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人口是如何形成的?

静慕


根据最近的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中国境内总人口数量已经接近14亿,占世界人口比例超过百分之二十,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国内人口增长或将迎来新的峰潮。

那么,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仅从自然环境来看,中国虽然有着广袤的国土,但由于地形的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面积广阔,相较于其他诸如美国、加拿大之类平原面积广泛的大国而言,我们的农业发展条件并不占优,所以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便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根据经验总结,我国占比最大的温带、亚热带地区恰好是最为适宜人口居住的地区,而明显的湿润性季风气候则改善了河流水域的分布,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以水田农业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形成了人民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于是,中国早自先秦就兴起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

这种生产方式以精耕细作为标准,通过消耗充分的劳动力以期实现单位面积土地产量获得最大化的目的,加上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农业生产和应用技术发达,农作物产量较大;明朝初年开始,由于地理大发现和世界贸易的萌芽,原产于美洲的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陆续传入我国,大面积荒地坡地得到充分利用,农业产量不断提升,提供了后期人口数量增加的粮食保障。


另一方面,传统的耕作方式所形成的大量劳动力缺口,也需要通过必要的增加生育来缓解。

封建社会的特性就在于地主阶级通过对农民阶级的统治和管理,实现不用直接从事生产就能享受大量劳动生产成果的目的,而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则主要是通过赋税和徭役。

古代的赋税征收标准是按每一户有多少“丁”即成年男子来计算,且徭役的征用也都是用男丁,这便加大了对小农生产模式的压力,刺激低层劳动者通过生育添丁的手段来缓解和分担家庭任务。

封建政府的赋税政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以清代康熙年间为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颁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康熙帝在谕旨中指出:

“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这条诏令为后来的“摊丁入亩”奠定了实践基础,清朝的人口也因此出现了爆炸式增长,雍正晚期统计人口尚且仍两千六百多万丁口,七年之后便增长到了一亿四千三百四十一万人口。由此可见,赋税制度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之重大和深远。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战争的爆发向来是影响人口发展的两大对立要素。



考证我国历史不难知道,虽然封建时期历朝纷争不断,拓边、起义、侵略等各类战争爆发频率颇高,照理应该对人口的增长影响很大,但倘若对这些战役进一步总结,我们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战役——无论内战还是对外战争,都有意避开了人口密集分布的中原地区。

另一方面,受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积极影响,统一的封建王朝在任期间大多会采取安顿民生的政策,抑制作为统治阶级的封建地主官僚对农民进行过多的压迫和剥削,甚至某些励精图治的最高统治者还会下令轻徭薄赋、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措施,使得社会整体上保持安定的局面,这些对于农业生产力和人口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文化方面对中国人口的影响不可轻视,甚至可以说是极关键的一环。

自先秦绵延至今的宗法制观念和传统儒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两种思想结合在一起,长期引导着历代人民始终以传承和延续香火为家族的头等大事,在此基础上鼓励早婚和多生的习俗自然也就成为了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习惯,因此以前无论经历了怎样激烈的战乱导致了人口如何凋零,中华民族都能够快速地恢复过来,甚至相较于之前的人口总额还能有所超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逐渐地形成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中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历来现实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补充三点:

第一,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说明爱生孩子不是关键。

第二,世界人口在近几十年都在快速增长,说明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是人口增长关键。

第三,历史上中国人口最多,和农耕技术发达有关,也和国土面积大有关,没有高产作物的明清之前,中国人口破不了一亿大关,而有了玉米、红薯,人口到清朝过了4亿,号称四万万同胞。

世界人口前十的国家,目前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俄罗斯、日本。中国、美国、俄罗斯的国土面积都很大,美国比中国小一点,俄罗斯比中国大好几点,人口却少很多,巴西比中国小100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中国人口六分之一,这三个国家人口密度都没中国大。

其他国家,为了方便,还是相信度娘吧,反正这个事不是生死攸关大事:中国人口密度,144.3人/平方公里(2017年);印度人口密度450.4人/平方公里(2017年);印尼人口密度为145.7人/平方公里(2017年);巴基斯坦人口密度255.6人/平方公里(2017年);尼日利亚人口密度204.2人/平方公里(2016年);孟加拉国人口密度1265人/平方公里(2017年);日本人口密度347.8人/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里,人口密度的前三名,孟加拉国,印度,日本。

