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道衍和尚,還會有靖難嗎?你覺得他在朱棣身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非常茴香豆


靖難之役,道衍首功!完成了兩千年來中原王朝唯一一例和平時期,藩王通過造反,成功奪嫡的案例!


道衍和尚,俗家名諱姚廣孝,字思道,蘇州人。被稱之為“黑衣宰相”,他是一個出色的陰謀家,一個取得成就的政治家,還是一個儒釋道皆修者。《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的原型之一。(鄔思道的名字也是從姚廣孝的字裡面來的。)但是他比鄔思道更傳奇更厲害!

姚廣孝一生做了三件事:勸燕王造反;奉命監修永樂大典;奉命組織遷都北京。這三件事情對明朝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姚廣孝生於元至正元年(公元1335年),很顯然生不逢時,若早生20年,恰逢天下大亂,正可以實現其封王拜相的志向。然而等他長大了,天下早已太平。朱元璋像個殺神一樣鎮著,彷彿在說,年輕人,沒機會拉啦!

果然除了進京趕考,苦練八股文,似乎真的沒有任何一絲希望了。那自己苦學而成的陰陽術數、兵法奇謀、帝王心術豈不是都沒有用武之地了?當然做和尚還是有機會的,朱元璋就是從和尚做起的嘛!可是即便朱元璋給了一次機會,道衍和尚因為長得奇特,最終也無功而返。


但是馬皇后的死,再次給了姚廣孝進京的機會。這一次無論如何他不能再錯過了,在好友宗泐的幫助下,他跟隨燕王朱棣去了北京。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建文帝繼位。這一年道衍和尚64歲了,上天姚廣孝終於迎來了實現他畢生夙願的機會!

北方的風沙本已經將一個年輕亢奮的心磨滅成灰了。道衍和尚早已經不是那個壯懷激烈的年輕人,而是一個沉著冷靜的老者。可是這次他興奮了,上天啊!你終於還是沒有放棄我姚廣孝,機會來了,燕王,我要送個白帽子給你。


而此刻朱棣肯定在認為這人莫非是瘋子吧,一開始挺牛逼,就忽悠我要給我個白帽子,結果一下沉寂16年,現在都快入土了,卻又開始發瘋,要給我白帽子。

但是很快事情的發展開始印證了道衍和尚的說法。建文帝繼位後,聽從齊泰、黃子澄等人的意見,實行削藩之策。很快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繼獲罪,被廢除藩國。

道衍和尚對燕王說,大難臨頭了,快反了吧!朱棣則非常猶豫,其實這可以理解,一個藩王造反,是沒有回頭路的,這個決心是很難下的。


可是道衍不遺餘力,你現在下不了決心,但是好歹也應該準備起來吧。燕王聽從了道衍的意見,同意道衍在燕王府後苑訓練兵馬,還修建厚牆環繞的地穴,打造軍器,用飼養的鵝鴨來掩蓋聲音。

道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推著燕王往造反的道路上走去。後來果然有人告燕王造反。燕王就不得不反了。道衍說我和世子守北平,你不能呆在北平等著被剿,你得打著“清君側”之名去京城奪位!

朱棣造反一造就是4年,這種煎熬沒人能夠體會,有時候實在太心累,想放棄了;貌似南京建文帝也投來橄欖枝。道衍大聲喝醒朱棣,“王爺,你這是在造反啊!沒有回頭路的啊!”

最終在無數次煎熬和思維定勢之後,在朱棣造反的第四年,在道衍“不要去攻打城池,應迅速直取京師”的建議下,朱棣繞開濟南,只取南京,最終奪嫡成功。

到這一刻可以說,沒有道衍,朱棣甚至都沒有造反的勇氣和機會;即便造反了,也沒有堅持下去定力;即便堅持下去,也找尋不到徹底勝利的方法!


在整個靖難之役中,道衍對事態發展的預見性和對朱棣心理的準確把握,帶著朱棣突破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對建文帝內心的準確把握,使得朱棣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抓住問題的核心,直戳要害,畢其功於一役!在這短短的問答裡,無法徹底展開來講了,如果讓劉和平將這段歷史改編成一部40集的電視劇,應該也會成為一個經典!

終於一朝功成,道衍其實也和鄔思道一樣,希望功成身退,而不能。鄔思道選擇了”半隱”,而道衍選擇了”大隱隱於朝”!所以朱棣勸他還俗,他拒絕了,他白天上朝,晚上枯守青燈!


道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朱棣的忠誠,贏得了朱棣的信任。但此後的道衍更像是一個奉命辦差的。無論是奉命監修永樂大典,還是奉命組織遷都北京。一生孤苦一人,不積家財,最終得以善終!

