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府,坐落在山東曲阜城裡一條叫闕里街上。這條街足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為什麼叫闕里街呢?兩千五百年來,孔子的嫡系後代都居住在這裡。所以,孔子後裔又稱為“闕里世家”,這條街自然稱闕里街了。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廟俯瞰)

這座宮殿式府第,坐北朝南。三啟六扇的鑲紅邊的黑漆大門,門額上高懸藍底金字“聖府”豎匾。它的兩側是一副金字對聯:上聯曰“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是“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大門的門板上鑲著獅子頭形的大銅門環,門前蹲著一對精雕的大石獅子。大門內便是寬大的粉白照壁。這就是孔子後世嫡孫長支、歷代衍聖公的府第,世人俗稱“公府”。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府大成門)

到目前為止,孔子的嫡系後代共傳七十九代。孔子一生很窮。相傳,孔子當年只有三間小屋可以居住,後來改建成殿。民國時期,那裡供奉著一輛車,據說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所乘坐的,那裡還有他用過的琴和書。孔子死後二百多年,漢武帝劉徽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孔子學說才受到重視。從此,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各種諡封號: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封孔子九世孫孔騰為“奉祠君”,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孫孔霸為“關內侯”,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稱“文聖尼父”,唐代開始稱孔子為“聖人”,唐玄宗又將三十五代孫孔燧之提升為“文宣公”,後加封為“文宣王”;宋仁宗為使聖裔繁衍,世襲不斷,將“文宜公”改為“衍聖公”;元代再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以後又加封為“大成至聖先師”,還特准許衍聖公在皇宮御道上和皇帝並行,在紫禁城騎馬,還陪同皇帝“臨雍”(視察學務),衍聖公每次來京,諸賢后裔,五經博士,四配十二哲百十多人也都隨同前來;清王朝更進一步追封孔子先世五代為王,即:啟聖王、昌聖王、貽聖王、裕聖王、肇聖王。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府大殿一角)

隨著對孔子諡封號的增加,歷代帝王對孔子後裔也一再封賜。所以,孔家既是公爵之府,又是聖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還要尊貴。因為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而孔家是兩千多年來世世代代的。

宋朝以前,孔子後裔在闕里的宅第稱為“襲封宅”,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始建“衍聖公府”,以後歷代均有所擴建。孔府佔地二百多畝,有廳、堂、樓、殿四百六十多間,還有一些門坊、花園等。孔府雕樑畫棟,飛簷彩拱,奇花異石,涼亭曲橋,堪稱是中國最大、最豪華的貴族府第。

整個孔府的佈局是前衙後宅式,分為中、東、西三路,這與北京故宮的佈局頗為相似。孔府中路前為官衙後為內宅、花園;西路是衍聖公接待貴客、學禮、讀書的地方;東路是家廟、祠堂,和家人的住所。孔府二門裡有座“重光門”,是在院中孤零零地蓋起一座雙層飛簷的門坊,斗拱建築的屋頂,八個倒垂的木雕花蕾,門下有石鼓夾抱,左右無牆,平時關閉,從兩側通過,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時才能在十聲禮炮聲中打開。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沒有的,只有列士封侯的邦君才有資格建造。據史書記載,歷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廟的有漢高祖、漢明帝、漢章帝、漢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聖祖、清高宗十一個皇帝、共十九次出巡來過這裡。這是歷史上所有的貴族之家都沒有得到過的皇帝“寵幸”。民國以後,蔣介石、孫科、馮玉祥孔祥熙等國民黨要人也都來過。

孔府的西側,一牆之隔,便是氣勢雄偉、金碧輝煌的孔廟。孔廟更大,有三百多畝。這裡古木參天,碑碣如林,廳、堂、殿、廡四百六十六間。在正殿大成殿前的平臺上,圍著曲曲折折的漢白玉欄杆。雙層飛簷下有十根龍柱,每根都雕鐫著石龍,以及明珠、雲頭,鏤空雕刻。這些龍柱只見雲龍飛舞而不見石柱,連北京故宮龍柱也無法媲美。據說每當皇帝來此出巡,十根龍柱都要用黃綢包裹,以免引起皇帝忌諱。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廟龍柱)