孟加拉国人满为患


知我君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时至今日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4亿人,还有大量的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这些人口占到了全球人口总量的21%,是一个相当可怕的存在。

今天的世界上,国土面积和我国相差不多的国家不在少数,例如美国,巴西,加拿大等,但人口却难以与我国相比,那么为什么我国就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呢?如此众多的人口是如何增值而来的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1、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

维持庞大的人口数量需要大片的土地,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领土大国。

虽然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起步最晚,但从未中断。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秦王朝,其国土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这奠定了我国疆域的核心部分。

秦朝之后的历代王朝也正是以秦朝的疆域为基础,不断向四周扩张,并最终形成今天的版图。


秦朝的建立,意味着东亚最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土地几乎被中原王朝占据,也意味着长城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正式结成牢不可分的整体。

从秦朝建立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除魏晋南北朝以及五代两宋共计600多年时间,其余时间内,这片土地都保持着统一的状态。

在这保持统一的1400多年时间里,除改朝换代及国内武装叛乱的短暂动乱,这片统一的土地,尽可能的保持了和平的状态。

和平是人口增殖的最大前提,在我国人口爆炸式增长的清朝时期,战争主要集中在东北、蒙古高原、西域以及青藏高原等边疆地区,长城以内的汉地18省除三藩之乱,基本保持了100多年时间的和平,为人口的成倍增长创造了条件。

2、坚韧不拔的小农经济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国土,是承载14亿人口的坚实基础,但适宜发展农业的平原只占国土面积的12%,盆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9%,这意味着我国可耕地面积还不到国土总面积的1/3。

而国土面积约为我国1/3的印度,耕地面积却超过我国,这说明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并不十分优越。

但我国依然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这一奇迹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坚韧不拔的小农经济。

自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开始,这一封闭但空前稳定的生产力形式就主导了我国数千年的社会发展。因为生产力水平低,所以产生和发展的门槛更低,在能种出粮食的地区,小农经济就能够茁壮成长。

加上我国农民阶级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的特征,在统治者不过分干预和压榨的情况下,农民阶级能将庄稼种到几乎所有的土地上。

明朝初年开始,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陆续传入我国,并在清朝时期全面推广,这使得大量无法种植庄稼的坡地旱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可养活的人口大量增加,于是清朝开始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农业始终占据着基础性地位,而且小农经济也使大量人口被束缚在土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小农经济生产力的主要方式就是增加劳动人口,即多生孩子。

在没有天灾的时期,小农经济空前稳定,人口也会出现大量增长。即使遭遇了天灾,由于小农经济的超强适应性,人口也能得到迅速恢复。

3、雷打不动的安民政策

相比于日本的万世一系,我国的改朝换代太过频繁。自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我国的所有王朝享国时间都无法超过300年。

而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意味着持续数十年的腥风血雨,而这些异常激烈的战争和动乱毫无疑问会使人口大量损失,特别是蒙古对中原地区的征服,金国被消灭人口达到90%。

但正因为频繁的改朝换代,才有了地主阶级的一次次更新换血,而每一次的换血都意味着治世或者盛世的到来。

作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天然对立,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地主阶级必须有所克制,以使农民阶级创造更多的财富,特别是经过改朝换代之后。

新王朝建立后,统治阶级深知江山的来之不易,本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觉悟,统治者一般都能做到与民生息。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统治者轻徭薄赋,崇尚节俭,罢战息兵,为农民阶级的小农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在农民阶级生产力得到充分释放,小农经济得到长远发展后,人口自然得到大量增加。

相对于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以及自发性质的小农经济,统治者的政策更能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清朝康熙年间,推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雍正年间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人口增长开始加速。

4、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对于统治者而言,人口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统治者文治武功的重要证明。

为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除了实行一系列安民措施,更为民众制定了一系列伦理道德秩序。

古人常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伦理道德的巨大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将传宗接代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那种不生儿子誓不罢休的思维,使得人口不断增加。

除了传宗接代,统治者还提出“多子多福”的家庭幸福衡量标准,直接将家庭人口数与幸福指数挂钩。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底层民众即使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也要尽可能的多生孩子。

可以说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导致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种世代相传的传统观念,几乎使所有家庭都深受影响,因此生孩子成为全民的自发意识。

