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的登基往往伴随着的是对曾经政敌集团与竞争对手势力的打压与排挤,甚至是残酷的迫害与屠戮。纵观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这样悲剧式的历史事件,可谓是不胜枚举。

当然,历史上也有一些人,非常“幸运”的躲过了这样看似注定要发生的“劫难”,甚至依旧能够获得新君的信任与重用。

他们中,有的是因为遇到了宽宏大量、胸襟广阔的“仁主”,譬如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的太子李建成旧部魏征。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能够及时的“悬崖勒马”,重新摆正姿态,谨遵明哲保身之道,进而得以保全自身,被重新重用,在清朝时期素有“满洲第一大学士”之称的马齐,便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在康熙朝晚年那场激烈的“九子夺嫡”中,马齐曾经是八阿哥胤禩的坚定支持者,并且在康熙“一废皇太子”后,表现异常活跃,积极奔走串联,希望将胤禩推上储君之位。然而,马齐如此行为却遭到了想要重新复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康熙皇帝本人的巨大反感,不仅对其予以了革职处分,就连其家族内部的其他成员,也不同程度的遭受了牵连。

这此事件对于马齐来说,堪称其人生仕途之上的“滑铁卢”,同时也是他几十年宦海生涯中所遭受的几乎唯一的一次重大挫折。而在经历了这次变故之后,马齐可谓是“吃一堑,长一智”,及时的调整了自身的处事心法与朝堂态度,成功的打动康熙皇帝,得以官复原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马齐甚至还躲过了雍正皇帝的“报复”,被继续委以重用,并且在乾隆朝时期,以八十七岁的高龄寿终正寝,同时还获得了极高的身后荣誉。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相比于那些被雍正迫害致死政敌势力的官员,马齐无疑是非常幸运的,而这都是因为他能够及时的“悬崖勒马”,没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的马齐身上,也得到了同样的体现。

“一废皇太子”之后的“百官举荐新太子”,马齐与佟国维一同暗中串联官员,扶保八阿哥胤禩,而在康熙明确表示要复立太子胤礽,并且因此已经惩治了佟国维之后,马齐依旧坚持了自己支持胤禩的想法,甚至还在质问康熙。

对于如此“冥顽不化”的马齐,康熙给出了他的评价,并对其予以了降级处分。

“隆科多说佟国维是糊涂,我看你才是真糊涂。”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两个简单的“糊涂”,却瞬间点醒了马齐,不仅让马齐明白了自己的过失之处,更是让马齐知晓了一切的原委,更是如同打通了马齐的“任督二脉”一般,让其知晓了今后在朝堂上的安身立命与为臣为官之道,使得马齐能够安然度过康雍乾三朝,并且为三代帝王所信任与器重。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佟国维的“糊涂”,不是康熙的评价,而是出自隆科多之口。

马齐在“百官举荐新太子”中积极的扶保八阿哥胤禩,很大程度上,是在唯佟国维马首是瞻。

一方面,此时的佟国维是上书房的首辅大臣,并且还是康熙皇帝的亲二舅兼老丈人,与康熙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亲缘关系,因此他在朝堂上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便是八阿哥胤禩本人的表现确实是非常出众,特别是相较于荒诞不羁、骄纵狂傲的太子胤礽,明显是更加的贤德与干练,因而推举胤禩也就是“举贤荐才”。

与此同时,由于八阿哥胤禩的“仁义”,赢得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一众康熙皇子的拥护,以及朝中绝大多数官员的好感,这就使得在扶保胤禩的同时,也能让佟国维和马齐收获更多的朝堂支持。这就使得同为满洲官员并且代表满洲贵族集团利益的佟国维和马齐,在这件事情也算是就此结成了同盟,共同扶保与支持八阿哥胤禩,同时他们也已经将其付诸了行动。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然而,佟国维与马齐这样的主张却与康熙内心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

“一废皇太子”,是在康熙为了维系局势的稳定为目的“突然”做出的决定,特别是当时其身在热河,危机四伏,众位皇子又对皇位虎视眈眈,康熙只能用废黜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方式,暂时性的稳定皇子们的情绪,进而将事态平息。

