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增長”能否確認開學?

在許多省份,確診和疑似病例數連續幾天增加了“0”。“0”的增加能否確認開學?開學的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1: 防疫工作總體情況

雖然除武漢外,確診病例總數逐步減少,但“防疫戰”無疑取得了重大階段性勝利,但並不意味著疫情已經結束,疫情的蔓延也不在絕對可控範圍內。

2月中旬以來,連續12次、14次、16次登陸,但隨著“三省五監”的爆發,連續登陸驟然停止。

“零增長”能否確認開學?


事實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主要得益於封城、封村、封路等“隔離措施”的貢獻。人們在家“住小地方”,疫情傳播自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或者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傳播速度自然下降,確診病例也會驟降。

但學校一開學,就有上千名師生湧入校園,防疫壓力巨大,誰也不能保證學生的防護措施能“到位”。

在疫情結束前,即使學校進行了全面消毒,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戴口罩等防護措施做得很好,教室裡大約有40-60個學生。密度很高。我很難不懷疑面具阻止病毒的能力。

2: 傳染病的傳播能得到絕對控制嗎?

在疫情結束之前,我認為沒有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爆發之初,不少人在“朋友圈”裡盛傳“監獄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人們只看到了監獄的“與世隔絕”特點,認為應該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裡“控制”所有人。

我不知道一旦在相對空間有傳染源,後果將是毀滅性的。

“零增長”能否確認開學?


即使後退一萬步,也要把所有確診病例隔離開來,因為人們要吃喝水,還要有最基本的醫療保障。把他們與外界完全隔離是不現實的。

0增長並不意味著沒有“無症狀患者”,更不用說沒有“潛伏期”的患者。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長,“陰性患者”也具有傳染性等特點,被研究者稱為“最狡猾”病毒。

把疫情控制在“絕對範圍”內是不現實的,完全切斷病毒傳播也是“海市蜃樓”。我們能做的就是呆在家裡,儘量把疫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結果確診病例增加0例,不符合開學基本條件。

“零增長”能否確認開學?


3: 學校特殊情況

學校不同於一般的企事業單位,學校的教職工、教師、學生等往往是幾百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人員眾多。

班級、食堂、宿舍、操場等都是“密集”活動。很難保證每個人都沒有“漏網之魚”。如果有一條魚失蹤,後果不堪設想。

而且,學生多為未成年人,保護意識弱於成年人。同時在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嚴格按照家長、老師的要求做好個人防護,這也是不為人知的。

兩個月後,當他們回到學校,孩子們一定像剛放在籠子裡的小鳥。他們禁不住不安的心釋放了自己。再感染的風險不言而喻

雖然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知識點很多,難度也比較大,初中生和高三生面臨著入學的壓力,但在“生命安全”面前,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因此,確診病例的零增長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特別是對學生來說,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只有在疫情完全結束後,他們才能正式開學。

4: 疫苗開發

今天,科學技術已經發展起來了,為什麼疫苗這麼長時間都沒有研製成功呢?

如果疫苗出現錯誤,一旦投入使用,就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疫苗研發一般會經過以下步驟:開發階段、動物實驗、臨床實驗、國家批准等程序

李蘭娟說,即使國家儘快批准,發展、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三個階段也是必不可少的。”4月底,如果能成功開發和使用,速度會非常快“國家一定會致力於縮短疫苗研發時間。

如果疫情結束,疫苗使用成功,孩子們最好重新開始上學。

總之,不同地區確診病例的“0增長”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各地開學時間要根據防疫工作的具體情況確定。只有經過科學評估,才能確定具體開學時間,堅持錯峰、錯區、錯選年級,有序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