所以,我国古代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战争和动乱,但人口依然保持了庞大的基数,即使受到巨大摧残,也能够在小农经济的支持下迅速恢复。而当清朝基本平定中原,大量推广高产作物,并推行了一系列人口增殖的政策后,我国人口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达到了空前的4.5亿人。

庞大的人口规模,使任何一个列强都无法实现瓜分和殖民我国的目标,我国因此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幸存下来,并在建国后实现了人口的再度翻番,达到今天14亿人口的最大规模。

巨大的人口数量,是实现我国再度崛起,完成伟大民族复兴的最重要基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废话不说,直入主题。我国人口众多问题

与古代无关,与土地无关,与传统无关。跟苏联有关,是向苏联学习后形成的。

可是当时由于新中国刚成立,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新中国全面靠拢苏联,我们处处向苏联学习。苏联由于人口少,大力鼓励家庭多生孩子。争当光荣妈妈,子女愈多愈光荣。我们国家也跟着学,人口生育不加限制,人多力量大嘛。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人口已增长到八亿。人口的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显现出来。中央一看不行了,人口确实过多了,成了负担了。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当时的政策是每个家庭生两个孩子;八十年代,生育政策又紧张了,每个家庭只准生一个;九十年代,生育政策稍稍放宽了一点,城镇户口的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农村户口的最多可生二胎

我们来看一下人口过度增长的不利一面。每出生一个孩子,国家就要解决他出生后的以下问题:吃饭、穿衣、上学、就业、住房等,国家就要投入大量的公共开支。如果人口过度增长,那么国家只能拿出过多的资金用在这些新出生的人口身上,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就加大了。而国家的收入是有限的,工业等经济部门的发展资金就少了,生产发展就慢了。就会面临更严重的就业问题。

人口地过度增长,最可怕的一个后果就是发生战争,只有战争,这个国家的政府才解决国内的各种问题。

无计划的生育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过度放牧会使草原沙漠化;过度开采会造成大气河流的污染;动植物会逐渐地灭绝;从而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你说这样的一个世界会是你我希望看到吗?

以上这是从大的方面说的计划生育的坏处。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对于家长来说各方面负担会很小。如果有多个子女,就是有两个孩子。那用于孩子身上的开支就会大增。我们估算一下,一个孩子从上托儿所开始到大学毕业,要花七万元。如果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那费用就太高了,一般家庭能承受得了


王松林


中国在国际上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人口众多,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更是多民族的国家。如今中国放开二胎政策,继续刺激人口上涨。那么很多人就想要搞清楚,到底这么多人口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最初华夏文明刚刚开始的时候,拥有的地盘并不是非常大,人口数量也没有那么多,哪怕是后来秦统一全国,人口也没有那么夸张。因为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实际上我们的国土条件没有那么出色,中国内部严重缺乏平原,山地、丘陵分布非常广泛,而南方河流交错,实际可用的耕地非常少。早先像云南,广东这些地方更是有名的蛮荒之地,这种环境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并不算非常有利。

但华夏文明出现之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非常先进的生产力。到秦朝,不仅生产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始皇帝统一全国之后,制定严厉的户籍政策,国内人口在这个时候开始不断增长。

当然,华夏文明是一直同外界进行交流,比如汉朝开辟丝绸之路,引进大量的物种,隋唐时期又有大量的物种传入到中国,而随着唐宋时期对于南方的开发,以及运河的出现,粮食产量开始有明显的提升。宋代的水稻种植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让宋朝时期国内人口突破1亿的大关。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华夏文明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不断提升的生产力,以及长期的和平稳定,各类优质资源辅助,人口飞速增长是很正常的。

等到明清时期,全国已经被开发得差不多,此时马铃薯,红薯,玉米的引入,再度让粮食产量得到提升。在清朝的康乾盛世时期,国内开始大面积去种植马铃薯,玉米,这些作物可以在山地,丘陵里面生长,也不用过多去照顾它们,这就让原本荒废的很多土地得到开发,粮食的种类也就更多,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

当然,明清时期人口暴增,最主要的因素不是粮食问题,而是国家的政策出现变化,雍正时期,加大人口普查的力度,废除人丁税,他采用的摊丁入亩,真正奠定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