永樂16年(公元1418年),道衍和尚(姚廣孝)病逝慶壽寺,被追贈為榮國公,諡號恭靖。朱棣親自撰寫神道碑銘,並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廟(張廷玉的待遇),為有明唯一一人。結局似乎要好過鄔思道。鄔思道雖說後來在田文鏡處出逃了,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又能逃到哪裡去?



炒米視角


其實說歷史上,如“八王之亂”玄武門之變,靖難之變等,為世人所詬病,就是因族親內鬥,如果說玄武門之變是奪嫡的話,那靖難就是公然造反,道衍和尚“姚廣孝”在朱棣身旁就是主要幫兇之一,而造反和奪嫡是不一樣的,明建文帝是繼了位的正統皇帝,在行政施政上並沒有什麼過錯,就是因藩王勢力威脅到了皇權,削了五位藩王,“燕王朱棣”在“姚廣孝”及其請的方士的蠱惑下,陰謀造反,尤其是族親造反和異姓王造反又不一樣,可以說“姚廣孝”就是“亂臣賊子”一個,像“姚廣孝”這種顛覆朝廷的人,不管放在哪朝哪代也及其的危險,就算有“張良、諸葛亮”之才也為世人所不齒。靖難雖然成功了,但“姚廣孝”這個歷史人物,我呸。。。


夏有涼風61


道衍和尚俗家名號姚廣孝,他天生就是一個亂世之人只為了造反而生。沒有他或許真的就沒有靖難之役。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選派和尚分給各個潘王講經說法,姚廣孝似乎早就有了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是燕王朱棣。就在二人錯身的時間裡姚廣孝迅速推薦了自己,朱棣很好奇為什麼要跟隨自己,而姚廣孝當時的回答足以殺讓朱元璋他一百遍,他說要送一頂白帽子給大王,朱棣當時就震驚了,他清楚一個“白”加“王”是個“皇”字,就這樣二人以這種驚心動魄的方式見面了。



姚廣孝究竟有什麼本事呢?

姚廣孝十四歲出家當和尚,但他這個和尚不好好吃齋唸佛卻拜了道士席應真為師,席應真也是一個奇葩,他不好好研究煉丹修道卻整天研究陰陽數學之術,這在當時絕對屬於旁門左道,科舉考試是沒有這些內容的。

不會造反的道士不是一個好和尚。他會謀斷、有韜略一直將造反視為己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他當初選擇朱棣可能也是提前算了一卦。



終於造反了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姚廣孝已經六十四歲,對於一個老頭來說造反這個工作實在不輕鬆,但是姚廣孝的一生所學終於得以施展。四年後朱棣靖難成功,而姚廣孝卻不要錢、不要官,白天上朝工作晚上回廟唸經,還是如此特立獨行,讓人懷疑他真的是單純為了造反而造反,“黑衣宰相”果然讓人猜不透。


一個巴掌拍不響,而姚廣孝和朱棣就湊成了一對。他為朱棣策劃謀反、出謀劃策都是第一負責人,可以說兩人就是這樣互相攙扶一起走到了最後的勝利。


一門土炮


應該來說主導的還是朱棣本身。本來朱棣兵權都交了,認命削藩了,是建文帝缺乏自己的政治主見和社會閱歷,四書五經並不能教會他做皇帝,他太信他的老師們,但他的老師政治權謀太差勁,只想要削而沒想好妥善安排,削藩削得赤裸裸,半年以莫須有連削五王,最嚴重的就是湘王闔家自焚諡為戾,讓朱棣明白建文帝耳根子軟有黃子澄他們說話是不見得念面叔侄之情的,想用親情打動人也得立馬能見到,而交了兵權後撲向燕王府的大網卻越來越緊,文臣們又不真是什麼正人君子,玩兒個什麼栽贓有理都沒嘴說去,全家性命危在旦夕到了懸崖邊上了,不想死必須反戈一擊了,所以設計騙取了寧王的兵權,以邊軍精銳和朵顏三衛騎兵起兵靖難。


南方的溼


一樣會有,姚廣孝只是一個謀士,他的作用是幫助朱棣造反,而不是決定朱棣造不造反,朱棣造反也是被逼的,本身他就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如果被削了蕃,那相當於給他好吃好喝的供著,要讓他養老,但是對於有雄心並且正值壯年的朱棣來說,這是不甘心的,一輩子就這麼過了,所以他反是一定要反的。姚廣孝就是劉伯溫似的人物,給朱棣提了很多建議,讓他少吃了些虧,增大了他謀反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只能說姚廣孝的作用是提高了朱棣成功的可能,但並不是決定他造反的那個人


海水是藍色的


沒有這個離經叛道的姚廣孝,朱棣未必敢起兵篡位。那麼,建文帝的削藩,就會成功,漢族就不會在近三百年間,被龐大的宗室吸血,朱明虐我大漢三百年就不會出現。姚廣孝是大漢的千古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