孔廟裡還有我國的十大名樓之一的藏書樓奎文閣。奎文閣高聳入雲,光彩奪目。

孔府——天下第一家


(奎文閣)

此外,還有孔子講學的地方——杏壇、孔子教給兒子習禮的地方——詩禮堂、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寢殿、孔子手植檜樹、十三碑亭,以及自魯以來漢、魏、宋、元、明、清的大量珍貴石碑、門坊和其他古蹟。

孔府的北面,穿過大概三里多長的神道,就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孔林。孔林內老柏古檜,青翠蒼鬱,四周林牆長達十五華里,佔地三千多畝,是我國最大的人造園林。這裡有六十多座樓、亭、殿、堂,還有難以計數的古代碑碣和豐富的地下文物。

孔府、孔廟、孔林,合稱為“三孔”。“三孔”古蹟馳名中外,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書法演變等,都有珍貴的價值。因此,孔府素有“東方文化寶庫”之稱。

此外,明代皇帝還在北京欽賜宅第,設立孔府在京的官邸。初賜宅在東安門外,後又改在正陽門裡,明英宗時又在西單太僕寺街賜宅,也稱做“聖公府”。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府長春坊)

孔府的管理機構設在中路前部大堂前東西兩側,分為六廳。這六廳分別是典落廳、司樂廳、掌書廳、知印廳、管勾廳、百戶廳。典落廳、司樂廳,掌管祭祀的典章和音樂;掌書廳、知印廳掌管文書和大印;管勾廳掌管祀田收租;百戶廳掌管林廟、守衛。六廳的官員有知印官、書寫官、掌書官、司樂官、典籍官、管勾官、百戶官等,一般都是四品官員。此外,還有孔府總管、管家、麵爺、帳房、祭祀官員等等。

六廳正中的大堂是衍聖公宣讀聖旨、審理重大案件的地方。二堂正中掛著“欽承聖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及代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聖公處理家族糾紛和府內僕役問題的地方。

內宅日常府務主要是由設在三堂院內東西配房的司房和冊房來處理。司房是管理財物的帳房,冊房是管文書、檔案的書房。大門裡的西邊還有齎奏廳,又叫外西房,專跑京差還兼傳達。古時,齎奏廳的齎奏官是六品,平時相當於七品的知縣有事來到孔府,只能在此等候,由資奏官向內稟報,未經允許,知縣不許進入二門。

古時,皇帝們賞賜孔府的土地很多,在清朝大約百萬畝,有數十萬戶佃戶,分佈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五個省的數十縣。管勾廳掌管收租,佃戶交了租,帳房就在戶冊上打個勾,所以叫“管勾”。因為地畝多,孔府管勾廳在外地還設有管勾衙門(主要在鉅野縣),下面還有屯官、總甲、小甲等,小甲就是各莊的莊戶頭,直接向農民收租子的。

孔府在魯西南的兩千大頃地是按五屯、六廠、十八官莊管理的。五屯是鄆城、鉅野、平陽、東阿、獨山;六廠是鉅野、平陽、鄆城、及獨山三屯;十八官莊,在曲阜有十二個,泗水有四個,鄒縣有兩個。

較遠的土地和外省的土地管理很混亂,因為孔府的土地是皇帝賜給的“祀田”,是把地租收入用來祭孔的,孔府無權買賣;佃戶可以轉讓,同時每逢改朝換代,祀田數字也有增減。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廟)