之前的康熙为了恢复人口,选择永不加赋的策略,雍正进一步发展,不仅减少民众的负担,还让之前严重的人口隐匿问题得到解决。其实古代想要做好人口普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之前的王朝都采用严格的人丁税,这就让不少的民众承受不了剥削,选择去依附地主豪强,使得土地兼并不断加剧,人口隐匿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中央又很难去触碰这些地主豪强,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历来的这些王朝在后期的时候都面临着这种困境。雍正采用的这种政策,使得清朝中期开始人口暴涨,在道光年间,国内人口就已经达到4亿多,而当时世界的人口总共才只有10亿。

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遭遇长期的混战,但相对的,很多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开始大力帮助人口恢复,随着医疗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生活水平更好,本身就有着人口大国的基础,经过刺激继续上涨是很正常的。

说到底,人口的增长还是与国家的政策以及实力有着一定的联系,当然,最主要的是中国长期保持着稳定统一,像欧洲那种地域狭小,又长期割据混战,就很难出现什么人口大国。不过人口过度增长,对于国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国内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过量的人口就会使得资源越来越紧张,那样的话民众的生活质量也会下降,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猫眼观史


我国人口众多,雄居世界第一和我国5000年的传统文化和发展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

首先我们有着5000年甚至更长连续不断的华夏文明,并且从来没有中断过。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能够绵延不绝,发展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化,只有我们中国。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中国在这一片华夏土地上一直持续的,即使遭遇外族的入侵,最终也会在先进的中华文化下被同化。所以稳定的华夏大地,为中国人民的发展和繁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接着便是我国先进的农业种植文化和对于先进技术的接纳和引进。

我国在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已经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和粟的种植技术和家畜蓄养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文化的发展。从两晋时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更是促进了南方土地的开发。北宋时期越南占城稻的引入增加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明清时期玉米和红薯种植面积的推广,进一步满足了人口日益增长对于粮食的需求。玉米和红薯的种植也为家畜饲养提供了大量的粮原料,所以猪越来越成为人们肉类的主食,同时也为庄稼提供了更多的肥料。所以在几千年的积淀之后,明清时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作物的引进在满足人民生活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古代人口增长的高峰点。

近3000年的小农经济和统治者的重视。

在我国古代士农工商,在所有的平民中农的地位就有着很高的地位。每一任的统治者对于农民的重视,是登基后的首要重视因素。不论是开始的休养生息,还是后来的不断的各种变法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屯田制,青苗法,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都与农业分不开。而在很多的典籍记载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贵君轻”等等三点都是对平民百姓,更重要的是对农民的重视。在我国古代的赋税政策,农民也是国家收入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徭役赋役经常成为统治者和农民的矛盾点,我国古代起兵反对统治者最多的也是农民。所以古代稳定的小农生活,可以说对于我国人口的增长也起到了了最重要的作用。因为战争,饥荒,灾年和动乱必将带来的是劳动力和人口的大量流失和减少。

最后就是我们的文化特色和劳动力需求

上子孙的繁荣昌盛一直以来也是封建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论是多子多福的祝福,但是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语,抑或是敬天法祖的延续,都展示出我国古代文明中对于繁衍后代的重视。农业为主的古代文化必然会有对劳动力的极大需求。很多人家就会生很多孩子,儿孙满堂也是古人最大的寄托。



红雨说历史


2017年末,我国大陆人口:13.9008亿;香港:740.98万;澳门:65.3万;台湾:2316.21万。二岸三地总计:142130.49万人,十四亿二千一百三十万四千九百人。这人口还是蛮多的。

2017年生出了多少人口?答:1723万。死去986万,净增加737万。


我们小时候是说“6亿神州",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口才6.12亿人,而到了1990年末达到了12.34亿人。40年翻了一翻!

