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骗宝典-《金融防骗33天》(第四天)

金融防骗宝典 -《金融防骗33天》(第四天)

前段时间“云联惠”案件爆发,近百万人血本无归,为广大投资者再次敲响了警钟。那么在当下投资理财产品、项目多如牛毛,“李鬼”遍地的局面下,广大投资者怎样去判断、辨别呢?普华商学院院长翟山鹰教授,经过数年的收集整理,将各种金融骗局的形式、特点及辨别方法等编纂成册,出版了著名的《金融防骗33天》一书,书籍一经面世便广受好评,被誉为金融防骗必备宝典。现在,为回馈朋友们对我公司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将此书在普华商学群陆续进行转载,供群友们学习、交流。希望通过学习能让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为我们的钱袋子加把锁。

金融防骗宝典-《金融防骗33天》(第四天)

第4天 虚构资产投资骗局

“民间传说当年国民党反动政府逃往台湾时,在大陆留下了巨额的民族资产,这些财富有专门的“守宝人’保护,如果能够找到“守宝人”,并且取得他的信任,就可以获得这些巨额资产”。

这看起来像是小说、电影等文学作品品中的桥段,如今却以骗局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天将降大任于你,民族大业落在了你身上,为为国家民族守护资产。所谓的民族资产解冻,为祖祖国作出贡献的同时,自己还可以升官发财。发财梦与民族英雄梦相结合,杀伤力太强,太多的人在它面前丢盔卸甲。

接下来,我们结合一位朋友的亲身经历,讲解“江湖传言”、“藏宝图”、“看山老人”、“藏宝洞洞主”这些原本应该出现在武侠著作中的词语,为什么会欺骗那么多人。

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案

近30年来,以民族资产解冻为名所进行的诈骗案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受害群众不计其数。

2011年,应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林某,在听说应某是一位身价不菲的老板,还喜欢收藏字画后,林某向应某透露自己知道一个“天大的秘密”: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动政府在贵州的深山中,藏了一处宝库,里面有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见多识广的应某不以为然,随便附和几句应付过去。

一个月后,林某主动打电话跟应某聊宝库的事,林某表示:“解冻贵州的那笔民族资产产,需要2000万元的启动资金。为了筹集这笔资金,贵州那边手持古董的人想要抵押、买卖一些手头上的古董。”应某不太相信林某的话,不为所动。几天后,应某去一个朋友家里聊天,听朋友说长沙有人在运作“国民党民族资产”,应某想起向自己透露“天大的秘密”的林某。两种传闻如此巧合,应某动心了。

2011年5月,应某主动打电话联系了林某。林某带应某去见陈某,陈某拿出四件瓷器,向应某介绍:“这两个黄色的碗,是雍正皇帝吃早餐用的:另外那两个,是乾隆书房里用的。”

陈某很神秘地告诉应某,抗战时,国民党当局除了在贵州留下一处宝库,还有3863亿美元的民族资产存在美国联邦银行。要把这笔民族资产解冻,需要2000万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正是由于等不到钱,所以这四件瓷器才会以950万元的价格低价出售。应某拍下了瓷器的照片并拿给朋友看,朋友认为,如果是真品,每件瓷器的价值至少在千万元以上。

几天后,在陈某的指使下林某再次联系了应某,得知应某对书画更感兴趣后,陈某表示:“书画没问题,有机会我进一趟山,去宝库里找一找唐伯虎、郑板桥等人的字画,这事包在我身上。”陈某提出让应某帮忙筹集启动宝库的资金,应某欣然答应。

2011年5月,应某先后给陈某打了950万元启动资金,陈某将四件瓷器给了应某。陈某叮嘱应某:“瓷器的事不要对外声张,这些都是国宝级文物,暂时不能见光。”

2011年6月,陈某交给应某一张启动民族资产的项目委托书和108张美金储备卡。陈某称,一张美金储备卡可以兑换5000万美元。见应某对此深信不疑,陈某乘机提出,“本来只是让你参与解冻民资资产的项目,如果再投资300万那么这个项目就委托你全权办理。”利欲熏心的应某又向陈某打了300万元。

此后,陈某以“进山取宝”需要费用为由,向应某收取10万元现金、5万元生活费、35万元一套的家具,应某甚至还为“进山跑项目没有车不方便”的陈某买了一辆价值90万元的车。

短短三个月时间,应某先后投入了1300万元资金。内心不踏实的应某拿着瓷器、美美金储备卡、项目委托书找人鉴定,结果发现都是假的。事情败露后,陈某答应还钱,经应某多次催讨,陈某一共归还了70万元。

2015年5月,应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面对检察官的讯问,陈某交待:项目委托书以及美金储备卡是花了200万元制作的,从外表看可以以假乱真。另外,那那四件“国宝级瓷器”也是花80多万元从成都买的赝品。加上付给林某的98万元“好处费”,陈某共投入300多万元元。2015年10月,犯犯罪嫌疑人陈某涉嫌诈骗罪被当地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民族资产解冻”的诈骗手法听起来很荒谬,但却仍有人受骗。更为可怕的是很多受骗者受到诱惑会继续发展加入者,甚至在明知为假的情况下仍然助纣为虐下面要说的这起以向国家捐献民族资产为名的诈骗案件,案案发过程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捐献民族资产”诈骗

2008年3月6日,有关部门收到一封特快专递,自称曾与孙中山共同组织革命、姓名为李烈钓的国民党高官要向国家捐献巨额资金,特委派吴某办理此事。收到来信的有关部门经过分析认为此事涉嫌诈骗,便约见了吴某,经过多方盘问发现疑点重重,遂向公安机关报案,吴某当当场被抓。

