫出了葉子的脈絡紋理,一隻白皙透明的松樹爬在瓜果上,緊緊抓住眼前的食物,神態刻畫惟妙惟肖。雕工精細,構思巧妙,線條流暢自如,為瑪瑙掛件之精品。瑪瑙俏雕多見紅、白或褐、白二色,三色瑪瑙俏雕少見。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乾隆 黃玉御題詩搬指

搬指以名貴的新疆黃玉製成,色澤純正,膩如凝脂,為黃玉中“秋葵黃”之品。明清時期,新疆黃玉的開採量極少,為識者所貴。明高濂《遵生八箋》中說:“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明清兩朝,黃色為帝王服色,故黃玉倍受尊崇。在清代宮廷玉器中,黃玉作品也大大少於白玉、青玉、碧玉。

搬指,古稱韘,是射箭時套在拇指上保護射手不被弓弦勒傷的環狀專用器物。以象骨、玉石、皮革為之。至清代則玉、翠、瓷、象牙諸質均備,成為日常佩飾。

此搬指高2.2釐米,外徑3釐米,與香港蘇富比2007年春拍LOT602號中的4件翡翠、碧玉、青玉、漢玉御題詩搬指尺寸一致,是一件典型的乾隆御用搬指。而此黃玉製御題詩搬指為歷年拍賣中所僅見。搬指上下兩端雕刻回紋邊,中間以嚴整細勁的刀法刻館閣體楷書御題詩。尾刻“幹”、“隆”二章,一陰文一陽文。這種以細密規矩的迴文或萬字鎖邊、恭刻乾隆御題詩文,印章的制式與前述4件搬指完全一致,並符合清宮造辦處的檔案記載。

乾隆的御用搬指與一般臣下進貢的搬指不同,弘曆本人直接參與設計製作過程。乾隆四十七年熱河信貼檔有關於一件刻御題詩回紋邊漢玉搬指的製作過程的記載。那件漢玉搬指由如意館將材料畫樣反覆呈覽在熱河的乾隆,由宮中懋勤殿寫好回紋邊御題詩本文一張後,再次呈上乾隆,皇帝覽後傳旨如意館:“準照本文往細緻裡刻,要快得,刻得時呈覽”(見郭福祥《乾隆御用搬指述略》)。故本件形制相似的黃御題詩搬指的製作也應經過了如許嚴格的宮廷造辦程序。

搬指上刻御題詩云:

繕人規制玉人為,彄沓闓抨是所資。

不稱每羞童子佩,如磨常憶武公詩。

底須象骨徒傳古,恰似瓊琚匪報茲。

於度機張慎省括,溫其德美信堪師。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後期 雙色巧雕碧璽雙歡

此墜由雙色碧璽雕成,玫紅色和淺色碧璽在工匠奇思妙想下,用雙獾鏈接起來,構思巧妙。雙獾諧音“雙歡”,多用美玉雕刻兩隻獾親密依偎相戲,用以比喻夫妻兩情相悅之意,寓意喜慶吉祥。

碧璽為電氣石的統稱,為著名的有色寶石之一。碧璽用作寶石的歷史較短,但由於顏色鮮豔豐富,晶瑩剔透,被稱為風情萬種的寶石,備受清代皇室貴族青睞,至今故宮還保留著很多慈禧當年的碧璽首飾,皆為極品。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乾隆 沉香木和合二仙墜

沉香木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或沉香等樹木的乾燥木質部分,是一種木材、香料和中藥。蔡絛《鐵圍山叢談》曾雲“沉香一片值萬錢”,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沉香木是珍貴的香料,被用作燃燒薰香、提取香料、加入酒中,或直接雕刻成裝飾品。此吊墜即以沉香木雕和合二仙像,和合二仙是民間傳說之神,主婚姻和合,亦作“和合二聖”。刀法傳神,衣褶流轉自然,樣貌更栩栩如生。下墜“囍”字,吉慶如意,多用於新婚祝福中,寓意婚姻美滿,和和美美。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乾隆 碧玉坐佛連金鑲珠佛龕

佛像以淺青色碧玉雕琢,雅白溫潤,青翠透亮,佛做盤腿結趺式,端坐於碧玉蓮臺之上,神態安詳,俯瞰眾生。佛龕以黃金而制,正中心鏨刻“佛”字,周圍以蔓枝區隔開七個區域,鑲嵌七顆白色珍珠,溫潤潔白的珍珠鑲嵌於金色佛龕上,愈發莊重威嚴。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有同類制式的金龕珍珠小佛像,可為參考。

