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咳嗽、肌痛、乏力(疲劳)、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认识还在不断积累中,对于密切接触人群,如患者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如出现以下情况,也需要关注和重视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 出现明显乏力或伴有低热(37.5℃左右)。
  •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明显头痛。
  •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 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数日内即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一些其他呼吸道疾病也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一旦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不要恐慌,做好自身防护并及时就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免疫力一般指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是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细胞,及其产物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与中医所说的“正气”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日常调理、防护,应注重扶正固本、激发正气。《本草纲目》记载:“艾,外用灸百病,壮元阳,通经脉,行气补血。” 传统中医学认为,艾灸能够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温热作用,产生温通经脉、活血止痛、扶正祛邪的功效。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1.肺俞

定位: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2.脾俞

定位: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3.肾俞

定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功能: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4.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功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5.气海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功能: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6.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

艾灸,对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是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过程。现代实验研究表明[2],艾灸可以调节体内失衡的免疫功能,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分子(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分子)和免疫细胞(白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两个方面实现。具体来讲,艾灸能够影响不同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免疫球蛋白等,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3]。临床观察发现,艾灸足三里能有效提高患者CD3+T、CD4+T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预防小提示

中科院院士仝小林院士也明确提出本次肺炎病邪为“寒湿”,强调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艾灸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 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一个持续且长久的过程,艾灸操作看似简单容易操作,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只有在专业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才能进行艾灸操作、发挥艾灸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自身免疫力,共同携手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