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业时,父母该干点啥?这位妈妈的3个“高招”太管用啦

  教育部:未来3年,中小学不重视这三大学科,将与大学无缘!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细节:中考改革从2017年试点,到2020年成型。而高考则是从2014年进行试点,到2018年大致结束。对于教育改革这个政策很多家长是知道的,但是具体改些什么、有些什么变化、要做哪些措施,家长们就都不清楚了!

  

孩子做作业时,父母该干点啥?这位妈妈的3个“高招”太管用啦

  在这次的改革中,主要突出了三门课程的重要性:语文、物理、体育,这三门课程,其实是很多学生之前不怎么重视的,尤其是语文和体育的学习,很多学生都不怎么放在心上,不用付出多大努力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是现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如果不重视这三大学科,将来可能无缘上大学。

  语文在高考中的“强者”趋势愈加明显:

  各地中考语文相继增分:2013年-2017年,北京中考语文增加30分;2015年湖南长沙等地中考语文增加30分;2018年山东济南等地中考增加30分等等,而且随着今年秋季开学,全国语文将施行统一的部编版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难度让所有人都难以想象。

  从教材内容和考点的变化来看,语文新增了大量的古诗词、文言文以及传闻文化的考察,一年级的日积月累房中就出现了《论语》和《弟子规》等内容,阅读理解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不仅仅是涉猎文学的知识,还会有科技、历史、天文、新闻等等内容。部编版主编说:这次的高考改革,到最后要实现让15%的学生做不完题,可想而知,这语文的难度有多大。

  

孩子做作业时,父母该干点啥?这位妈妈的3个“高招”太管用啦

  现在的语文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语文了,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表现在基础知识的层面,更表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上,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剖析,不再是简单的理解和背诵了。

  以前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都不太上心,认为语文拉分不大,但是从这几年的中高考中可以看出,语文才是真正的拉分王。想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语文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同学们必须把观点转变过来,在语文上多下功夫,多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此外,物理高考改革中最重视的一门学科。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许多名牌大学的王牌专业都是物理,如果物理成绩不理想,很有可能错过名牌大学的好专业,只能填报一些冷门专业。物理是同学们专业能力的试金石,因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如何,通过物理最容易鉴别。

  从考试变化看,各省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推行“3+3”的模式,也就是除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统考科目之外,学生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生中自主选择3门学科进行考试,这“6选3模式”直接决定了学生以后如何报考专业,因为不同的专业选考的科目不一样。

  展开来说“6选3”总共有35种选择,而其中物理则达到了91%,也就是说,如果物理学不好,直接决定学生以后的填报的专业和就业方向。

  体育被纳入中高考

  教育部明确表示,今后中小学生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简单来说,也就是在以后的中高考中,体育也会作为一门考试,如果体育成绩不理想,也会直接影响中高考的学习成绩。

  

孩子做作业时,父母该干点啥?这位妈妈的3个“高招”太管用啦

  以往学生们觉得只要文化知识过关就可以,丝毫不注重体育锻炼,现在可不一样了,体育在中高考中的分数达到了70分,包括田径、立定跳远、铅球等多个项目,如果平时不注重体育锻炼,在中考高中甚至可能出现零分的现象,这其中的差距,一下就拉大了。

  在2019年,中高考将实行全面的变化,在这之前,除了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也应该多多了解教育资讯,提早做好准备!不要等到所有人都做好准备之后,你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每次的改革,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家长们也无需抱怨,积极调整策略和状态,缓解孩子不适应和紧张的情绪,与学校紧密配合,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争取在中高考时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