漢·揚雄著《方言》稱:“龕,受也。”即容納、盛受之意。龕原指掘鑿巖崖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即供龕。據《觀佛三昧海經》卷四記載:“一一之須彌山有龕室無量,一一龕中有無量化佛”。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雲岡、龍門、敦煌等石窟中均能見到四壁皆穿鑿眾佛菩薩之龕室。此後,又出現了將石、木或其它材料做成櫥子形小閣,並設門扉,供奉佛像,稱為佛龕。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中期 寶藍色玻璃法輪

法輪是藏傳佛教常用的一種法器,最早在古代印度為兵器,後被佛教吸收,象徵佛法永轉不息。輪上的八條梁象徵八道輪迴,是引導眾生達到至善的八條道路。此外法輪還有勇猛精進、無堅不摧之意。清朝王室崇信藏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相關的各種法器也大量流傳。此件的特別之處為藍玻璃質地,乾隆皇帝對宋明文人雅事醉心追隨,既見傳統的瓷石、金銅、竹木,也有如和田美玉、銅胎畫琺琅等當時新式材質,更有以藍料玻璃為質,秋水凝光,別有一番韻味。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乾隆 金累絲鑲寶石葫蘆形香囊

此香囊為帶蓋葫蘆形,中部束腰,分為上下一大一小兩圓腹。整體造型飽滿圓潤,線條流暢。葫蘆因其蔓長籽多,古人多以它寓意子孫滿堂、世代綿延,自唐以來因其諧音“福祿”,為民間所喜愛,遂成為傳統器形。香囊採用金累絲工藝,上部祥雲開光內鑲嵌寶石,下部四朵祥雲紋圍繞一寶石,四周鑲嵌四顆渾圓珍珠,香囊頂部和底部更有兩顆渾圓紅珊瑚珠,珠圓玉潤。通身滿飾紋飾,金色純粹而炫麗,流露出皇家的富貴之氣;鑲嵌寶石裝飾,與金累絲的器表搭配相得彰宜,光照之下熠熠生輝,閃耀出奪目的光彩。累絲工藝又稱“細金工藝”、“花絲工藝”,源自北方,歷史悠久,是將金或銀加工成絲,再通過盤曲、掐花、填絲、堆壘等手段製作金銀首飾。其工藝之繁複,做工之精細,非一般製作方法所能比擬。遠自唐宋期間,累絲工藝早已應用在當時婦女髮飾上。至元代期間,更有專門累絲工匠專業生產,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但因其工藝相當繁瑣,故當時多作為小件首飾上的裝飾技法之一使用。

清代金器製造工藝在元、明兩代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至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高峰。金器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器型增多,圖案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到了中期之後此類作品逐漸減少,工藝也遠較雍乾時期劣之。此香囊累絲細膩,寶光眩目,金碧輝煌,做工精美,用料考究,充分反映了清代鼎盛時期累絲鑲嵌工藝的藝術風格和技術水平,為十分少見的藝術珍品。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中期 碧玉鏤雕花卉荷包形香囊

香囊荷包形,以碧玉為質,分為蓋與底兩部分,古樸雅緻。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同類品,可供參閱。底部以透雕手法雕刻蓮花荷葉,單面以翠玉為筋區分開五個區域,正中最大最顯眼處在一片碩大的荷葉上一朵盛開的嬌豔蓮花,同樣的圖案向周邊逐次縮小,佈局合理。蓋部被設計成一片翠綠的荷葉倒覆而下,荷葉上以淺浮雕刻蓮花圖案,頂部為提樑式,同樣以碧玉雕琢,淺刻祥雲紋。整器構思巧妙,設計合理,渾然天成,炎炎夏日觀之沁人心脾,除使用功能外,更有極佳的觀賞和收藏價值。

香囊又稱花囊、香袋、佩偉、荷包等,一般由綢緞製作,並繡有各種圖案,裡面裝以雄黃、茱萸、艾葉、冰片、霍香等中藥或香料。佩戴身上,香氣撲鼻,既能清爽神志,又有驅蟲、避邪、保平安的作用,深受人們喜愛。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時代,《禮記·內則》記載:“婦事舅姑,如事父母,……衿纓,綦屨。以適父母舅姑之所”,是說青年人見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香囊,以示對長輩的尊敬;且香囊亦是男女之間愛情的見證。其材質種類很多,有玉鏤雕、金累絲、銀累絲、點翠鑲嵌等,此碧玉鏤雕香囊可開合,既可盛放香料,亦可盛鮮花等,香味可從鏤空處溢出,當為懸掛於腰帶的飾物。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碧璽搬指

搬指以粉紅色碧璽製成,呈圓鼓形,腹部略微突出,打磨光滑,顏色透亮,透出深邃和神秘。碧璽為著名的有色寶石之一,雖然用作寶石的歷史較短,但由於顏色鮮豔豐富,晶瑩剔透,被稱為風情萬種的寶石。此碧璽搬指恰符合碧璽風情萬種的特色,玫紅色觀之,有春光明媚、百花嬌豔之感。臺北故宮亦收藏有同材質的搬指,可為參考。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翡翠蝴蝶胸針