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是三国时期,据《汉书》记载,前汉汉平帝时是:5767万人。


而到了后汉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约1千5百万人口。

三国战乱后,归晋时:820~830万人口(含当兵的)。


中国现在为什有这么多人口呢?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人,实行了土地革命,耕者有其田。后来又成立合作社,人民公社,土地归生产队、村集体所有。走上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了生产率,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所以这人口也迅速增长,从49年到90年40年中,人口翻了一翻。


老蛇正宗


有人笑谈如何判断一个女人开始进入中年阶段:不再为自己操心,只要看到身边的有单身男女,就要为他(她)介绍对象;

别人新婚夫妇暂时没有孩子,就明里暗里催促人家早点生孩子;当人家有了孩子后,就要求别人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定要生二胎。这样看来,中国人口增加就是被这些热心的中年妇女推动的。

(媒婆)

当然,这只是笑谈。

中国人口为何这么多?这是长期以来,中国根深蒂固的多子多福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的。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个人根本无法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所以为了生存,为了部落族群的繁衍,人类必须过群居的生活。

(肯尼亚原始部落图)

即便是群居,在凶猛的野兽和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所以人类必须要不断壮大自己的族群。而人口增长就是壮大族群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原始社会,人口的出生率非常高。

后来由于铁器的使用,人类摒弃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创造财富,同时来应对战争。

所以,人口便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强弱的标志。

(中国传统农耕图)

所以,当时很多思想大家都提出了国家应该努力促进人口增加的思想理论。

比如,管仲在辅助齐桓公的时候,就极力却说齐桓公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措施,“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下令青年人要早婚早育;孔子曾说过“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孟子也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此外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实现民富国强无内忧外患的目的,也积极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措施。有的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增进人口。


比如,刘邦的儿子刘盈即位后,就下令如果女子超过十五岁还没有出嫁,就要缴纳五倍的赋税。有的帝王是通过减免赋税来促进人口增加,比如,康熙就提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鼓励人口增长。

在古代帝王和思想大家的影响下,我国百姓也普遍认为人多力量大,人丁兴旺,家大才业大。所以,四世同堂、五世同堂是这个自古以来推崇与向往的。

(浙江某家五世同堂全家福)

于是在古代、包括现在思想比较落后的地区,依然有“早栽秧早打谷,早生孩子早享福”的思想。

(某早婚早育家庭)

由于以上影响因素的长期作用,我国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完成了人口的原始积累。当西方国家开始工业革命,用机械带代替劳动力的时候,我国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依然需要劳动力来进行财富的积累。换言之,我国高出生率比西方国家多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人类是顽强的,人类也是脆弱的。战争和自然灾害是导致人口骤降的主要原因。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中国死伤3500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百废待兴,经济,政治,军事国防安全都需要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因此我国实行积极的人口政策,即鼓励生育。所以,1950——1957年,我国出现了一个人口生育的高峰期。这几年的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1954年的出生率高达24.79%,净增人口2232万人。

中国人口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在普通人看到的只是喜,马寅初先生(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他看到了忧。

于是马寅初就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人多是巨大的资产,但也是极大的负担,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应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但是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又使我国人口急剧下降。据统计1959——1961年三年时间,我国人口减少3000万。

(电影《1942》剧照)

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我国人口出现了补偿性高增长。1962——1973年我国又出现了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率高达43.37%,这也是我国60年代到现在为止生育的最高峰。

于是国家意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在1971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降低,同时又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死亡率也迅速下降,我国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便是低出生率,我国平均每年净增加的人口依然高达1000万之多。

(80年代计划生育宣传图)

由于人口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少出生四亿人口。为中国也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也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这是发达国家才有的现象,现在在我国却非常严重。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很多,并且也很严重。

首先,一对年轻夫妇需要赡养4---8位老人,造成了极重的家庭负担。其次,国家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支出增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第三,人口红利期即将消失,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经济发展水平受影响。

第四,国家军事人才可能会减少,从而影响国防安全。所以,我国又积极调整人口政策,2013年11月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是收效甚微,于是2015年10月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通过全面二孩政策的二孩政策的实施,来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们是国家的公民,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组成了我们国家这个大家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以,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人口政策,为国家的未来添砖加瓦。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有如此众多的人口,既有我们天然的地缘优势,更离不开一代代华夏民族的祖先的奋斗。

地缘上的优势

在我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在我国的南面,是崇山峻岭和茂密的原始森林;在我国的西面,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在我国的北面,是茫茫戈壁和西伯利亚高寒地区。这样一种地理环境,在现代都较难通行,而放在古代,更是让人难以逾越。

这样就形成了我国地缘上的天然屏障,隔绝了外敌入侵的威胁。不过,这也造成了古代中国难以继续向外拓展。

环境气候上的优势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拥有众多冲积平原,适宜农业生产,适宜人类居住。