除大量祀田外,衍聖公個人還有近百頃私田。這些私田可以變賣,叫“湯沐地”。由於孔子的原故,曲阜縣有免糧地數百頃、輕糧地四千多頃。在賜祀田的同時也賜佃戶,叫“欲撥佃戶”,也有自己租種祀田的,叫“寄生佃戶”。另外,還有皇帝撥的“廟戶”,是灑掃林廟的。這些佃戶和廟戶統稱為“戶人”,屬於孔府的“戶籍”,不編入地方保甲,也減免對朝廷的徭役,但負擔著孔府派給的各種勞役。“戶人”中有各種不同的分工,有“屠戶”“豬戶”“羊戶”“牛戶”“笤帚戶”“挑祭戶”“鴨蛋戶”“菱角戶”“香米戶”“擇豆芽戶”等等。這些“戶”世世代代為孔府從事屠宰、養豬、養羊、養牛、綁笤帚、挑祭品、供應鴨蛋、菱角、香米、擇豆芽等單一的勞動。還有“花炮戶”“吹奏戶”,專在孔府年節、祭祀、喜慶壽筵時來放花炮、吹奏樂器。“司茶戶”“燒水戶”,專來給客人斟茶、燒水。“冰差”“林差”,專為孔府運冰、打柴。另外,還有“哭喪戶”,專在孔府死了人時來跪棚哭靈。孔府“戶人”的分工可謂是詳盡至極了。

在這些“戶人”如有民事糾紛打官司,要找衍聖公府而不能找當地官府。有的事如果需要找當地官府,也必須先通過衍聖公府。孔府有“信票”,相當於“逮捕證”或“拘留證”,可以拘押任何小宗戶及佃戶、廟戶,可以開堂審訊並且制刑。孔府有皇帝賜給的雁翅钂、金頭玉棍、虎尾棍,用皇帝賜給的這些兇器打死人不用償命。在孔府還有東房(刑房),又名“四路常催”,即管催租、抓人、監押人及送遠信。當年,這裡擺著紅棍、笞板、甘廣棍、牛尾鞭、鍋板枷等各種刑具。孔府內一份檔案記載,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東房人役達二百四十四名之多。

孔府這麼多的土地,每年收入多少地租。在清朝時大概每年有五萬兩到十萬兩銀收入。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商品糧食在市場出售,以及“戶人”交的大量實物。而且,皇宮每年還有俸祿和賞賜。明朝以後,孔府還設有賣官制度,封建朝廷給孔府一些官員名額,可以出賣,每年有幾十萬兩收入。

封建社會里,孔府僕人的待遇是不同的。“八房”當差的待遇較高,其地位和職員相似。“八房”是:內宅、門房、司房、書房、慕恩堂、西學、跟班房、外西房。其餘廳堂庭院、車欄、馬號、花匠。

孔府——天下第一家


(孔林)

水夫、茶爐、剃頭等勤雜人員,都屬於低一等。一個水夫每年口糧一千餘斤穀子,大堂的小當差的(侍候大當差的),一年口糧六百五十餘斤,喜慶壽筵,年節應酬,平日來客都要給賞錢,賞錢交帳房,統一分配,這是僕人們的一項主要收入。孔府賣糧食時,僕人要分“鬥差錢”。還有的僕人在莊子上“入股”,幫助做點事或出些資金,每年也能多少分些錢。這些莊子叫“茶水莊子”。

孔府由於是世襲貴族,還可以養兵。“百戶廳”相當於封建王朝的兵部,又稱“林廟守衛司百戶”,下設“百戶衙門”,統轄“戶人”中的大量健丁組成孔府所屬武裝力量。民國建立以後,改由北洋軍閥給孔府派警衛,叫“奉衛隊”,有三百多人,常駐在孔府的有一百五十多人。奉衛隊的服裝、裝備都和當時的軍隊相同,由孔府來領導。

孔府因為是聖人之家,自然是有一套祭孔的組織。封建社會的時候,孔府有禮生約八十名,樂舞生一百二十名。他們主要在祭孔時來,平時減免徭役。此外,孔府還開有錢莊,就像今天的地方銀行。清朝乾隆年間是孔府興盛時期。那時,孔府開有錢莊——“順興店”,自己出鈔票,流行山東幾個縣。(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