可从本意上来说,康熙并不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废黜胤礽,况且经过康熙的证实,所谓导致太子“兵变”的手谕,确系伪造,也算是为胤礽在一定程度上洗脱了罪名。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发起的“百官举荐新太子”,更像是一次目的明确的“钓鱼执法”,为的就是将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彻底摸查清楚,并且加以打击,进而实现皇子之间的势力平衡,同时也能为复立胤礽营造舆论。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可是,或许就连康熙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佟国维会参与的这么深入和彻底,甚至已经到了“居中串联”的境地,极大的影响到了朝堂上的舆论风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选择了亲自出面,进行“游说”,实际上,就是要与佟国维达成一桩“交易”,即让佟国维与自己上演一出“双簧”大戏,进而完成其打压八阿哥胤禩及其整个政治集团的目的。与此同时,佟国维则会就此告别政治舞台,康熙则会对隆科多委以重任,使得佟佳氏家族内部完成权力交接,以此解除佟国维的后顾之忧。

而佟国维与隆科多之间,随即又上演了一出“双簧”,与康熙皇帝那面就此形成“局中之局”,遥相呼应。

其具体的方式便是,隆科多主动检举佟国维,将佟国维暗中扶保八阿哥胤禩的全部行径和盘托出。这样一来,看似是在揭发佟国维的罪责,但实际上,却是将矛头直指八阿哥胤禩,在戳穿胤禩“假仁假义”的同时,更是在谴责胤禩与朝臣结党营私与暗中勾结,以此来实现对于胤禩集团的打压。

于是,隆科多、佟国维与康熙之间这出“苦肉计”成功上演,隆科多“出卖”自己的亲叔叔,康熙训斥自己的亲舅舅兼老丈人,并且让其退休回家。可从实际效果上来说,康熙达成其政治目的,佟国维得以全身而退,而隆科多也得到了其梦寐以求的高位,可谓是实现了“三赢”。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由此可见,康熙所说的“隆科多说佟国维是糊涂”这句话中,康熙所蕴含的意思是:佟国维的“糊涂”,是隆科多说的,并不是康熙本人所说的,康熙并不认为佟国维“糊涂”,相反,能够配合康熙把这出戏演好,演得真实,佟国维是非常的精明。所以,佟国维的“糊涂”,实际上是“假糊涂”。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康熙亲口说马齐“糊涂”,是因为马齐确实是真的“糊涂”了。

此时的康熙,对于胤禩也已然是极度的反感和厌恶,同时,更是下旨将佟国维就地免职,请出了朝堂,这些都将康熙想要复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想法与态度表现的非常坚决。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齐依旧是坚持己见,甚至可以说,马齐是将自己置于了一条“绝路”之上。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奴才的罪和佟国维一样深重,求皇上重重惩治。但奴才以为,在阿哥之中,确实只有八阿哥宜乎立为太子。恳求皇上不要以臣等之过,而弃用贤哲之王。”

马齐如此的一番话,实际上直接暴露了三个明显的错误。

其一,马齐自己承认与佟国维一样,是“罪孽深重”,可以说就是承认了自己与佟国维一起“居中串联”。而这无疑就是典型的“结党营私”的行为,无意中,马齐就给自己扣上了一顶非常不利的参与党争的“帽子”。

其二,康熙与佟国维对话的核心内容,就是借由训斥佟国维,揭露八阿哥胤禩“假仁假义”的本质,进而对胤禩本人及其党羽予以打压,然而,马齐却依旧坚持为胤禩说好话,可谓是全然不顾康熙的想法与感受。

其三,康熙已经非常明确的表达了想要复立胤礽的想法和态度,可马齐却我行我素的继续坚持扶保八阿哥胤禩的观点,这不仅是与康熙的目的背道而驰,并且其一再强调胤禩是“贤哲之主”,更是对于太子胤礽的巨大否定,也是对于康熙立储的否定。

此时的马齐,已然是“自掘坟墓”,将自己置身于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或许他的本意是出于“公心”,但是以他的官阶和地位说出这样的话,无疑是对康熙的一种极大挑战,更是在动摇康熙刚刚建立起来的朝堂舆论,不可谓之为一种“作死”的举动。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对于马齐如此“愚蠢”的举动和言语,康熙则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隆科多说佟国维是糊涂,我看你才是真糊涂。你的罪在于见事昏聩,随声附和。”