世界上几个面积庞大的国家中,俄罗斯虽然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大多处于高寒地带,适宜人类居住的面积仅15%;加拿大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大部分处于北极附近,适宜人类居住的面积很小,要不然其人口数量甚至还不如我国一个城市的多;美国经过西部大开发,通过屠杀印第安人抢夺土地,通过侵略吞并墨西哥的大量领土,但是,美国近三分之一的地区也是属于沙漠,从俄罗斯买来的阿拉斯加(比新疆还大一些)靠近北极,也不适宜人类居住;澳大利亚虽然独占一个大洲,但也仅是靠近沿海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其内陆是干旱的荒漠。

巴西和印度还不错,只是巴西的亚马逊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诸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会极力阻止巴西开发雨林。印度是第二人口大国,全国几乎都适宜人类居住,只是地盘不够,仅仅298万平方公里。而且,巴西和印度有两个致命伤,地处热带,由于高温高湿,使得人类有点懒。

因此,我国的地理环境远远好于其他国家,与美国相当甚至略好于美国。

美国地形图

世界上除了中美拥有这么好的地理环境外,还有个欧洲,只是欧洲没能出现一位秦始皇。

华夏民族的奋斗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华夏民族的祖先从黄土高原下来,向东来到了华北平原。那个时候,先是一个个部落,后组成部落联盟,后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打败了在蚩尤,攻入山东,华夏民族的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北的黄河中下游。

之后,历经夏商周,华夏民族不断向外扩展生存空间,势力到达长江流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华夏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开始运转。其后的历朝历代,都以实现大一统作为最高政治目标。而一个统一的华夏民族国家,相对于周围其他分裂的各个小方国来说,犹如庞然大物。

秦始皇统一后,发兵五十万渡过长江征百越,分别收获了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经六年血战,伏尸数十万,将广西及越南中北部纳入帝国版图。




汉武帝时,先是消灭了割据广东、广西、海南、越南(那时称交趾),其后,在与匈奴的殊死决战中,北击匈奴,拿下内蒙河套地区,霍去病长途奔袭,夺取河西走廊,打开了进入西域(新疆和中亚)大门,中国版图的雏形开始形成。其后,经过汉昭帝、汉宣帝,到汉成帝时,彻底打败匈奴,新疆和中亚置于帝国掌控之下。其时,漠南漠北(内外蒙)以及极北贝加尔湖地区,再无强权。只是可惜的是,对于古代人来说,极北苦寒之地不适宜农业耕作也不适宜人类居住,未能向那些地区殖民。

之后,中国历史分分合合,但是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没忘了大一统是其最高的目标。

元朝时,青海、西藏、云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虽然经历了清末列强的侵略瓜分,经历了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国的版图大体上都保存了下来。

由于历朝历代都追求大一统,使得中国形成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随着铁器的发展,各种农耕工具的大范围使用,耕作技术的进步和粮种的优化,这样就促使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加之宜居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自然就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由于对外交往,特别是明代时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粮食作物传入我国,使得我国能确保有更多的粮食养育更多的人口,使得我国的人口数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了近现代,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家开始走向安定富强的道路。随着工业的进步,机械化程度提高,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科研人员培育出更多抗病抗害的高产种子,我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空前的提高。

随着国家医疗保健卫生系统的进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也从刚解放时的四十岁大幅度提高到76岁。这种种的一切,使得我国的人口从刚解放时候的五亿人迅速接近十四亿人。

因此,我们要感谢老祖先,感谢千千万万为了国家而奋斗的人们,正是他们为我们取得了全世界最大最好的一块土地,让我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我淡如菊


一过去打仗需要人,国家支持人多。

二家里男丁多,代表家族兴旺,旁人不敢欺。

三还有一种是香火之说,家里需要男丁,死后才能有脸见列祖列宗,死后必须有男丁打盆。

四没有计划生育,养育成本低,都是大的带小的,所以兄弟姊妹感情深。

五多生多育,分到的土地多。土地过去是农民的命根。

六风险降低,结婚早,出生率高,成活率低,有夭折的可能,多生能弥补。

七儿女都是父母的家产,多生儿女就代表父母依靠多一点。还有一种就是多生凭机率,一个儿女成才,会拉拔其他儿女。

这只是过去历史原因,现在就不确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