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故事,老王的“生意经”

1月10日,杨凌阴冷阴冷的。

下午三点才培训呢,老王在家早早吃完午饭,便开车前往位于杨陵区大寨街道办的杨凌果蔬协会培训现场。

杨凌故事,老王的“生意经”

不到两点,老王就到达现场。碰见前来参加培训的老熟人,老王和他们热情握手。

三句话不离本行。一会儿,老王就围绕果苗种植、果树修剪开谝起来。

老王名叫王新平,今年50岁,杨陵区五泉镇夹道村人。平时主要以培育销售桃、核桃、樱桃树苗为主,冬闲时节还到永寿、礼泉一带修剪果树。

2003年,老王以培育桃树苗子起家。在培育苗子的过程中,老王边干边摸索,逐渐掌握了苗子的种植技术和市场需求,效益也是越来越好。

“2019年,我种的核桃、樱桃苗子都被果农买完了。”问及收入,老王嘿嘿一笑,挠了一下头,“估摸着能有十几万吧。”

杨凌故事,老王的“生意经”

“看来你今年能过一个红火年了。”记者笑着说。

“就是的。你说咱的苗子凭啥好卖能挣钱?还不是咱的苗子质量好、么嘛哒,人家才相信咱。” 老王说,“不光是这,凡是买我苗子的人,我都提供‘一条龙’服务。果农只要打电话咨询种植管理方面的问题,我都是随时解答。”

闲谈中,老王向记者讲起了他修剪时的绝活:“我在礼泉、永寿一带修剪桃树、苹果树时,可以根据修剪情况,给果农估摸果园来年的产量,需要买多少果袋。”

“正因如此,果农一天给我开200块钱工钱,好吃好喝管着,一天还给一包烟,你说咋个样? ”老王言语中透着骄傲和自豪。

看到记者半信半疑,老王说,每年到了中秋节和苹果收获季节,果农的电话就来了,不是叫他过去吃羊肉泡馍,就是给他送苹果、送桃。为啥?还不是他的技术让果农把钱卖哩。

杨凌故事,老王的“生意经”

说着,老王又把话题转到了他的主业。他说,果树苗这几年的需求已经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不是种啥都能挣钱。“现在桃树太多了,就不能再种桃苗了。过完年,我准备育无刺花椒、樱桃和咱杨凌专家培育的苹果新品种秦脆的树苗,紧跟市场需求,走高端路线。这也是大家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吧。”

培训时间到了,老王和记者匆匆道别:“信息也是金钱。我还要向专家了解更多的苗木市场信息哩!”

说罢,老王一头扎进了人群里,认真听起了西农果树专家陈永安老师的授课,今天,他们要学的是核桃树的管理……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