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老人更喜歡不在身邊的子女,而對每日端茶送水,洗衣做飯的子女冷淡挑剔?

暗香屋


這個問題真的很好呀!那麼多人來回答。證明大家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體會!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就是你對一個人一百條好處,但有一條不好,他就認為你不好。另一個人對他一百條不好,但有一條好處時,他確記得你對他的好!


當然這句話用在孝敬父母身上可能不太貼切,但理絕對是這個理!

常在老人身邊的孩子,難免和老人有些小矛盾,老人就會把這些矛盾記在心裡,認為你對他不好,忽略了你照顧他飲食起居的辛苦!那些經常不在身邊的,偶爾來看看老人,和老人聊上兩句,老人就會覺得他特別孝敬!


說說我家的情況吧,我哥哥姐姐都在外打工,老媽已經七十多了,平時雖然沒有和我住在一起,但住的和我就隔著一條馬路。平時的大事小情都是我來幫她辦。水管壞了,我找人修。水電物業費我去交。她要去給親戚家隨禮,我帶她去,買衣服買生活用品,頭疼腦熱上醫院陪她的也是我。我自己要上班,還有孩子,身體還不好。但凡是老媽提的要求我都會盡量滿足。但是老媽還是不喜歡我。哥哥姐姐一回來,就在他們那說我可惡,說我說話難聽,說我不會事。總之是一大堆的錯。還要讓我請哥姐吃飯,因為我有工資。其實哥姐打工掙得工資比我高多了,但我還不敢說,怕老媽呲我。哥姐偶爾給她買件衣服,她高興的逢人就炫耀。我買的她隻字不提。ε=(´ο`*)))唉,人老了,就像是小孩,隨便她吧。


不管老人喜不喜歡自己,我都會盡心行孝。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是做子女的本分。不是讓外人看,也不是讓父母說好的。我們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就好!

願天下兒女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


笑聰


有些老人更喜歡不在身邊的子女,對身邊付出最多的子女卻頗多微詞。這種現象確實有,我有一個姨姥姥就是這樣的。

姨姥姥早年喪夫,獨自養大四個兒子,很是不易,兒子們也算孝順。

姨姥姥一直和四兒子(我叫四舅)一起生活,四舅和四舅媽都是特別孝順、豁達之人,從不計較小事。四舅和四舅媽也特別能幹,加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生意特別好做,在當時小日子過的算是小康水平了。

四舅一家日子過好了也不忘拉扯兄弟姐妹,誰家有困難總是慷慨相助。由於姨姥姥家住縣城集市,每逢趕集日,親朋們大都喜歡去姨姥姥家吃飯。不管來多少人吃飯,都是四舅媽做飯炒菜。每逢來客人改善生活,姨姥姥總愛把其他兒子家的兒孫叫來一塊吃。有一次,他們家一次蒸了三大鍋、一百多個飽子,四舅媽因為準備飯菜,上桌吃飯比較晚,最後竟然沒有吃飽。當時四舅家雖然過的不錯,但舅媽還是捨不得去外面買著吃,四舅媽只好又重新下了一碗麵條吃。

大舅在某公司上班,下班後就到姨姥姥家看望,陪著聊天,順便陪著姨姥姥吃飯。這樣,大舅每天只在自己家吃一頓早飯,午飯和晚飯都在四舅家陪著姨姥姥吃。為此,姨姥姥就感覺大兒子特別孝順,說話從不扭著她。有時候,四舅媽太累了,也會含蓄的說,可不可以讓其它兄弟子侄在自己家吃飯,姨姥姥對此直接給屏蔽了。

四舅媽有好幾個兄妹,家都在農村。當時的農村還比較窮,溫飽問題都不能保證。四舅媽也想幫助一下自己的兄妹,兄妹來趕集的時候,順便給帶點米麵之類的東西。為此,姨姥姥很是不痛快,每逢四舅媽孃家來人,姨姥姥就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看著,午飯後也不去休息,生怕四舅媽孃家人拿走東西。為此,姨姥姥和四舅媽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姨姥姥變本加厲的照顧自己孃家人和其它兒孫,而防著四舅媽把東西拿到孃家。為此,孃兒倆矛盾越來越深,四舅因勸解姨姥姥,姨姥姥對小兒子一家的不滿日漸加深。

