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全國百篇優博”的讀博經驗,深有啟發

這是 社科學術圈 推送的第1872篇文章

一、博士學位論文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1.導師層面

國優論文獲得者們都充分肯定了導師在其取得博士學位論文成功中的重大作用,並且對恩師充滿尊敬和感激之情。邱利民博士在調研表中寫道:“在博士論文工作中,導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如果可以將榮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當作我人生旅途中一個重要里程碑的話,那麼我的導師就是始終為我指明方向的人。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前輩,他高屋建翎;博學多識、虛懷若谷、平淡中見高遠。八年多來,他的每一次教誨都為我指點迷津,使我備感新鮮自由的學術空氣。應該說,本人的點滴進展其實都是對他以及由他啟發而萌生的new idea的深化和具體化。”總之,他們認為之所以能取得博士學位論文的成功,是因為他們的導師具有一些重要的特點。我們歸納一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學識淵博、治學嚴謹。

(2) 有學術戰略眼光,能把握本學科及相關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

(3) 導師本身活躍在科學研究第一線,全面瞭解本學科國內外發展新動態和最蘇前沿研究領域;充分了解哪些方面是最值得研究和可能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能幫助博士生選擇合適的有希望取得突破的課題。

(4) 能爭取到國家級重要項目,為博士生提供高起點的前沿研究課題;能為博士生完成研究工作提供必需的研究經費和設備環境。

(5) 能因材施教,充分注重博士生的學術個性,幫助博士生選擇比較好的研究方向。

(6) 導師具有深厚的學術和研究積累,指導博士生在導師科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

(7) 能支持博士生參加國際和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創造條件讓博士生參加高水平的學術討論,與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進行探討,開拓學術視野,活躍學術思維。

(8) 非常注重對博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博士生大膽地去創新。

(9) 導師把培養博士生作為自己的事業,傾注大量心血關心和指導博士生,經常與博士生一起討論交流,瞭解研究工作的進展情況並適時提供指導;對博士生高標準,嚴要求。

2. 個人層面

國優論文獲得者們認為,就個人層面而言,以下幾條是幫助他們成功的主要因素。

(1) 有強烈的事業心,勤奮刻苦,甘於寂寞。幾乎所有的國優論文獲得者都提到勤奮努力的重要性。如張傳溪博士提到“要有強烈的事業心,有吃苦耐勞、拼命三郎的精神”;又如邱利民博士是這樣描述自己對甘於寂寞的認識的:“讀博士無疑是清苦的,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美國以及德國等發達國家。對博士生本人來說,首先要有長期忍耐寂寞的充分準備。對我本人而言,曾經認為的一些價值在激烈的碰撞中不知不覺變異,而回歸於一個寧靜、清苦、恬淡的境地,於今又有了一種心安理得的怡然之情,這大抵就是做學問的幸福吧!沒有失敗的成功是乏味和不確實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也許是成就大事的必經之路,也更能使人體味其中的甘苦。”

(2) 有較充分的學術積累,充分了解本學科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及學科前沿問題,確保選題的前沿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盧升高博士說,他的博士學位論文研究課題就是他“本人多年研究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是對過去研究中發現問題的解決。能得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國內外本學科的研究進展和學科前沿問題的深入瞭解”。

(3) 敢想敢做,勇於創新,善於創新。夏靈博士提出:“我的博士學位論文中所提出的研究方法是前人沒有涉及過的,沒有現成的文獻可以參考,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頑強地做下去。這種做法有一定冒險性,如果失敗,博士畢業可能要延期,但只要獲得了成功,成果就是突破性的。”邱利民博士寫道:“沒有創新的研究就沒有生命力!我們在液氮溫區脈管制冷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並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經我們反覆摸索提出的'第二小孔相移器’。……我們只有虛心借鑑國外先進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才可能有所作為。”

(4) 善於借鑑新興學科的新方法。

好幾位國優論文獲得者都提出“借鑑新興學科的新方法”、"注意交叉學科知識的應用及交叉學科的不同研究方法的運用”是他們博士學位論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密切關注課題進展中出現的新現象、新效應,及時補充和調整工作重點,根據研究進程不斷修正研究目標。

(6) 及時總結,善於思考,加強對數據的綜合處理能力,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繫。

(7) 對科學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盧升高博士總結他的學位論文取得成功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對環境磁學領域這些前沿問題的濃厚興趣,他並不是為了某些功利的目的而搞研究”。

(8) 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協作精神。許多國優論文獲得者都提出“團結協作”在取得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如邱利民博士寫道:“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有條件的,它不僅來自於個人的奮鬥,更多地是來自於繼承、團結與合作。我很幸運生活在這樣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中,來自課題組老師、師兄弟妹的協作和交流,為個人的進步奠定了基礎。”潘洪革博士說,他在研究過程中“積極向相關領域的老師、同事討論分析研究結果,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成為他們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外,國優論文獲得者還提出,高水平的學科平臺和學術環境、高水平的科研項目支撐、高起點的學科前沿選題是他們取得學位論文成功的物質基礎。因此,建設一流水平的學科是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

