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德,《止学》最后一卷告诉我们,这就是善始善终!

《止学》修身卷

《礼记·大学》有这么一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立德,《止学》最后一卷告诉我们,这就是善始善终!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让人信服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品德和一言一行不去培养,那么,这个人的才能就会用于邪恶的地方,他的行为会慢慢变坏,下场也就不能善终了。品行的影响力,是强权和势力无法做到的。强权和势力可以使人暂时屈服,但不会让人心悦诚服,而这正是最大的隐患。人只有在心甘情愿的情况下,才会尽心尽力,而品行不端的人无恩无义,人们也很难真正的效命。因此,没有了道德的约束,一个人的才能纵是再大,也不是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为什么马云的阿里巴巴能做的如此之大,世人皆知。马云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倡导公司领导人的个人品德,他认为品德大于个人能力。自古无有善果的人,多不是他们无才所造成的,由此可见,无德才是人之大患。

修身立德,《止学》最后一卷告诉我们,这就是善始善终!

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疵,大节堪毁。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善于听取他人的劝告是必不可少的。人都有糊涂的时候,若不听人言,过分自信,错失便难以纠正,自无助于良好品德的建立。个人修养不是孤立的,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此不能故步自封,尤其不能清高自傲

事情的发展自有它规律,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说的就是在小处自律,不好高鹜远,一个人的品行高低往往体现在他的一举一动中,崇尚空谈的人总有他的破绽之处。

树立威望,培养仁德,只知在物质上施人以惠是远远不够的。在思想上尊重别人,最能打动人心,甚至化敌为友,令人敬佩。常言道有容乃大,没有思想上的包容,其气量就难称之为大,其品德便毫无过人之处了。

修身立德,《止学》最后一卷告诉我们,这就是善始善终!

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验其德焉。

对诽谤的话不惧怕,对势大的人不放纵,以此可以验证一个人的品德了。

用事实来检验一个人品德的高低、好坏,关键之时一个人的表现怎样是最有说服力的。特别在强者面前,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不坚,品德不高,那他就很难坚持原则甚至唯唯诺诺了。

修身立德,《止学》最后一卷告诉我们,这就是善始善终!

不察其德,非识人也。识而勿用,非大德矣。

看不出人的品行,就算不上会识人。而能识人却不用,就不能说是德高之人了。

人的品行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它含而不露,隐藏极深;人的品行又是重要的,它关及一个人的本质,不认清它就会埋下隐患。所以说识人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表面,如果看不出他内在的东西,就会导致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发生致命的错误。识人之能不能仅凭经验和观察获得,更需在思想、知识、理论和技能等各方面。在识人的同时,大胆地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最令人尊重和敬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