對此,外人都看得很清楚。有親戚勸說姨姥姥,既然感覺大兒子最孝順,何不跟大兒子去養老呢?或者幾個兒子輪流也行啊!在這件事上,姨姥姥卻明白的很,其它任何一個兒子家,都不可能允許她孃家人和其它兒孫隨意來蹭飯吃。只有小兒媳婦又捨得花錢,又捨得力氣。即使這樣,糊塗的姨姥姥一直到死,還是對小兒子一家頗多微詞。

所以,若家裡有個糊塗老人,想做個孝順的兒女,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青草悠悠666


我有親身體會,6年前我放棄了自己的一切,在各醫院陪伴生病的老爸一年,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最後還是對我意見最大了,太傷心了!我的看法是:在身邊陪伴伺候老人的過程中總有讓老人不滿意的地方,誰都不可能說話做事都很完美,但是日積月累下來老人的不滿意就增加了,而忘記了身邊孩子的好,或者說把兒女對他的好當成是理所應當的,尤其是病人的心理脆弱敏感,再遇到心胸狹窄的自私的老人,你的一點不好都是罪過了,所以遠香近臭、久病窗前無孝子就是這個理,其實身邊的兒女們已經在儘自己的力量孝順了,不可能滿足老人所有的要求,每個人的能力和精力財力都是有限的!我老了以後要做一個通情達理的老人,多感恩孩子們的陪伴和孝順,多體諒孩子,多肯定孩子們的孝心!


梅姐隨意聊


我爸,從小就偏心我二姐,記得小時候,我幹活比二姐快,路過的堂叔誇了我能幹,我爸說一堆可難聽的話,那個時候我都十幾歲了,已經有自尊了,說的我臉通紅,低這頭,只管幹活,不敢抬頭,有地縫,真要鑽裡面。兄妹四個,我爸最偏心的是二姐,最不喜歡的是我。可是等他老了,卻只和我過,特別是我媽癱瘓哪幾年,我家孩子還小,我是天天伺候完老媽,伺候孩子。每天都要洗一堆尿墊。腰都快斷了,但是,她們一天也不去二姐家。不過工資讓二姐管著。有一次,老家有事情,我回去一個星期,給老公留的錢少了,買菜沒錢他借了我爹三百,到年底,還和我們算賬,惦著哪三百塊錢,他都沒想,我老公買菜是給誰做飯了。

不是在乎錢,也不是在乎誰伺候多。但是,心裡真的是不平的很。

去年春節,我和我哥說,我們四個輪著伺候吧,我從08年,父母都是跟我過,我累了。我爸說,我買房子,他掏了兩萬,所以,他住的是他的房子。我說,哪我搬走,我哥說,你敢搬走試試。當時,我都想跳樓。大春節,從初一哭到初三。

不是不孝順,有時候真的是寒心,我剛做完手術,一個星期不到,就要硬撐著起來給做飯。

他們家家孩子都大了,就我,孩子還小。

想想都想哭,最讓你傷心的,不是外人的冷漠,而是親人的自私。


一顏寫字


確實有很多老人更喜歡不在身邊的子女,對在外的子女念念不忘,而對每日端茶送水,洗衣做飯的子女冷淡挑剔,身邊的子女幹出力不討好。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分析如下:




首先:對兒女的惦記使然。在外的子女雖然有的給父母郵錢寄物表達了孝心,父母收到的卻是放大後的孝心,常年見不到勢必牽掛,牽掛身體如何,牽掛工作怎麼樣,惦記家庭是否幸福,沒有了日常生活中親密接觸,滿腦子都是在外子女的優點。

其次:與身邊子女磨合不夠好。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身邊離不開兒女的照顧。由於兩代人之間存在生活觀念、飲食習慣、消費觀念的差異,勢必會有各種小分歧,磨合的過程就是一個挑剔的過程,身邊子女一不留心的一句話就能引發老人的不滿而向其他子女告狀,造成誤解,影響團結。

其三:多注重老人的飲食習慣。老人年齡大了,牙口也不行,胃口也不行,這就要求身邊子女在飲食上儘量軟一些,稀一些,偏清淡些,多做一些老人喜歡的食物,老人心情自然就好。

