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襄陽!襄陽!——南宋的末路

蒙哥汗的死亡只是減緩了南宋滅亡的速度,並沒有給南宋存續的任何機會。對於蒙元來說,南宋從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如何打的問題。橫亙在蒙元和南宋之間的是長江,要如何渡江?請看本集。

為什麼是襄陽?


蒙哥一個人的死亡,改變不了南宋必將被滅的命運。在推舉忽必烈成為新大汗之後,在鹹淳三年(1267),忽必烈開始了對南宋的最後一次南征。在此次南征之前,忽必烈充分分析了之前失敗的原因,並採納了南宋降將劉整的建議,決議直取襄陽!

18、襄陽!襄陽!——南宋的末路

襄陽地形

先來看看為啥是襄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要滅掉南宋,必須過長江,而長江可分為上中下三段,上段即是巴蜀,蒙哥便死在釣魚城;下段河面寬廣,枝杈縱橫,對於大軍橫渡極為不利,況且蒙古多騎兵,不善水戰,而水戰正是南宋的優勢;只有中段,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池”的襄陽,便在此處。

18、襄陽!襄陽!——南宋的末路

襄陽城地形

襄陽地處漢水中游南岸,與北岸樊城隔江相對,互為犄角之勢。且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拿了襄陽則江南門戶洞開,取江南如探囊取物。三國關羽水淹七軍就在襄陽附近。南宋唯一的天險就是長江,守長江必守淮,而只有守住襄陽才能守住淮河,所以,襄陽之戰的意義便不言而喻了。

多年經營


自從南宋初年(1134)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以後,一百多年沒再丟過,直到在趙範手裡第一次丟失,之後理宗意識到襄陽的戰略地位,在蒙元爭奪可汗的十幾年間,專心經營,直到忽必烈南征前,襄陽又變成了一座城高池深兵精糧足的軍事重鎮。守將呂文德幾乎經歷了整個宋蒙戰爭,在此之前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也培養了一批家族武裝力量,但他上勾結賈似道,下打擊異己,造成了孟珙的愛將劉整(就是上文提到向忽必烈獻策的)投降,忽必烈不僅在他的建議下確定了攻宋的戰略方向,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水軍。

襄陽失守


18、襄陽!襄陽!——南宋的末路

孛兒只斤 · 忽必烈


鹹淳三年(1267),忽必烈為了切斷襄陽糧道,向呂文德提出在樊城外開榷場的建議,腦子出問題的呂文德居然想都沒想就答應了。蒙古軍很快就築起了堡壘。直到完全切斷襄陽糧道,呂文德才明白過來,從此便氣病了。鹹淳四年(1268),忽必烈以阿術為主將、劉整為副將攻打襄陽,襄陽之戰由此展開。

南宋得知後,令四川及兩淮增援襄陽。雖然京湖安撫制置副使、襄陽知府呂文煥多次出擊試圖打破蒙軍包圍,但都失敗了。鹹淳五年(1269)三月,增援部隊兩淮都統張世傑率先趕到襄陽,與蒙軍在漢江大戰失敗,張世傑退還。隨後四川安撫制置使夏貴也趕到,他利用春季漲水,將軍需物資送入襄陽城內,緩解了襄陽守軍壓力。六月,荊鄂都統唐永堅主動請命突圍,結果兵敗被俘。七月夏貴率五萬軍隊、三千戰船,再度增援,遭到沿江蒙軍的猛烈阻擊未果。十二月呂文德病故。呂文德在襄陽經營了十多年,憑藉地形優勢,即便當年蒙軍已增至十萬,仍然沒辦法短期內拿下襄陽。在雙方艱難的對峙下,情況漸漸變得對元軍有利了,因為持續的圍困,在既得不到補給又無法增援的情況下,到(1273)樊城最終被元軍攻陷後,襄陽再也沒有倚靠。元人此時派人勸降,呂文煥在二月舉城投降,襄陽失守。

18、襄陽!襄陽!——南宋的末路

襄陽的失去意味著向北方的門戶大開。此時的南宋再也沒有抵抗的憑藉,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而歷史告訴我們,時間不多了,離南宋最後的句點——崖山還有六年。

以騎兵為主的蒙元如何在河道縱橫的南方消滅南宋?崖山海戰究竟是如何慘烈?請看下集

19、崖山海戰——悲壯的句點

本篇就到這裡,如您喜歡歡迎留言討論,並訂閱我;

微信公眾號:Intersectio 提前更新,歡迎點擊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