胸針做蝴蝶翩然狀,蝶翅以翡翠為質,玉身刻畫翅膀紋路,玉色濃淡相間,精緻自然。以金累絲工藝作蝴蝶造型,外加點藍技藝,蝶身及尾翼為碧璽,蝶須則呈螺絲狀,上鑲嵌珍珠兩顆,隨風擺動,鮮活靈動。蝶身相接部分以白色米珠點綴,玉之萃綠、碧璽粉嫩、豔麗點藍加上珍珠的圓潤,使得整件胸針色彩斑斕,搭配和諧,光彩奪目。北京故宮藏同造型頭簪,可資參考。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粉碧璽桃形珮

佩以粉色碧璽巧雕而成,嬌豔婀娜、晶瑩透亮、盡顯瑰麗。碧璽被雕刻成碩大的壽桃形狀,飽滿圓潤,上綴一碧玉蝙蝠。蝙蝠為“福”,壽桃為“壽”,福壽雙全,寓意吉祥。本品造型精巧,線條流暢,刻工嫻熟傳神,且色澤鮮亮,明豔奪目。因碧璽質地較脆,故十分考驗工匠的雕琢技巧,能打磨如此精細,堪為佩戴佳品。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珊瑚獅鈕印

印以紅珊瑚為質,印鈕雕一隻怒目圓睜的獅子,前腿撐地,後腿用力,身體微拱,彰顯出力量美。印主體為不規則柱體,因形隨勢打磨,如岩石峻極,表面只寥寥數筆刻畫出靈芝之瑞麗。上下渾然一體,獅子的威猛、岩石的冷峭和靈芝的吉祥襯以紅珊瑚的貴氣,造出別樣的吉慶富貴之氣。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翡翠三多九如牌

牌翡翠質地,透亮瑩潤。頂部陰刻獸紋,以雙絲線纏繞,綴飾淡紫色碧璽及各色米珠。牌身正面篆書“三多”,背面篆書“九如”,通體色彩豔麗,細潤堅實,寓意吉祥。

“三多九如”盛行於清代,一般以佛手諧音“福”,以桃寓意“壽”,以石榴暗喻“多子”,合為“多福多壽多子”的寓意。另有繪九支如意與佛手、桃子、石榴相配。九支如意諧意“九如”,據《詩經·小雅·鹿天》載:“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皆為祝頌之意。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翡翠雙龍斧形珮

玉佩以翡翠為材,通體呈青白二色,青中帶白,白中泛青,雙色自然過渡,渾然一體。上綴碧璽為飾,主體部分雕琢成玉斧形狀,翠色濃重處為斧頭開刃之處,斧尖微微上翹,兩條玉龍盤旋兩側,龍頭相對,龍身緊貼玉斧。玉斧素面無紋,打磨光滑,兩條龍以透雕形式呈現,刀工古拙,設計精巧。斧在上古為權利的象徵,故以斧為佩,亦有摹古之意。

翡翠在清十七世紀順治年間由緬甸流入中國,當時多為皇室所有,民間流散甚少。自乾隆帝開始,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七位皇帝及后妃們均對翡翠情有獨鍾,宦官和商賈則以翡翠收藏豐儉來衡量財勢,故翡翠又稱為“皇家玉”、“帝王玉”,其地位凌駕於各種寶石之上。此佩碾琢細膩,工藝精湛,良匠巧藝,既見材質之妍亮滋潤,又得色彩搭配之佳妙,由此可窺大清盛世玉雕之水平。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海蘭寶獸鈕印

此印以海藍寶石為質,印鈕被雕刻成一尊爬臥的瑞獸,姿態慵懶祥和,下部印章主體周身淺浮雕祥雲紋及紋飾,線條流暢,在海藍寶的透明掩映下,更添神秘莫測、炫彩奪目之感。海藍寶礦石充滿了浪漫的海洋味道,也讓人聯想到藍天,為透明至半透明的藍色寶石。傳說,這種美麗的寶石產於海底,是海水之精華,所以航海家用它祈禱海神保佑航海安全,稱其為“福神石”。

清宮古董寶石首飾欣賞


清 蜜蠟鶴鹿同春齋戒牌

牌呈橢圓形,蜜蠟質地,雙面透雕鶴鹿同春。底部橫臥一鹿,鹿頭扭轉回望,戒牌兩側雕各色靈芝松針,正中心為橢圓形,上書“齋戒”二字。刀工凝練、雕琢精緻,棕色的蜜蠟彰顯出厚重和肅穆。“鶴鹿同春”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民間以鶴為仙禽,鹿為瑞獸,“鶴鹿同春”表達了人民祈求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