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電影《萬箭穿心》想到的


由電影《萬箭穿心》想到的


由電影《萬箭穿心》想到的

電影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看起來比較簡單。說的是一家三口。丈夫馬學武,汽車廠製造廠的廠辦主任;妻子李寶莉,下崗工人,漢正街的小商品市場賣襪子小販;兒子小寶,一個聰明的小孩子,後來成了高考狀元。再加上退休的婆婆、李寶莉的閨蜜、漢正街的混混、李寶莉的女扁擔同事、馬學武的外遇女同事……整部影片主要也就這七八個人物而已。情節呢,也不復雜,懦弱的馬學武禍不單行,搞外遇被抓,接著被下崗,看不開跳橋身亡,留下孤兒寡母。倔強的李寶莉咬緊牙關,用賣苦力的方式留住這個家,撐起這個家……

看這部電影,最先想到的居然是中學語文課本學過的莫泊桑的《項鍊》,似乎影片中李寶莉十年的女扁擔生活可以作為《項鍊》中女主人瑪蒂爾德的十年艱辛生活的最好註解。之前對瑪蒂爾德的10年辛苦沒有確切的畫面進行註解,這部電影算是彌補了這一缺失。其實,同樣是十年,二者還是大不相同的。李寶莉是主動撐起一個沒有男人的家,是有擔當有責任;而瑪蒂爾德則是因為虛榮,是她的報應。其實,如果說兩者都是因果報應未嘗不可,因為都是對其性格的報應,只不過前者是自以為是,後者是源自女人的那種虛榮。看起來,這兩人都為其性格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這應該還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因素。

由電影《萬箭穿心》想到的


深究起來,李寶莉的悲劇或者說馬學武的悲劇,其實還是夫妻之間相處存在著問題。夫妻兩個人之間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還是隻要心好其他就可以不拘小節了。《項鍊》中女主人瑪蒂爾德的家庭這兒就不分析了。簡單說說李寶莉吧。影片中李寶莉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這個女人的絕對是顧家和護家的,換句話說,她認為她是愛這個家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維護這個家,不論是生活中的節儉,還是平時不給情面的教訓丈夫,對這個家,她自問無愧於她的良心,她的確是沒有二心的。但是,是不是說,只要我是為了這個家,我的心好,那麼這個家就會記得我,這個家就不會散。其實,答案不是這樣的。至少電影中給出的答案不是這樣的。夫妻雙方一定是需要一些必要的尊重和溝通,沒有必要的尊重和溝通,就一定會發生某種事情。小的是一拍兩散,大的則人命關天,甚至痛到萬箭穿心,無法呼吸。

說說這個影片的名字。影片中李寶莉的閨蜜說,李寶莉的那棟樓風水不好,樓下有七八條馬路經過,在風水上那叫亂箭穿心。說到風水問題。突然讓筆者想起了筆者所在這個小地方的縣委縣政府,聽說之前大院的大門口是正朝著一條筆直的馬路。後來,政府將大門移到了另外一邊,正朝著筆直的馬路的大門口變成了圍牆和店面了。問可有什麼效果,說者言之鑿鑿,效果可明顯了。之前,大門沒有改的時候,縣委書記和縣長不和,相互揭發,結果雙雙入獄;改了之後呢,你看那些當官的都升官了吧。接著,他拿出時間點一驗證,還真是這樣。可是,真的有風水嗎?這個東西還真不好講,筆者個人認為,怎麼講呢,這個風水差不多就是中醫那樣吧。你說它迷信,不科學,可是它還是有許多人信的,而且,還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信或者不信的例子;你說它是傳統文化,甚至是國粹,應該也有點心虛,因為,這個東西還真上不了大雅之堂,因為根本禁不起科學驗證。民間對一些看風水先生的那種嘲諷,說若真有什麼升官發財的風水寶地,那麼,先生你自個兒怎麼還要淪落到如此田地。

這部電影,描繪的是武漢的普通民眾,裡面也有許多武漢人熟悉的東西。所以,不能不提到武漢這座城市。從時間上看,歷史上,近的如武昌起義、武漢保衛戰什麼的就不說了,咱們說遠一點的了。比如讓人心潮澎湃的三國時代把,總覺得《三國演義》裡的很多地名似乎都和武漢有關。如江夏、漢口、荊州、襄陽、襄樊,甚至赤壁似乎都和武漢有關。有時候甚至覺得,一部《三國演義》,似乎就是寫荊州、襄陽、襄樊著幾個城池之間的爭奪。其實,這些地名並不是都和武漢有關,或許只是覺得它們應該都在武漢附近而已。再往空間上看,武漢這個城市,除了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之外,易中天在《武漢人沒什麼溝溝坎坎是過不去的》這篇文章裡也說的很清楚,武漢的地理環境實在是很不好的,面山背水,冬冷夏熱,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祖祖輩輩生存下來的武漢人,自然是“沒什麼溝溝坎坎是過不去的”。

所以說到武漢,不但這個城市的名字本身就有一種雄豪之氣,還覺得這塊有著三國英雄人物征戰和英雄氣概澆灌過的土地,生長出幾個有英雄氣或者說豪氣的人物也就不足為奇了。疫情期間,全民看手機刷屏的日子裡,的確在這裡聽到了很多聲音。這些聲音中總有一些會讓我們感動,甚至淚流滿面。這些人中,就有這麼幾個武漢人。方方、易中天、小引、李文亮,還有網上流傳的那個罵人的音頻,據說是武漢的一箇中學老師,還有那個高喊“假的假的”高樓裡的喊聲,則代表著民間的武漢的聲音——其實這樣的聲音會讓你想起李寶莉,這或許也正是電影中李寶莉這樣普普通通武漢女人的聲音。

由電影《萬箭穿心》想到的


影片中那個和李寶莉關係不錯的那個中年女扁擔,看著有點面熟,總覺得挺像誰的。想了許久,覺得其實她跟一個人特別像,誰?方方。作家方方,那個寫《封城日記》的方方。因為幾乎每天看微信公號上看方方的更新的封城日記,所以,總會看到微信公號上面方方的照片。因為相片引用可能涉及到版權等問題,所以此處不便於引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電影中看看,然後再和微信公眾號上方方的相片進行比較。其實,在成為作家之前方方的似乎也有當搬運工的經歷,應該說影片中女扁擔的情節應該是方方比較熟悉的生活中的見聞了。

有時候想想,生活真是奇怪啊。這不,這一陣子,方方因《封城日記》聞名全國,而這部電影就是根據她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大家居然是以這樣的方式認識和了解方方,以這種方式看到這部電影的。是的,不好意思的是,方方的作品自己看的也不多,這部和電影同名的小說也沒有看過。剛好,在3月8日這天用手機在今日頭條裡認真看了這部電影,並雜七雜八寫了以上一點點感想。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對方方先生的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