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次會議上,齊聚著包括薩達姆在內的當時所有伊拉克的重要人士,這次會晤的目的,是就科威特問題進行協商。十年前的一九八零年,當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關係尚且處在蜜月期時,薩達姆以兩年內衝擊整個泛伊斯蘭地區統一化進程為由,希望起到帶頭人的作用,將整個中東地區的經濟連根拔起,率領中東逃脫美蘇冷戰戰場的尷尬地位,讓這個在一千二百年前輝煌一時的文明再次崛起。為此,伊拉克需要向科威特借款一百四十億美元,用來對沖美元在伊拉克造成的衝擊,穩定住伊拉克貨幣,接著,重振伊拉克經濟,然後帶動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一九八二年時,一百四十億美元借款已經到期,伊拉克承諾兩年後歸還科威特這筆借款,結果,兩年過去了,伊拉克不但沒有歸還,竟然還賴起賬來。

作為伊拉克長期以來的小兄弟,和海灣地區重要的石油輸出國之一,科威特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然而,科威特的國家經濟過於依賴石油出口,一旦石油出口通道被阻斷,整個科威特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國民經濟就要癱瘓,這種經濟的嚴重依賴性,非常嚴重地影響著科威特的外交政策,換句話說,科威特幾乎沒有退路,要麼偏向自己人,要麼偏向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這種局面下,科威特原本是選擇了自己人的,將信任的籌碼壓在了穆斯林國家手中,但伊拉克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領袖作用,反而坑害了自己這位兄弟。科威特向伊拉克借出的一百四十億美元,相當於一年國民生產總值的二十分之一,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至少對於當時的科威特來說是如此。另一方面,科威特被打腫了臉,充了胖子,也引發了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

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之下,科威特幾乎沒有選擇,因為伊拉克將科威特逼上了一條絕路。如果科威特嚥下這口氣,那就等於間接許可了伊拉克對自己的欺負,也就基本上等於立起了白旗,承認了伊拉克對自己任意剝削和踐踏的行為。科威特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即使國家的上層同意這麼做,人民也是斷斷不會答應的。故而,科威特不得不鋌而走險,倒向了美國一邊。科威特倒向美國,對美國來說無異於天上掉餡餅的事。美國當時正頭疼於無法在中東拉攏更多的統一戰線戰友,一個剛剛經歷過幾次中東戰爭洗禮的以色列,在經濟上尚且無法給美國帶來很大的支撐,在戰略地位上更是提不成,儼然處在中東核心地區的新月地帶的邊緣。科威特的加盟,讓美國瞬間在中東石油產量最為豐富的海灣地區,有了一塊立足之處。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果然,科威特剛剛倒向美國,美國就迫不及待地和科威特進行了軍事基地建設和駐紮的相關會議談判。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美國總統竟然兩次到訪科威特,這在美國曆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可見,美國是多麼重視科威特這塊寶地。不過,雖然當時的科威特已經倒向了美國,但這種倒向,一方面是突然的,一方面是短暫的。這兩方面的因素,決定了許多伊拉克民眾還不能接受自己和美國結為盟友這樣一個事實,畢竟在漫長的時期內,美國一直被當作是中東地區共同的敵人看待的,美國和蘇聯的冷戰,將中東新月地帶變成了殘酷的代理戰場。大國博弈,犧牲的全部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生命。因此,兩國關於建立軍事基地和長期駐紮的談判,像拉鋸戰一樣,持續了將近兩年左右,期間還有伊拉克方面的人士不斷在其中攪局,不過,最終這個談判還是成功了。

七年後的海灣戰爭,許多人認為其導火索是一九九零年伊拉克和科威特談判的失敗導致的,實際上真正的根源,還在於伊拉克沒有償還科威特借款這件事,這件事直接導致了科威特倒戈,隨後伊拉克和科威特長期對峙的局面,影響了科威特的穩定,又進而重創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石油美元和黃金美元受到了雙重打擊。這種局面,美國是不可能吃閉門羹的,開戰只是遲早的問題,而七年後的海灣戰爭,完全是這場七年前博弈的衍生物。在後來披露的備忘錄中,顯示一九九零年八月的這次會議,直接促成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戰爭。在這次會議上,薩達姆認為,按照當時的伊拉克經濟實力,只要其它中東國家不唱反調,是完全有能力抗衡西方國家的制裁措施的。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另一方面,入侵科威特這件事,和薩達姆本人的性格息息相關。入侵科威特,是一次巨大的冒險,因為這件事直接觸動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根本利益。薩達姆在做出這個決定前,不是沒有考慮到入侵科威特的結果。為此,在一九八四年美國與科威特談判成功後不久,薩達姆就開始做準備。首先,他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經濟發展計劃。接著,他用了七年時間,來改革國家經濟制度,將伊拉克的支柱產業之一的石油產業,在伊拉克經濟總體中所佔的比例下調,將伊拉克本土產業,如房地產產業和第三產業,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上調,讓伊拉克能夠自給自足,而不是像科威特那樣,過於依賴於某一種產業,以及出口。最後,薩達姆還深入改革了國家儲備庫,對國家儲備的整體思想進行了改革,對儲備技術進行了大力研發,這樣一來,即便切斷外部聯繫,也能保證伊拉克自給自足長達半年時間,足夠應付大部分危機。

