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看著飛速發展的社會不免讓人回首農村的熱鬧與恬淡,農忙過後的老百姓搖著蒲扇天文地理侃侃而談的情形躍然紙上。雖然百姓大多識字不多,但講起故事來總能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民間特有的俗語故事,不僅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其通俗易懂的情節與導人向善的哲理相得益彰,讓人樂在其中的時候不自覺的有所感悟。這些俗語還將民間各行各業的經驗形象的體現,讓遠離農村的現在依舊能夠感受到古人智慧的溫度。比如這句“前包後窪,不孤就寡”便是關於民間建房選址時的經驗總結,將複雜的經驗歸納於八個字中讓人過目難忘。

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房子自古就是民生大計,而古代生活條件普遍低下,修房建屋一生僅有一次,而選址便是重中之重,不僅要兼顧風水運勢還必須保證生活環境。而題中俗語便是古人選址時首先考慮的原則之一,除了常說的依山傍水外,古人還認為房屋前後的建築及山體樹木的高低對住戶的飲食起居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上古人迷信思想的根深蒂固,還認為房屋的選址對家族未來的富貴興旺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所謂“前包”說的是房屋朝向方的高山及其他建築樹木,古人之所以強調這樣的選址不宜建房現在看來仍然值得借鑑。我們自古便是坐北朝南的格局,之所以如此便是為了房屋廳堂能夠充分的採光。如果朝向有別的建築或者高山遮擋,那室內必然陰暗,如今高樓林立,很多蝸居房終年沒有光照。如此格局還將嚴重影響通風,風氣更新是保證精神面貌的基礎之一,長期居住在陰冷不通風的環境中必然影響身心健康。古往今來只有陽光和寬敞明亮的環境更易使人豁然開朗,雖不至於“不孤就寡”但對心智的潛在影響仍舊不容忽視。

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而“後窪”說的屋後地形的平坦與否,依山傍水是古人建房的不二之選,避開窪地更是古人建房的常識。寒來暑往風雨無度,窪地長期積水會嚴重軟化土質,水滴石穿後房屋地基勢必埋下嚴重的隱患。其次便是屋後長期積水還會影響空氣溼度均衡,加上古代多為一層草屋,潮溼的環境不僅影響人的健康,還會腐蝕房屋材料。雙重風險的後果都不堪設想,所以古人認為建房要避開“後窪”的地方,這句俗語也因此在民間流傳了下來。

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啥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雖然現在撞撞高樓拔地而起,人們建房選址也並無古人那般講究,這都得益於飛速發展的科技,讓人們克服了古人難以克服的諸多困難。不過題中俗語所強調的潛在隱患依舊值得參考,建房首選依舊是寬闊平坦的地勢,依山傍水也並不適用於所有地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