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某小學期中考試語文試題截選,一小學生“倒數第一”試卷走紅網絡。
一道很簡單的造句題,這個小學生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
第一道題中“好吃”應該是形容詞,讓小學生造句。正確答案應該是:“XX真好吃。”但是小學生的答案是“好吃個屁”。
這樣的回答太過口語化,而且不文明,更不應該出現在試卷上。
接下來的答案也都是五花八門,牛頭不對馬嘴,堪稱“奇葩”答卷。
還有一張圖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題目要求學生通過情景補全對話。但是這位學生卻天馬行空地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小蝌蚪找到媽媽後,因為媽媽說了句:“作業寫完了嗎?”小蝌蚪便說:“這不是我們的媽媽。”
這種情形在小學的試卷中是也是很常見的。一些比較調皮的孩子,故意寫出這樣的答案,以博老師和同學們和眼球和一笑。
對這樣的學生,老師頭疼,家長不省心。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換位思考。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上,才能從根本上打開那張溝通的門。也就是說,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理,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打開心扉 在溝通中讀懂孩子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心理測驗。他們把孩子分成甲、乙兩個組,出同樣的題目考試。
過了三天,研究人員告訴甲組同學:“上次考試的成績非常好,今天再考一次,好好努力,相信你們一定會比上次考的更好。”
而對乙組同學說:“
你們上次考試成績差得很,這次要再考不好,可不行啊。”結果,原本成績相當的兩組,得到肯定和誇獎的甲組,第二次測試成績很好;受到批評和責備的乙組,第二次考試的成績卻更加不理想。
這個測驗告訴我們:賞識孩子可以讓他走向成功,責罵孩子則會讓他走向失敗。
作為一種心理需求,人人都希望聽到表揚。不斷進行正面激勵是一個人成長中的動力源。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認可中,他他就學會了自愛。
家長如果會正確運用賞識的作用,就會成為孩子追求成功的金鑰匙。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這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地方。”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優點的,只要父母發自內心去賞識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值得父母感到驕傲和自豪的。
有一位母親,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對他說:“您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住。”她傷心地流下了眼淚。
但她卻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到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別的家長都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兒子開心地吃了兩碗飯,而且沒讓媽媽喂。
第二次家長會,老師說:“全班50名學生,你兒子排在第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問題,您最好帶他到醫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媽媽哭了很久。
而回到家,她卻笑著對孩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你並不是一個笨孩子,只要再細心點,一定會超過你的同桌。”
說完這句話的時候,她發現兒子的眼睛突然明亮了,發愁的臉也舒展開了。
第二天上學,兒子比平時都要早。
第三次是初中畢業班家長會,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上重點中學的希望不大。”
回家後母親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說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中學。”
高中畢業了,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所著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交到母親手上,跑回自己房間裡大哭起來。
他哭著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勵成就了我的今天。”
此時,母親再也抑制不住十幾年來心中的淚水,任由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用賞識教育代替懲罰教育,成就了一個普通的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所有孩子心靈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孩子從父母賞識的目光和話語中,得到肯定,受到鼓舞,就會激發內在動力,增強自信心,從而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孩子需要激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了激勵,孩子就不能生存。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用寬容和愛心賞識孩子,就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成就他的一生。
因勢得導 讓孩子愛上學習
很多孩子每天都在為大量的作業而頭疼,如果學習效率不高,孩子的天性中“玩 ”的時間被佔用,就會讓孩子感到不堪重負,學習就會變得勞累無趣。
在減負的同時,培養孩子高效率的學習習慣就變得很重要。
小明上二年級的,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媽媽每天接自己放學的路上,第一句就是: “學習如何?老師又留什麼作業了?”
其實小明想跟媽媽說,今天校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比如玩什麼遊戲了,老師又表揚誰了,誰和誰又打架了。
長此以往,小明都懶得跟媽媽交流。學習成績也下降了不少。
媽媽很生氣也很著急,對小明的學習問得更勤了,而且每天都會給他增加作業。
小明變得更加厭倦學習了,上課聽不進去,話也說得更少。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媽媽關心孩子成績原本正常。但如果家長只盯著孩子的成績,讓孩子覺得學習成了負擔,就沒有樂趣可言,孩子的學習反而會變得不好。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自覺學習才會學的更好。
小女孩麗麗的暑假作業中,出現了六年級的內容。
媽媽為了激發她的學習興趣,就故意說:“這個內容等六年級再說吧,其實20分鐘就能學會。”
孩子一聽,反倒來了興趣,說:“媽媽,20分鐘就能學會的東西,為什麼還要等到六年級呀。我現在就想學。”
於是,媽媽因勢利導,原本需要5個課時學習的內容,她們只花了幾分鐘就掌握了。這讓麗麗大受鼓舞,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麗麗的媽媽很聰明,她善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長此以往,奇蹟就會出現。
這個例子映證了自學和親子教育在提高孩子學習效率方面有著很大的威力。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 從生活中的小事情入手,養成不拖沓、講效率的生活習慣。
- 教孩子做作業時要定時定量,逐步縮小做作業的時間。
- 培養孩子養成專心致志學習的好習慣,注意力要集中。
- 要親自給孩子講解,增強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
-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的上進心。
- 從學習中尋找樂趣,對知識會記得更牢。
- 給孩子精神獎勵,起到自然鼓勵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
美國科學家雜誌曾向75名科學家提問,瞭解他們成為科學家的原因是什麼。
耶魯大學教授尼爾.米勒說:“我的父親用各種辦法,激發我對大自然和科學的好奇心。”
田納西大學醫學教授馬拉克,科特布說:“父親用小球和積木教我行星的知識,用壺中沸騰的開水向我解釋雨的形成,童年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都在於家庭和引導和培養。
心理學家說:人的一生都是在重溫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所以在童年要為孩子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聽懂孩子的話,讀懂孩子的心,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才會教育好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明天都可以很美好,每一個孩子的心理都可以很健康,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擁有幸福的人生。
閱讀更多 翰墨凝香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