薩達姆在這次會議上說:“我們泛伊斯蘭地區,是一個偉大的地區,是上天偉大的造物。一千二百年前,阿拉伯帝國橫跨歐亞非大陸,陸地上和海洋上的影響力,在當時都首屈一指。我們阿拉伯世界,是當時整個世界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和博物館,裡面珍藏了全世界最珍貴的書籍和文物,從被凱撒燒燬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館藏,到奧古斯都的羅馬帝國珍藏品,我們都有。我們擁有世界上人數最為龐大、質量最為上乘的學者團隊,我們阿拉伯世界的文學家和數學家,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我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但是這一切,後來被基督教世界的東征打破了,如果沒有他們的東征,阿拉伯世界就不會一蹶不振,也不會在之後的一千兩百年中,始終作為這個世界中最沒落的地區存活著。”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薩達姆有著強烈的民族榮譽感和救世主情結,他在自己當年的回憶錄中說過:“我曾經不止一次託夢於上天,上天告訴我,我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救世者,我身上擔負著振興阿拉伯世界的重任,擔負著振興阿拉伯世界文明的重大職責。因此,我在伊拉克陸軍學院學習的過程中,始終用這個使命約束自己,不斷告誡自己將來要做的事,要履行的神聖職責。我在學院中的成績,始終排名前列,我之所以擁有如此強大的推動力和內驅力,與我與生俱來的職責是分不開的。我在陸軍學院畢業後的軍事生涯和一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事件,都證明了我與生俱來就是解救阿拉伯世界人民的。”薩達姆思想裡這種救世主情結,在今天讀來未免有些不切實際,過於理想,但他內心中的那種火熱,還是非常值得欽佩的。

正是在這種主觀和客觀現實的交匯下,入侵科威特這種賭徒式的軍事行動,在八月二日爆發了。伊拉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掃平了科威特。然而,美國不是吃素的,伊拉克敢觸動美國的根本利益,美國自然要魚死網破。一九九一年,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僅僅幾個月後,海灣戰爭爆發了。當時的美軍中,女兵數量非常少,只有一些後勤部門和管理部門會有她們的身影。在海灣戰爭的第二階段,即沙漠風暴行動中,一支美軍後勤部隊,在位於巴格達東郊約一百五十公里處的科加山區運送物資,當時的悍馬車隊在一個蛇形路口拐彎處,受到了伊拉克軍隊的伏擊,第二輛悍馬車被火箭筒擊中,燃起了熊熊烈火,當時的悍馬車隊中,一共有五輛汽車,後面三輛汽車見到前方受到攻擊,沒有選擇前去支援,而是選擇原地掉頭撤退,就這樣,第一輛悍馬車中的美軍士兵成為了俘虜。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是如何對待美國女戰俘的,美國:難以置信


這些美軍士兵中,有一位名叫凱莉的女兵。凱莉被俘虜後,關進了巴格達臨時建造的專門用來關押美軍戰俘的營地。伊拉克方面不但沒有任何不尊重凱莉的行為,還將她專門關押在一個特別設置的關押所裡,裡面各種設施因有盡有,而且凱莉是被單獨關押起來的。期間,伊拉克軍隊按照對待普通公民的方式,非常人道地對待了凱莉,最終,還將凱莉釋放回了美國。凱莉返回美國後,披露了一些美軍是如何對待伊拉克戰俘的真相,同時又披露了自己得到的待遇,美國一開始強烈反對,聲稱凱莉的言語簡直難以置信,不過,後來在巨大的公眾壓力之下,美國終於承認了,他們是如何對待伊拉克戰俘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