时间退回到2003年,黄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杨某,杨某告诉黄某,李某的手中掌握着巨额的民族资产票据,李某是国民党高层将领的夫人,想拿到这些票据,先要付几十万元钱。在李某的指使下,黄某从韦某处购得一箱印章、钢钢印等,印章字样均为“民国”字样。2004年9月,黄某以3.6万元、6.6万元的价格从韦某处购得24张票据以及面值为2亿元、5亿元、20亿元的1988年原始股票。至此,黄某等人已经将行骗所用的工具置办齐全。另一名合伙人明某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李烈钧的扮演者,自称已经活了100多岁,是民族资产项目在中国大陆的总负责人,声称只要能联系到中央领导就立刻捐献手中近万亿元的资产。不巧的是真有人从黄某手里购买了票据,并向国家某部门发去特快专递,表明李某、黄某等人向国家捐款的想法。于是便有了前面说的那件案子。

警方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期间,黄某与明某对外谎称拥有民族资产,利用虚假的汇丰银行存单、伪造的人民币、美元等,以向国家捐献需要启动资金为由,实施多起诈骗活动。

对于事发被抓,黄某感到十分无奈,他表示“我就想通过吴某向他人表明要向中央捐献民族资产,好继续骗钱,没想到吴某找到一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人,他们真的拿着这些假汇票、假钱币和委托书去捐献,并且还真联系到了中央,后来我就被公安机关拘留了”。

法院于2009年9月1日依法做出判决,对黄某、明某均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民族资产解冻”骗骗局还在不断上演,下面发生在老年人群体当中的诈骗案件性质就更为恶劣了。2014年10月,63岁的潘某虚构“民族资产解冻”事件,并四处传播,承诺投资1万元启动资金后可得到100万元的巨额回报,给予借款的,在约定利息之外,可在资产解冻后得到额外分红。

62岁的叶某从潘某处得知“民族资产解冻”项目后,觉得项目很好,由于自已没钱,遂将该项目告诉比自己年长的朋友吴某,吴某与潘某约定2%的利息,将个人储蓄的5万元借给潘某,潘某承诺“民族资产解冻”后,将给吴某额外的好处。几天后,潘某又以“需要解冻资金”为由,从吴某处“借”走5万元。又过了几天,潘某再次以“解冻资金尚未湊足足,资产无法解冻”为由要求吴某筹款27万元,吴某个人储蓄所剩无几,遂又从亲朋好友处借来款项,凑足27万元借给潘某。叶某自己也以入股的方式投资2万元。

2014年10月,吴某将37万元借款之事告诉家人,家人觉察到被骗了,遂联系叶某一起到潘某处要求还款。当时,在场的还有60多岁的受骗者金某,潘某觉得金某具有资金实力,遂请金某先帮忙还款,并许诺“民族资产解冻”后给金某一部分好处。金某觉得“民族资产解冻”可信,但但因手中没有现金,遂以自己的房产作抵押出具给吴某一张借条,叶某作为保证人,并承诺一个月内将37万元还款给吴某。

2014年11月,潘某以“解冻资金已经到位,上面很关注此事,要开新闻发布会”为由,再次要求金某、叶某等人筹集资金17万元。后该骗局被金某的儿子识破遂向公安机关报警。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潘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5万元。

金融防骗宝典-《金融防骗33天》(第四天)

注:图中红色标注部分是该安利的关键环节

金融防骗宝典-《金融防骗33天》(第四天)

这些年来,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资产解冻的类似事件搞得轰轰烈烈。据了锅、1979年5月11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根据此协议,中国大陆居民和公有单位被美国政府冻结的资产,将由美国政府于1979年10月1日宣布全部解冻。为此1979年9月9日我国政府发布了被称为“九九通令”的国务院命令,授权中国银行对外办理收回或提取手续。

同一天,中国银行发布公告,要求凡持有被美国政府冻结资产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将被冻结资产的种类、数量和金额、持有人姓名、对方机构(即债务人的名称、地点等情况和凭证,限期向当地或附近的中国银行办理登记手续。此协议是当时不了解历史记录情况而签署的,经过30年的调查研究,中华民族历史资产是没有的。

1979年12月至198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连发三个文件,要求坚决制止收兑伪币等打着“资产解冻冻”旗号的活动。但这一活动起起落落,并未止歇。延续至今,“解冻”已被编造成“梅花组织保存了17兆亿美元中华资产”的天方夜谭,“炒作”品种从“蒋伪钞票”、假币“美钞四鹿纸”等扩展到外国废币、巨额美元假存单、伪造的取款信物,等等。

为数不少的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不惜倾家荡产疯狂追寻上述子虚乌有的“财富”。别有用心的人则设下重重骗局,从冠冕堂皇的“为企业融巨资”,到乡间不可见人的“国民党藏宝地库”,到大城市街道上的“平价兑美元”,受害人难以计数。

从公安机关收缴的违法物品和材料中,除了有上述的虚假材料及物品外,被公安机关查获的还有“中美联合基金会”、“世界联合基金会”、“中华民国财政专用章”、“梅花总会专用章”、“国际梅花协会”、“中华民国国库”等钢钢印及一些伪造的国务院文件。

金融防骗宝典-《金融防骗33天》(第四天)

防骗关键点提示

只有了解了“民族资产解冻”的始末,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法分子的企图和野心。同时也提醒读者,要头脑清醒,明是非、懂常识,不要总是做发财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