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伴有咳嗽、肌痛、乏力(疲勞)、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症狀少見。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識還在不斷積累中,對於密切接觸人群,如患者家屬或其他密切接觸者、發熱門診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房的醫務人員,如出現以下情況,也需要關注和重視是否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 出現明顯乏力或伴有低熱(37.5℃左右)。
  • 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等。
  • 以神經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明顯頭痛。
  • 以心血管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心慌、胸悶等。
  • 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約半數患者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病情進展迅速,數日內即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外,一些其他呼吸道疾病也會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一旦出現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狀,不要恐慌,做好自身防護並及時就醫。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免疫力一般指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是在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其他細胞,及其產物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與中醫所說的“正氣”有相似之處,因此,我們日常調理、防護,應注重扶正固本、激發正氣。《本草綱目》記載:“艾,外用灸百病,壯元陽,通經脈,行氣補血。” 傳統中醫學認為,艾灸能夠通過對特定穴位的溫熱作用,產生溫通經脈、活血止痛、扶正祛邪的功效。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1.肺俞

定位: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功能:養陰清熱,調理肺氣。

2.脾俞

定位:位於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功能:健脾利溼,益氣和中

3.腎俞

定位: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功能:滋陰壯陽,補腎益氣,利水消腫。

4.關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功能:補腎培元、溫陽固脫

5.氣海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功能:益氣助陽、調經固經

6.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

艾灸,對於機體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是多層次、多環節的複雜過程。現代實驗研究表明[2],艾灸可以調節體內失衡的免疫功能,主要通過調節免疫分子(細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補體分子)和免疫細胞(白細胞、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兩個方面實現。具體來講,艾灸能夠影響不同的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調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進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3]。臨床觀察發現,艾灸足三里能有效提高患者CD3+T、CD4+T細胞的數量,從而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改善臨床症狀。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艾灸預防小提示

中科院院士仝小林院士也明確提出本次肺炎病邪為“寒溼”,強調飲食要避免寒涼,食用溫熱飲食。艾灸可以溫陽散寒除溼,調理脾胃,提高機體的免疫 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一個持續且長久的過程,艾灸操作看似簡單容易操作,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只有在專業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才能進行艾灸操作、發揮艾灸作用。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升自身免疫力,共同攜手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