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宝典《止学》辩表功:忠臣坦荡容易找,可惜君王不爱要

忠臣坦荡容易找,

可惜君王不爱要,

甜蜜实则蝇逐臭,

铁血肝胆唯心表。

谈介子推的故事,《止学》中说“表功”

  “忠臣不表其功”这是一个两面看的问题。如果看过寒食节的来历,就知道介子推的事迹,表明这个是真正的忠臣。或者他做的事情,已经超越了利益层面,到达了超我的精神层面。其实忠臣也是有不同的档次的,最顶级的忠臣,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付出忠心,例如是介子推。次一级的忠臣,是在自己和信念中去得平衡,例如是管仲、诸葛亮。再次一级的忠臣,是完全为了忠诚的对象,例如秦国大将蒙恬,水浒传里的李逵。最次一等的忠臣,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由于没有背叛的利益而不曾背叛。

  这最后一种忠臣,其实倒不如说是利益结合体。孙权手下的人马,大概算是这一类的忠臣。因此鲁肃才有了“江东百官都能降曹,唯独主公你不能”这番言论。

  我们容易发现,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手下的人属于哪一类的忠臣。

相关词语解释:

1) “表功”解释为:指向别人表述或特意显示自己的功劳。

2) “介子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3) “忠臣”解释为:与奸臣、贰臣相对,原指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现也用来泛指忠诚于特定的对象如球队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对忠臣的作为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具体到特定的历史人物来言,不同的论断主体也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所以有时并不能形成定论。


智慧宝典《止学》辩表功:忠臣坦荡容易找,可惜君王不爱要

★忠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背叛的就算是忠臣。而真正的忠臣,估计要在危难的时候才能看到。也就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很难找到真正意义的忠臣,也别是在企业中。毕竟企业维系的纽带是利益,而利益得到的忠臣,也只能是最末一等的忠臣。而真正的第一、二类忠臣,其实是忠于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忠于老板,这就会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矛盾。由于真正的忠臣是忠诚的是自己的理想,在更多的情况下就变成,老板变节,这些忠臣就不忠了。而现代企业家,真正能获得的忠臣,其实就是第三类,能够被自己人格魅力捕获的死忠。

探寻“表功”的含义,看看书中如何说。

1) 忠臣不表其功。来源于:《止学》。全文如下: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矣。解释如下:忠臣是不会邀功的。

★邀功★

  到底忠臣是否表功?这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第一二类的忠臣,实际上是不需要表功的,因为他们做的是,是为了理想。你有足够的理想去束缚他,他就是你的伙伴,没有就只能看着他远去。而第三、四类的忠臣,是一定会表功的。如果不表功,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将变得没有意义。

  李逵为什么要死?这是由于这种死忠,是不会妥协的。对于宋江来说,手下只有第三、第四类的忠臣。而第四类居多。第三类的忠臣是有违自己的理想,因此只能放弃了。

  我认为的是所谓忠臣不邀功,是由于这些忠诚认为自己是你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你的手下。起码在思想上是如此认为的。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有理想的人,其实是不会粘着领导,而是独立思考。而这些忠臣,其实才是对事业有最大的帮助,也就是传说的合伙人。而最后一种,只是忠于自己的利益,不邀功,哪里来利益。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诗云:

寂寞安宁,寒窗空守。

专注经典,认真分析。

另辟蹊径,金刚智慧。

抛砖引玉,同为精进。

№368日期:2003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