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就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動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這是魯迅先生作吶喊的初衷,《吶喊》是先生最早的白話體小說,寫於1918年至1922年間。

先生當時是最早覺醒的知識分子,之所以棄醫從文就是意識到精神的愚昧比肉體的病痛更可怕,當時的時代需要有人來喚醒和拯救中國人的靈魂。於是他便拿起戰鬥的武器——筆桿子,來喚醒國民。

《狂人日記》,《藥》,《阿Q正傳》就是《吶喊》裡比較經典的篇章。雖然時間過去了百年,但在今天魯迅先生刻畫的這些人物形象依然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一·“狂人”: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狂人日記》裡,魯迅先生以一個迫害狂的病人為主角,細緻入微的描寫了他的心理活動。

趙家的狗,趙貴翁,大哥,他們的特有的眼光,他們的話中有話,都讓一個覺醒了的“狂人”更清明。

狂人非真狂,他是別人眼中的“狂人”而已,他是那個困在鐵屋子裡快要窒息死的少數幾個清醒的人,再不掙扎和反抗,就要被悶死。雖然衝出鐵屋子似乎很艱難,但不試一試,你怎麼知道沒希望呢?

魯迅刻畫人物一向喜歡用心理描寫,而《狂人日記》是心理描寫的經典之作。

讓我們來用心理描寫去刻畫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也許很難處理好。沒有成熟的功力是寫不好心理活動的。

在封建社會人吃人的大背景下,狂人不想被吃,得出救救孩子的結論。在當時,這種覺悟已經很了不起了,魯迅先生是在用這篇小說來想改變人們的思想覺悟。

他在抨擊舊社會,在喚醒沉睡的人們,在引導人們不要在沒有空氣沒有窗戶的鐵屋子裡睡死過去,要做最後的一搏,也許能衝破牢籠呢?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最早的一部白話體小說,它開創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先河。

二·什麼才是解救愚昧民眾的大《藥》

魯迅先生終其一生的使命是拿起筆,站在思想前沿,以期改變國人的麻木、冷漠,引導人們奮起抗爭,和封建制度鬥爭到底。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如果說《狂人日記》故事情節有些單一,那麼《藥》這篇小說,故事就曲折吸引人些。它立意更新奇,表現更多面,文筆更犀利,氣勢更勇猛。

狂人雖然覺醒了,但只停留在意識的危害,緊迫感階段,《藥》裡,小說已經進步到,面對怎麼辦的問題。

愚昧無知的華老栓為了給兒子治病,竟然用革命者的鮮血當藥引,用人血饅頭來治病。

愚昧無知,迷信可恨,麻木不仁,他讓人可憐又讓人痛恨,他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革命者在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被拯救的民眾卻在吃蘸著他們鮮血的人血饅頭,可悲嗎?

在兩個母親給兒子上墳的場景裡,魯迅先生用了革命者夏瑜的墳頭上一圈紅白的花,預示一線希望。革命者的鮮血不會白灑,終有一天人們會明白他的付出。

夏瑜被自己本家夏三爺報官而入獄,被槍斃了,鮮血還被拿來做藥引,這個悲劇多麼諷刺。這讓人們深思:如果沒有民眾的覺悟和支持,革命者的生命只會白白送死。二者聯合起來,才能奪得革命勝利。

魯迅先生的筆觸一向以諷刺批評為主,以一個正直,剛正不阿的文人氣勢在鬥爭,在思想上感染人,在行動上引導人,在表現形式上大膽犀利,殺氣騰騰。

當時沒有哪一位文人比魯迅更直言更勇猛,所以魯迅先生一生雖然沒有拿過槍,開過一槍一彈,但他一生拿著筆永遠沒有停止過戰鬥。他是一個戰士!

他是文人,但也不止於文人,他是戰鬥在思想第一線的猛士。

這就是文章的力量,思想的偉大。在當時人吃人的社會,在當時封建新舊文化交鋒的時代,魯迅先生的文筆具有深遠的偉大意義,他成為一個時代的標杆,成為一個時代前進的燈塔。

三·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阿Q正傳》裡阿Q這個形象表現得最淋漓盡致,這個形象不僅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拿到今天也是有實際意義。

他從人性出發,一層層剝開一個人的靈魂,展示給世人看。既然是人性就具有廣譜性,即便到今天,生活裡也有阿Q的影子。

  • 生活裡遇到辦不到的事,達不到的目標,我們是不是就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
  • 我們是不是都比較高傲,覺得自己見識多,了不起?抬高自己,打壓別人有沒有?
  • 我們是不是很喜歡八卦,笑話笑話他人,貶低貶低對手,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或者聽到比自己強的人遭殃了,是不是感覺很爽?
  • 我們是不是總是不服輸不服氣,任何人都看不到眼裡?蔑視一切,目空一切。
  • 我們是不是總會恃強凌弱,趨炎附勢,見風使舵?

