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發展最快的深圳,圖5三無人員被帶走,圖9出租車月入過萬


深圳,一個現代化歷史只有40年的國際大都市,自從1980年被設為經濟特區後,擁有了全國最好資源和機遇,一時間成千上萬的人湧到這裡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進入90年代後,深圳的經濟像搭上火箭一般,飛速前進,整個城市的生活節奏加快了好幾倍。圖為1993年深圳的一家酒吧,為了活躍氣氛,他們請來了一支風格很“另類”的樂隊,他們是在深圳活躍的第一批地下音樂人。

經濟的發展歸功於各個大型企業,而大型企業的成長則要歸功於每一個為集體付出的打工者,大量的崗位空缺吸引來了比崗位多幾倍的應聘者,他們大部分人沒有高學歷,初中沒畢業的大有人在,但這不阻止不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阻止不了他們“掙大錢”的正常慾望。圖為1998年,深圳的一場露天招聘會,密密麻麻的人群為了爭取到一個高薪崗位而擠得滿頭大汗,遠處有幾名警衛人員在維持秩序。

娛樂業的發達程度最能體現一個都市的繁華,各大娛樂場所已經不再侷限於用單一的、傳統的表演方式來吸引顧客,圖為1995年深圳某娛樂城的演員後臺,一群年輕漂亮的女孩穿上特製的舞臺服裝,頭戴“國際範兒”的假髮,準備上臺走秀,人們看到的只是她們在舞臺上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很少有人理解她們舞臺下的辛苦和酸楚。賈樟柯導演的電影《世界》關注到的就著這個人群。


整個城市的快速發展,讓所有人都認識到時間的寶貴,以前街邊的“閒人”到處可見,露天的檯球桌旁,總是會出現“兩個人打檯球一群人圍著看”的畫面,而到了90年代,深圳大街小巷“閒逛”的身影少了很多,就連最讓人不齒的小偷行業都開始抓緊時間“創收”。圖為1990年,福田的出租屋集中的巷子內,檯球生意很冷清,兩人在臺球桌上下棋,旁邊的牆邊立著一塊錄像廳的“影訊”,下面寫著“連場5元”,這個價格對於別的城市太貴了。

隨著深圳的外來打工者增多,人員管理成了這裡最重要最複雜的工作之一,“三證”成了這裡證明自己身份的唯一“證據”,由於身份證丟失需要回老家補辦、暫住證辦理需要花費一兩個月的工資,很多人的“三證”都不齊全,但查“三無人員”的工作每天都在進行,缺少任何一個都要被帶走問話,所以打工者們經常連一個踏實覺都睡不上,時刻警惕著被查證,這也成為他們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圖為1993年,羅芳村被查到的“三無人員”。

90年代深圳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女同志們也開始注意自己外在美,看到商機的商人們早已經為她們準備好了各種港臺以及國際化妝品,圖中是1995年,羅湖區的一座商場裡,一家化妝品店為了促銷,請來國外的化妝師為顧客現場美妝,顧客們看到“神奇”的效果後,紛紛購買這“物超所值”套裝,但600元對於那個年代,已經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90年代深圳的文化產業也開始多元化發展,雜誌封面也越來越前衛時尚,美女、泳裝、明星成為保證銷量的最常見手段,但請不起大明星的小雜誌只能找“籍籍無名”的模特。圖為90年代的公園內,一個思想開放的漂亮年輕女孩正在拍攝雜誌封面,旁邊看孩子的老人好奇地看著,彷彿在說:“現在的年輕人,在公共場合穿著這樣,還拍照,膽子真大!”

90年代對於很多到深圳打工的人來說,能進入一個大企業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為那裡有食堂有宿舍,工作穩定,收入也可以,大部分拿到工資都會攢起來或寄回老家,捨得用於大手大腳吃喝的人很少。圖為1995年,寶安工業區的一個食堂內,職工們在排隊打飯,不論男女都拿著大“海碗”,在跟食堂工作日指著自己要哪個菜,其實食堂的菜都是“水煮菜”,並沒有什麼油水,一點都不香……

人多了,服務業當然也跟了上來,當國內其他地方的人還以坐公交為主要出行方式時,深圳的出租車行業已經變得異常繁榮,司機們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為大老闆們節省時間,生意好的時候月入過萬也常有,因此出租車司機也成為熱門行業。圖為90年代末,一家出租車公司停車場內,出租車師傅們正準備開始上路營業。(歡迎關注小辮兒說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