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自動駕駛系列Ⅲ,拐點已至,浪潮呼嘯

行業發展拐點將至,由起步逐步邁入普及期。從歷史配置的滲透率曲線看,自動駕駛類配置的S曲線在起步階段大約持續4-5年,並且在滲透率接近20%左右出現拐點,隨後產業鏈逐漸成熟,進入加速滲透的階段。截止2019年,指導價5-25萬元的主力銷售區間內,主動剎車、車道保持、併線輔助、自動泊車等輔助駕駛的配置率均低於20%(個別功能接近20%)。從價格看,目前搭載L2級自動駕駛車型的平均指導價,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4-5萬元,配置成本仍然較高,未來參考L1級自動駕駛的滲透過程,價格有望在滲透率提升後快速下降。而主機廠也開始加速轉型,最為典型的就是作為保守品牌之一的豐田汽車,宣佈2020年起全面導入雷克薩斯L2級主動安全技術。行業拐點已日趨臨近。


  未來行業驅動力1:海外法規2022年強制搭載主動安全配置。1)美國:自動駕駛計劃由美國運輸部(USDOT)牽頭,由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負責,目標是保持美國在自動化領域的領導地位。在執行層面,佔全美99%銷量的主機廠承諾到2022年,在他們生產的每輛3.86噸以下的汽車中,均安裝AEB;2)歐洲:作為“Europe on the Move”計劃,歐盟要求2022年所有新車強制搭載智能速度輔助(ISA)、酒精呼吸檢測、嗜睡預警系統、分心識別和預防系統、緊急停車信號、倒車檢測系統、事件數據記錄器、精確的胎壓監測等配置,此外,轎車和貨車需額外加裝緊急制動、緊急車道保持系統、頭部碰撞保護區,卡車和公共汽車必須加裝盲區監測。
  未來行業驅動力2:國內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接受度的提高。一方面在於國內車企近兩年不遺餘力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在於國內消費者樂於體驗自動駕駛帶來的駕駛感提升,而海外消費者目前仍然對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有所顧慮。根據AlixPartners報告,全球各主要汽車消費市場中,中國消費者對於L2/L4級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分別為63%/43%,意願支付成本分別為2178/2343美元,均高於其他成熟汽車市場。
  未來行業驅動力3:商業化運營不斷推進,技術日趨成熟。在人均汽車保有量較低的國家,消費者往往更傾向於從購買自動駕駛汽車轉向使用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而中國消費者在這方面表現突出。根據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每年的自動駕駛人工接管報告,目前全球各車企正在不斷嘗試L4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運營,而國內文遠知行已於2019年12月試運行robotaxis車隊,並於2020年2月發佈首份運行報告,行業對於商業化的不斷嘗試,將加速技術成熟,並推進滲透率的迅速提升。

  汽車電子架構大變革,為ADAS解開約束。未來隨著自動駕駛向L2、L4級過渡,車內接納的信息量與運算處理要求將呈現幾何級數上升,以域控制器為代表的新一代電子架構勢在必行。目前特斯拉通過Model 3,已率先完成電子架構升級,而大眾集團則計劃投入70億歐元,超過1萬人的規模,目標統一大眾現有8個電子架構,實現ADAS配置的模塊化搭載。與整車的電子架構相匹配,行業內支持L3/L4級別的控制器與算力平臺將於2020年起逐步量產,行業新玩家不斷湧入,變革機遇漸行漸近。
  投資建議。智能化浪潮下,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格局重塑,建議關注:1)研發能力強,實力過硬的自主龍頭:吉利汽車、廣汽集團;2)電子領域優勢明顯零部件供應商:保隆科技、德賽西威、均勝電子。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持續下行致使行業需求不振,行業價格戰風險。
  

汽車行業:自動駕駛系列Ⅲ,拐點已至,浪潮呼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