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拂过撩动心弦,一幅幅书卷美如画

马关中学

庚子年,疫情肆虐中华大地,武汉首城告急,二月里来龙抬头的日子疫情还在持续,闷在家里的时日,感觉不到自然的变化,还以为春迟疑着,偶得以外出,方觉睢州城北湖边的柳树已是展筋露骨枝头吐蕊,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吧?关注新闻,疫情数字正在锐减,仿佛东亚的这头雄狮只是略感风寒打了个盹,如今胸膛正在挺起,看那抖擞的脊梁吧,一个不屈的民族风雨里何曾屈服过?已然是春回大雁归,已然是春风拂面柳如烟,然而我们要感谢那抗疫战线内外的英雄,没有这众志成城的力量,这春天果真要姗姗来迟了。

于是我想到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梅君子也,它的象征意不言而喻。想到了网络名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也想到了白岩松 “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 的朗诵。大灾面前有大爱,世界也为之感慨,疫情当前,我看到了无数的美,是某个瞬间,是某个眼神,是某句言语,是援灾的货车,是汗水濡湿的衣襟,是……美还在传递,美还在绽放,那是不息的圣火呀,可以战胜一切困厄。

哦,美可以是一个话题,马关中学的杨校长正嘱某与同仁写几篇鼓励学生读书之文,我想美之为美美之传承多通过文字的媒介而发扬光大,正犹如当前我们感受到的大美一样,或许谈读书这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惭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领我的学生读书的机会竟是那么少,如今这是难得的机缘——疫情在前匹夫有责,如何尽点微薄之力呢,欲慷慨解囊但力有所不逮,欲舍身犯险但又觉百无一用,想想还是不为国家添乱为好,呆在家里闭门谢客,鸡毛蒜皮的肥皂剧已是令人腻烦,于是看书自然成了王道。那些束之高阁的书还是有几本的,尘封已久的朋友你还好吗,久未谋面生疏了否?坐下来打开一本或厚或薄的书,沏上一杯茶,书香氤氲茶烟袅袅,眼前仿佛洞开了一扇门,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里,畅游于一个乐园内,慷慨于金戈铁马的峥嵘中,思辩于哲人的殿堂里,“水光潋滟晴方好”,“秋水共长天一色”,“云归而岩穴暝”……

借用凤凰传奇的歌词——风拂过撩动了心弦,那繁花似锦的世界美无限。

读一本好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撩动你的不只是颜如玉黄金屋吧,功利要不得,那莽莽苍苍的原野,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那朔风飒飒的戈壁滩,那美景如画的烟花三月,那胜友如云的滕王阁畔,那细雨如丝的江南,那豪情万丈的金戈铁马,那风骨铮铮的魏晋名流,那三国水浒层出不穷的侠肝义胆,那化蝶双飞的爱情,那泪水几流的桃花扇,那屈身为国的三吕大夫,那慷慨悲歌的燕赵志士……

于是乎你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如何欣赏美,学会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学会了大丈夫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学会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学会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 学会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于是乎你不再纠结于那些许的小事,不再感伤于儿女情长的为赋新词强作的愁绪,不再急功近利于眼前的甜甜蜜蜜,不再鼠目寸光于井底之蛙的自我陶醉中,不再无谓的让时间从指缝间匆匆掠过;于是乎你“我劝天公重抖擞”要奋发有为,于是乎你路见不平敢于一声惊雷,于是乎你悬梁刺股要把看书的椅底坐穿;于是乎世间多了一勇士,多了一仁者,多了一志士,多了一贤良,多了一栋梁;于是乎己之幸甚国之幸甚……

读书还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志趣,因为读书不仅可以扩大生活的广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加强我们生命的厚度,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流光溢彩。

我有几个同学是酷爱读书的人,“老家睢县”的杨静便是其中的一位,爱读书爱美,爱一己之美更爱生活中处处的美。她所写的“老家睢县”系列的随笔或者记闻早已不再是泛泛的晒微博,淘人气了,她笔下的乡土人情早已成了生活之美的载体,她时而把话题置于过去的回忆,时而又回到眼前。回忆有时是苦涩的,但淡泪后却是长久的甘甜,多少往事的话题引起了我们这八零后的回忆与共鸣,多少离乡在外的睢县人为之感受到了老家的温暖,那份渐淡而朦胧的乡愁又愈发清晰起来了,甚至一发而不可收拾,几年没回老家的人也因为一份份感动而再回故里寻找家之根本。她笔下眼前的日子是美不胜收的,但也是苦尽甘来,她对生活的努力,她所有的坚韧的一面并不像是美丽外表下给人的柔弱感,她的文字如那涓涓的细流隽永而蕴藉,阅读她的文字感受到的更多的便是美,美在景美在事美在情。文字上那呼之欲出的美感,我想是来源于她爱读书善读书的美丽习惯吧,为了看一套书她能奔波数次,几经周折也不厌其烦,其次才能是她对生活的细细观察与思考。

杨静她并不是专业的作家,然而数年来她所记述的文字委实不在少数,其作品影响力之大引起商丘作协的注意,目前已是商丘作协会员。一个业余的作家,质朴的文字往往比某些沽名钓誉的作家更能够表现出生活的味道来,那种美不玲珑反而更剔透。

我其实也算半个爱读书的人,散文我是常读的,我曾写过一篇阅读散文的随笔——《走在散文的时光里》,开篇曾写下过如许的文字 ——一个人境界的变化和提升是合乎哲学上的量变与质变的道理的,人生最大的财富莫过于经历了吧,而经历带给我们的实质又是什么呢?不凡的人格魅力,举重若轻的内在修养亦或世事洞明的学问、看破世事的睿智与洒脱,而阅读散文正是促进人生量变的一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质变的形成……如此看来我尤推重散文的阅读,除了诗词我想散文是情感的绝佳载体,况且散文多以情景交融为手法,于是文章也颇有景美境美情美之观感,有的随笔式的散文其字里行间的智慧之美也颇能打动人心,一则能消遣二则能陶冶人,散文之美正是生活之美之外化也。

览书之美,我所言者也许只是管中窥豹,其天地之宽广其领域之广博其美之丰盈非读书人难以说之一二也,览书之美,正犹如春风拂面,撩动了那心弦,繁花似锦的世界美无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