二、國優論文獲得者對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看法

1. 對博士生導師的期望

指導教師在博士生培養中的關鍵作用毋庸置疑。國優博士論文獲得者對導師們提出如下期望。

(1) 對國際研究前沿和學科發展的關鍵問題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密切追蹤和把握所處研究領域的國際最新發展動態,對其發展趨勢要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和前瞻,這樣才能指導博士生選好研究課題。

(2) 導師應從事較高水平的課題研究,有良好的研究經歷和豐富的經驗。應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及交叉學科知識,既能發揮自己的專長,又善於將其他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融入指導學生的論文研究中。

(3) 導師應有很強的原始創新精神。

(4) 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能對博士生的研究進展和結果嚴格把關。

(5) 能與博士生平等討論,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給學生提供意見和建議而不是簡單的指令。應給予博士生自由研究的空間,並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6) 有能力和動力提供完成項目所需的物質條件(包括經費、設備、環境等)。

(7) 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

(8) 為博士研究生創造學術交流的機會。

(9) 招收博士生時要兼顧質量和數量,不可一味追求數量。

2. 對在讀博士生的提醒

能否做出高水平的成果,博士生本人的素質和努力程度起到關鍵作用。對在讀博士提出如下建議:

(1) 一定要心無旁騖,樂在科研之中,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能長期忍受清苦和寂寞,不浮躁。

(2) 要有對科學的追求精神,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和認真負責的工作責任心。

(3) 要努力建立起本學科所必需的健全的知識結構與理論素養,積極關注和把握本學科發展前沿動態。

(4) 要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善於管理時間,不拖拉。

(5) 要有勇於創新的意識,不守舊。

(6) 要謙虛謹慎,善於學習間接經驗,不恥下問。

(7) 要善於合作,有協調。管理和人際交往能力,並在競爭中尋求成長空間,不怕失敗。

(8) 要積極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掌握收集最新信息和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的工具。

(9) 要積極關注和學習交叉學科知識,瞭解和掌握不同學科研究方法的交叉運用以及新知識、新概念的應用。

(10) 要注重學術交流,拓寬學術視野,活躍學術思維。

(11) 要努力提高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要加強道德修養。

(13) 要有健康的體魄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3. 對學習與研究環境的需求

國優論文獲得者認為創造良好的學科環境是培養高水平博士的基礎。學科環境對培養高水平博士的作用既是直接的,又是潛移默化的,如研究條件直接影響到研究成果的水平,而學術氛圍則對博士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作用。

(1) 有結構合理、相對穩定、團結合作的學術梯隊,有一批高素質的教授。

(2) 有長期的、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有大量的研究課題,相對充足的科研經費。

(3) 應從學科角度加強對原始創新觀點的強調;要儘量創造條件追蹤和跟上學科熱點研究的步伐。

(4) 建立長期、穩定的國際、國內合作關係,包括與國際上該領域知名專家、教授間的學術合作、交流。

(5) 有濃厚的科學研究氛圍。一個學科內應有一批認認真真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能帶動研究生認真做事。

(6) 營造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和保持通暢的學術信息渠道。應積極舉辦和參加國際和全國性學術會議,為研究生創造參加學術交流的機會;應重視相近學科、學科內部不同研究方向之間開展學術交流,對拓寬學術視野,活躍學術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將大有益處。同時還應重視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研究生和研究生之間的交流。

(7) 傳統學科要與現代學科結合,發展交叉科學,將傳統學科優勢與現代科學技術優勢融合。要加強交叉學科知識的應用及交叉學科不同研究方法的運用。

4. 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議

國優論文獲得者認為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博士生的整體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他們對改進研究生教育管理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

(1) 必須要有淘汰機制並切實實行。

(2) 重視高水平學術交流。

(3) 取消學制年限,對完成高水平的博士學位論文工作來說,3年的時間顯得太短。

(4) 應根據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招收博士生,把優質生源引導到承擔高水平研究項目的導師門下。

(5) 建議儘可能多招收優秀的直讀博士生。

(6) 增加導師對錄取博士生的自主權。對已發表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又有相當的科研潛力的年輕學者,在辦理相關手續後(諸如由導師提出錄取的申請報告,學校組織專家進行單獨的測試等),予以錄取。另外,學生入學考試不要變成外語考試,應多給學科點自主權。

(7) 加強對博士生研究進度的監督管理,使保證質量的監控管理工作更加及時、有效。

(8) 通過學術講座的形式,加強對博士生進行科學哲學、科學方法論、創新創造方法、時間管理方法等的教育。

(9) 為真正有潛力的博士生提供更多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鼓勵和支持。

(10)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與管理,對指導不得力的導師應限期整改。

(11) 學校應釆取措施,促使導師確立精品意識。

國優論文獲得者的意見和建議是十分中肯的,要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在建設高水平學科平臺的基礎上,導師要增強質量意識和精品意識,博士生要嚴謹、奮進,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門要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機制和有效而切實可行的激勵與淘汰機制,同時還要創造有利於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

本文來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年10期

原文標題:與有系博士論文獲得者探討博士生培養

作者:王則溫、陳智峰、張君、趙張耀、周煦炎

四位“全国百篇优博”的读博经验,深有启发

社科學術圈

45萬+社科學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