其四:多陪老人聊一聊天。抽空多陪陪老人,許多老人喜歡絮絮叨叨、反反覆覆的說起之前的事情,兒女要很有耐心的傾聽,不要打斷,更不要惡語相加,傷了老人的心。



其五:要尊重一下老人的閒不住。有的老人年輕的時候習慣管事,年齡大了還是閒不住,可能兒女就不讓做著不讓做那,惹得老人不高興,雙方都退讓一步,要知道順從老人也是一種孝心。

其實,老人再挑剔身邊的子女,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對身邊兒女也是相當依賴,兒女們也不要過多挑理,我們真的應該像父母撫養我們長大那樣孝順年邁的老人,陪著他們安度幸福的晚年。

我是“隨心生活就好”,歡迎大家關注,共同探討人生,分享生活美好瞬間。


隨心生活就好


題主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且還不是個別現象。

就像我的一位親戚,老人家已經八十餘歲,他們有兩個兒子,都已人到中年,成家立業,子女雙全。大兒子與老人住在同城,相距也就十幾裡。雖說沒有在一起居住,但老人的房子是大兒子買的,平時看病住院也是大兒子夫婦開車接送,住院買藥,忙前忙後。逢年過節除送生活用品外,也和父母在一起吃飯糰聚。父母親年齡大,有時生活不能自理,大兒子兩口就出錢請家政人員,給老人做飯收拾衛生。而小兒子在國外生活,幾年探一次親,春節回家與老人住幾天,走時再帶走許多家鄉土特產。平時,也就打電話問侯問侯。可是,當媽的老說小兒子好,大兒子不好,有時,甚至向七大姑八大姨吐槽大兒子兩口的不是。

這些看似不太正常,但站在人性的角度看,它確有一定道理。人常說,少見面,多稀罕。又說,鍋鏟常剔蹭,碟碗多磕碰。東西物件是這樣,人和人之間相處也是同理。兒子媳婦經常照顧老人,大的方面都很不錯,但總有不周到、不到位的地方。碰到老人心情不好,說話難聽,做兒子的小輩,難免解釋分辯,甚至頂撞幾句也是可能的。時間長了,老人難免產生視覺疲勞,心理疲勞。記不住他們平時的好,卻記住了偶然的頂撞生氣。而平時不在跟前的兒子,儘管不管生活,少盡孝道,但因為很少見面,沒有摩擦磕碰,老人對他們只有思念和親情。因此,他們在親戚面前嘮叨的是對遠方兒子的懷念,對眼前兒子缺點的不滿。

前幾年,有句坊間流行語說,乾的幹呢,轉的轉呢,轉的給乾的提意見呢,誰都覺得不公平。但事實上工作乾的最多、出力最大的,卻是常挨批評的一個。原因很簡單,轉的只有不幹工作一個缺點,而乾的,乾的事越多,缺點錯誤自然就不少。同樣,不在父母身邊的兒子,除了沒有孝敬老人外,他們也沒有缺點供老人吐槽。

人人都要老,家家有老人。做兒女的贍養了自己的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心裡高興滿足。父母身體健康,就是你們最大的幸福。放下委曲糾結,為你們的孝順點贊。


李梅6613


我奶奶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以前跟我們住,我爸我媽我妹加上我還有我爺爺,我奶奶都說不好,我結婚後一年才回去幾次,每次回去都拿錢給她,然後家裡除了我,都沒好人了,她兩女兒,大的以前賣水果,天天送吃的過來,覺得好,後面開店我奶奶去幫忙,我大姑家的全家都不好了,連他們家門都不去,我小姑帶我爺爺奶奶去泰國旅遊,相處一個星期,好了,跟我小姑吵架,躲起來,害得我們到處找,反正我奶奶給我感覺就是,誰跟她待久了,在她眼裡就不好。其實吧,我奶奶要是想得開,她比村裡別的老太太幸福多了,她小女兒最有錢,每次給錢都是一萬一萬地拿,大女兒雖然沒錢,但是每次來看她,也是大袋大袋的吃的帶過來,我爸媽也屬於沒什麼錢的,我媽當年也被我奶奶欺負慘了,所以這些年不說話,但是隻要做了什麼好吃的,都一定會端一份給我奶奶(其實有好吃的我們都會叫我爺爺奶奶過來一起吃,但是我奶奶倔,不去,也不給我爺爺去,後面我爺爺不管了,我們叫就跟我們一起吃,我奶奶不去就只有給她送一份)然後我奶奶對於我們送過去的東西,不碰,發黴了餿了都不碰,也不拿去倒了