對,人性使然,人無完人,誰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往往人不願正視自己的缺點,卻總是抓住別人的缺點錯誤不。自己怎麼樣都對,別人無論怎樣都不對。

——是的。人需要謙虛,放下傲慢,才能學人之長補己之短。

生活裡有些人總是喜歡笑話別人,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容不得別人好,恨不得別人倒黴,落後,栽跟頭,他才高興,心理上才平衡。

下面講一個我身邊的故事。

四·現實裡的阿Q版故事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1.

那一年,我在裝修剛接手的店面,有一個50多歲的男人,跑過來朝店鋪裡掃了眼,說,你怎麼接了這個店?

我很奇怪,說,有什麼問題嗎?

哎呀!這個店呀!誰接誰賠錢!

我大吃一驚,仔細看著他,他繼續說,我在這裡拉弦拉了好幾年,我不知道情況嗎?這裡一排店鋪沒有一家生意好的。

我平生第一次遇見說話這麼難聽的主,說話這麼直接,簡直就是烏鴉嘴,我心裡想。這不就是一個情商為0的直男嗎?

對這樣的人,我也不想客氣,我說,先生,您的結論是不是太片面了?

此人自負,目中無人,我便不再搭理他。

我是做過市場調查的,而且在附近蹲守了多天,觀察這裡店鋪的經營情況。

前幾個月,生意自然不太好,萬事開頭難,要積累人氣才行。

這期間那位“低情商”又來驗證他的預言,看!怎麼樣,我說你掙不了錢吧?你不相信?我倒要看看你怎麼關門大吉。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2.

我線上線下一起宣傳推廣,多種經營模式相互引流轉化。經過千辛萬苦,慢慢的生意好起來。

那個“低情商”很疑惑,不相信這個事實。開始在人前議論我,說我做投機生意。各種中傷,我知道他紅眼病犯了,他只能看你賠錢,不能看你掙錢,否則就會打擊你。

幸虧我的店鋪和附近商家經營項目不同,產品也不同。和我生意有關聯的店鋪,我注重和他們的關係搭建,沒有利益衝突,我們沒有互相打壓,而是互相扶持,共同進步。

惡意競爭的商家,相互打壓,互撕謾罵,以消滅對方為己任,往往兩敗俱傷。智者互捧互揚,攜手並肩,共同發展強大。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3.

其實,那個“低情商”,也是一個文化人,學的園林專業,分配在園林局做過局長,但官運不濟,提前退居二線,天天閒著沒事,就買了二胡在公園裡拉二胡。

他和我說,這公園裡拉二胡的人,他學的最遲,拉得卻比他們都好。我說,是嗎?他說那當然。

評論起誰二胡拉的最好,他誰都看不上,哎呀!他拉的是啥!他呀!還沒有入門呢!他,光看他彎著腰駝著背能拉出水平嗎?

其實“低情商”到底拉的怎麼樣呢?一個曲藝團的二胡演奏家評價他:樂感不穩定,跳躍性太強,沒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感,有些輕浮了。音樂如人,是在情理中的事。

他並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因為他太自詡專業,杜絕和其他人交流,他永遠看不到自己的短處。

提到別人,“低情商”總是給別人下定語,他呀!就是個傻,純粹一個傻子嘛!在他眼裡別人都是愚昧都是傻子瘋子,他看不起任何人。他只和比他職位高的人交往,只和所謂成功人士交流。

“這個世界的麻煩就是,傻瓜非常自信,而智者總是充滿疑慮”——羅素

《吶喊》:歷經百年的經典人物形象,你不幸被中獎了嗎?

4.

我生意越來越好,而他永遠是一個人在默默拉他的二胡,沉浸在自我滿足裡。

自以為很了不起,看不起人,趨炎附勢,恃強凌弱,又敵視別人進步,看不得別人比他好。他是一個永遠也醒悟不了的沉睡者。

人性的缺點暴露無遺,這是一個民族的劣根性。

原本,人類應該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一路扶持才能走得更遠更快,不是嗎?

不能不說早在一百年前,魯迅先生就洞察了人性,他以鷹的銳利眼光,揭示了人性這些弱點。

他通過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來警示人們,要克服人性的弱點,要敢於剝開靈魂展示真實的自己,要敢於吶喊,喚醒沉睡的民眾,讓他們站起來打破鐵屋子,求得一條生路。

這便是《吶喊》,一部偉大的作品,不朽的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