康熙的这番话,可以说是给足了马齐“面子”,既没有明确指出马齐的“结党”行为,同时更是将马齐当做了“从犯”,进而将罪责的大部由已经被他处罚过的佟国维所承担。

但是对于马齐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知道与康熙内心的所思所想保持一致,或者说马齐没有尽到一个人臣应有的本分与职责,康熙还是予以了极大的愤慨。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用“糊涂”和“昏聩”来评价马齐,是因为马齐在整件事情上的表现,是真的“糊涂”。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就这样,马齐因为他的“糊涂”,被康熙降了两级,本应在佟国维致仕后,位列上书房首辅大臣之位的他,也只能排在了汉臣张廷玉之后,对于马齐来说,确实可以用“损失惨重”来形容。然而,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给马齐带来的影响与“教训”,让他彻底明白了“受君食禄,忠君之事”的道理。

在此之后,马齐与张廷玉一道,保持了对于康熙的绝对忠诚,同时在众位皇子之间,也保持了绝对的中立。而这样的举动不仅让其为康熙所重新赏识与信任,就连继任的雍正皇帝,也似乎忘却了马齐曾经支持过自己的政敌——八阿哥胤禩,进而将其委以总理大臣与军机大臣的重任,同样给予了极大的信任。

在这其中,及时的“反省己过”,懂得“悬崖勒马”,成为了马齐之所以能够摘除“标签”,为自己“洗白”的重要成功经验,为人所津津乐道。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在正史中,尽管康熙在“一废皇太子”后,确实组织了百官推举太子人选,并且也专门为此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可在当时,马齐以及佟国维都是被康熙所明令禁止参与其中的。

究其原因也是非常的简单,康熙非常清楚,他想要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如果让佟国维和马齐参与,得到了必然的反对意见,于是康熙果断的将二人排除在外。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实际上,​佟国维对于胤礽的排斥是带有巨大的情感因素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佟国维的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的亲大舅佟国纲壮烈牺牲,佟国维认为这与太子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支援不利且对敌情隐瞒不报密切相关,甚至在战后还弹劾索额图借战事“排除异己”,就此对索额图以及其所支持的太子胤礽产生了极度的不满与厌恶。再加上胤礽这一时期行事骄横,并且对于佟国维及其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是极为的不敬,这也让佟国维对其更加反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康熙皇帝提出想要复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想法后,佟国维立即进行了强烈的抗议,甚至用“引罪自请诛戮”来威胁康熙。尽管如此,康熙皇帝在综合考虑佟国维的情感以及两人的亲缘关系下,还是仅仅对其进行一番训斥,并没有进行什么实质性的处罚。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然而,对于同样反对复立太子胤礽的马齐,康熙皇帝却将其议罪罢职。

这是因为佟国维是“光明正大”的向康熙劝谏,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并且其还与胤礽之间有着“深仇大恨”,这是康熙所能理解的。可马齐却是通过私下串联的方式,联合阿灵阿、纳兰揆叙、鄂伦岱等一众权臣反对胤礽,这种背地里的“阴谋之事”必然是为康熙所不能容忍的,而这也最终也导致了马齐遭受其仕途上的“滑铁卢”。

只不过,如《雍正王朝》中所演绎的一样,在经历了如此挫折后,马齐明白了此后应有的处事之道,于是其在“九子夺嫡”中选择了绝对的中立,进而重新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

不仅如此,康熙皇帝去世后,继任的雍正皇帝对于马齐也是极为重视,并且对其也有着极高的评价。

“如彼马齐、高其倬、魏廷珍、甘国璧等,非不能办事之人,乃习成巧术,自谓保身远害,藉为推卸之计。此风有妨於政治,无益於国家,况将来後进效尤,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乾隆四年(1739年),马齐病逝,乾隆皇帝以极高的礼遇治丧,并且赠予谥号“文穆”,之后又令其入祀贤良祠,让其享受到了莫大的身后殊荣。而马齐就此得以善终的结局收场,并成为了纵横康雍乾三朝之名臣,在清朝历史上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而马齐在“一废皇太子”前后的这段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功诠释那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中所蕴含的道理与真滴,值得人们去反思与领会。

雍正王朝:康熙一句“真糊涂”将马齐彻底点醒,使其顿悟为臣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