你說叫啥741


我家三個兄妹,姐姐哥哥和我。在退休之前基本上一個月回去一兩次,二十幾年來基本都是姐姐在照顧二位老人,憑良心講,平時姐姐付出的最多,但是父母親抱怨的也是最多,老人經常掛在嘴邊說的就是她態度不好,反而對我這個沒經常回家的女兒很喜歡。為這事我經常為我姐姐打抱不平,說我父母親身在福中不知福,女兒照顧了你們20幾年,暫且不說功勞,最起碼也有苦勞吧,長期生活在一起難免有產生一些摩擦,自己的親生女兒難道還能虐待你們嗎?按我姐的說法是我父母親只能聽進我的勸說。今年我爸93歲,我媽88歲,我去年也退休了,現在每天煮點可口的飯菜給父母親送回去,多陪陪父母,別留下遺憾


老是忘記密碼3


這個問題我太有發言權了!近距離的各種事物多,稍微一點不如自己的意就各種埋怨。甚至有的老人倚老賣老總認為我是老的你就的聽我的。嚴重的都想控制孩子家的經濟大權。所以矛盾就比較尖銳。遠的夠不著,平時的聯繫也只限於噓寒問暖和給過節什麼的錢這樣老的更高興。我媽一直在我跟前我管的最多,我媽看我不順眼的地方也很多。經常在我幾個姐姐跟前說我如何如何不好。弄的我姐姐老打電話說我。後來我哄我媽就當旅遊她每個姐姐家都過上一段時間,誰家好就多呆幾天。結果沒有一個姐姐家呆過兩個月。回來後每個姐姐姐夫全都變得不是東西了。從那以後我媽也不在我姐跟前說我不是東西了,也沒有姐姐再說我了。面對不講理的老人不需要惡語相向,只要你該幹什麼幹什麼。時間久了讓他明白他主導不了你就可以了。但該對他好的地方還對他好就是了。不要和老人記仇,被罵裝沒聽見就是了。


醉紅塵218550858


對於這樣的老人我深有體會,我老公雙胞胎,他是弟弟,2016年九月我公公死了,我便主動把婆婆接過來一起住,第一年相安無事,2017年11月我生了二胎,我大出血引起急性腎衰竭下病危,孩子生下來不哭也送兒童醫院了,我婆婆一眼沒去醫院看我,反而在家裡跟月嫂說我和我孃家人的種種不好,剛出月子我婆婆就挑唆我老公跟我吵架,有腎病的人最怕生氣,但她一點也不理解。前段時間她在家跟大舅打電話又說我不好,說我對她好都是表面裝的,說我天天嘛也不幹,說孩子天天都是她帶,說她大兒子多好多好……話說我老公哥哥,自從我把老人接過來,大哥十天半個月過來一次,待一會就走,老人有病什麼的連人都看不到,大嫂一年到頭不怎麼來看老太婆,現在老太婆偏偏說大哥大嫂好。我就生氣了,你給大舅打電話說我不好,那就把大舅、大哥都喊過來把話說清楚,我嫁過來十年,偽裝了十年,真的不想偽裝了,我不好你跟好的去,現在說好了,等明年五一她搬去大哥家住。我婆婆太作了,公公沒死時是植物人,我天天五年半起床給公公做飯,植物人得吃流食,我天天拿料理機給做,給我公公按摩,婆婆不舒服就給我打電話讓我帶她去醫院,我做了這麼多就是換不來她的心,天天外面說我不好,這次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打電話說我壞話讓我從頭聽到尾。說是搬大哥那去住,其實就是住大哥的房子,大哥大嫂根本不跟她一起住,現在跟我住,我天天做好飯給端到跟前,床單被罩每星期給換一次,孩子我天天自己帶,她還各種的挑事,現在我老公也看明白他媽的為人了,也站我這邊了。好好的一手排,讓我婆婆打的稀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她管不住自己的嘴,對我有意見,我做再多都沒用,所以等她搬走了,我們一家四口就能過清靜的日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