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居然是一枚理工男,最愛數學

8歲即位,14歲親政,16歲除鰲拜,28歲平三藩,收復臺灣,平定噶爾丹……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乾盛世”的開創者,康熙一生的作為的確不負其“聖祖”廟號。


而少有人知的是,康熙還是是個超級學霸皇帝。移動的百科全書。其勤勉好學,超乎常人,完全是一個學習狂人與觸類旁通的天才,“上而天象、地輿、歷算、音樂、考禮、行師、刑律、農政,下至射御、醫藥、奇門、王遁,滿蒙、西域、外洋之文書字母,殆無一而不通,且無一不創立新法,別啟律途。後來高才絕藝,終莫能出其範圍。”


康熙居然是一枚理工男,最愛數學

康熙對西方文明的興趣已經到了痴迷的地步,康熙17歲時就請了外教比利時的南懷仁,陸陸續續有多達11個國籍的外教給康熙傳授科學知識。包含天文歷、數學、醫學、化學、藥學和人體解剖學等領域。康熙的求知慾讓人佩服,政務不繁忙時,每天要學習七八個小時,即使日理萬機,也要學上兩三個小時。養心殿、寢宮,甚至連御膳處都留下了康熙學習的背影。發明微積分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不折不扣的康熙粉絲,他這樣評價康熙:“求知慾強烈到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位受全國文武百官頂禮膜拜的君主竟可以同傳教士一天三四個小時地關在房間,如同師生一般地相處,熟悉精密儀器,共同鑽研書籍。”


康熙最喜歡數學,包括幾何、代數,尤其是喜歡擺弄各種數學測量工具,如半圓儀、圓規、幾何多面體模型,還有世界最先進的盤式手搖計算機。各種數學的定理公式口訣、數學儀器爛熟於胸。他甚至發表了科學論文《三角形推算法論》。我們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數學名詞就是他親自命名翻譯的。傳教士白晉和張誠把他們的講稿整理成滿文本《幾何原本》,由康熙皇帝親自審定作序,如今還保留在故宮博物院,成為一段珍貴的歷史回憶。

康熙居然是一枚理工男,最愛數學


除了數學,康熙皇帝對地理學也是很留心。地理學很注重實地考察,皇帝身處深宮大院,輕易不能外出。不過,康熙皇帝利用一切出巡、征戰機會考察地理。他每一次出京,都帶上欽天監官員和測量儀器。康熙派人勘察過中國幾條主要河流,甚至還考察了黃河的源頭。《尼布楚條約》簽定後,康熙皇帝主持繪製了《康熙皇輿全覽圖》,這是中國第一幅繪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代表著當時世界地理學上的最高成就,是人類第一次在實踐中證實了牛頓關於地球為橢圓形的理論。康熙為後世留下了上千件精美科學儀器,如今它們有一部分都保存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內。

康熙居然是一枚理工男,最愛數學

而最近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正聯手中國移動咪咕圈圈開展雲博物館活動,雲博物館是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移動咪咕圈圈和北京易迅無限聯合發起的《博物館在移動》線上雲逛博物館新姿勢,匯聚了雲講解、雲導覽、VR看展三大模塊。每週以一個館為主題,帶你足不出戶深度逛遍國內最精彩的博物館。而此次,它就帶我們穿越回清朝,一起去看看科學狂人康熙背後的故事。


康熙居然是一枚理工男,最愛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