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 山東區縣鮮活力洞察報告 △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作者 | 澍野

設計 | 劉濛濛 數據 | 劉磊

來源 | 新浪山東頭條(ID:xlsdly)


目前,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純粹的工業生產已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由於城市建設起步晚、起點低,濟南鋼城區正面臨轉型的“陣痛期”。

此前,經過長期深耕,鋼城區形成了實力雄厚的鋼鐵產業,成為鋼鐵“扛把子”。甚至有人把當初山東鋼鐵集團整合萊蕪鋼鐵集團(以下簡稱“萊鋼”),看作是濟南與萊蕪合併的前兆。

如今,鋼城區要融入“智造濟南”,就需要通過科技孵化,推進“機器換人”,建設“智慧工廠”,進行產業升級,同時推進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等,而這些真的能使鋼城產業迎來“春天”嗎?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扛把子”也有煩惱

說鋼城區是鋼鐵“扛把子”,一點也不誇張。

鋼城區的鋼鐵產業基礎雄厚,目前,區域內鋼鐵產能達到1500萬噸,鋼鐵深加工能力達40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H型鋼、齒輪鋼、智能車庫生產基地。

說到鋼城的鋼鐵產業,就不得不提到萊鋼。萊鋼始建於1970年,是鋼城產業成長的見證。2009年,濟鋼開始換股吸收合併萊鋼,其方案一波三折,前兩次公告後均告失敗,第三次才獲得成功。2012年,濟鋼和萊鋼完成合並,山東鋼鐵集團實現鋼鐵主業資產整體上市。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2019年年初,萊蕪撤市劃區,鋼城區劃歸濟南市。此前,有人更是把當初山東鋼鐵集團整合萊鋼,看作是濟南與萊蕪合併的前兆,可見,萊鋼在鋼城人們心中的位置。

目前,在鋼城區,萊鋼依舊是“王者帶青銅”,其實力不容小覷。

2019年上半年,鋼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0.3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萊鋼實現增加值50.3億元,同比增長5.5%。可見,萊鋼佔據鋼城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以上。2019年前三季度,鋼城區規上工業更是實現增加值107.3億元,同比增長9.3%。

鋼城區是一個資源型大區,除了鋼鐵,鋼城區還富含煤、銅、金、白雲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鋼城區煤炭保有量近億噸,是山東省重要的能源基地,素有“鋼城煤都”之稱。

鋼城區沙石資源豐富,但也惹了不少麻煩,有不人少覬覦它的“身價”。隨著最近幾年沙子的價格飛漲,鋼城私自亂採亂挖現象屢禁不止。有人私自亂採亂挖,也破壞了鋼城區的生態環境。

再加上,鋼城區重工業生產,難免產生廢水廢料,居民煤炭取暖也讓汙染加重。鋼城區的生態保護問題,讓這個鋼鐵“扛把子”很是“頭痛”。

於是,鋼城區著手綠色創建,嚴防開山採沙,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2018年,鋼城區實施綠化行動,啟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4萬畝。同時,鋼城區治理大氣汙染,新增氣代煤用戶446戶、清潔取暖2500戶,藍天白雲天數達到318天,增加42天,鋼城區空氣質量好轉。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站在濟南看鋼城,與其他區縣對標,鋼城區問題不少、差距很大。”鋼城區委書記武樹華這樣說。

此前,鋼城區的城市建設起步晚、起點低,原先過度依賴萊蕪主城區,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不足,部分功能缺失。同時,鋼城單一的產業模式也亟待改變。這些都使得鋼城區在融入濟南市的初期,有些“消化不良”。

但是,鋼城區有區別於濟南中心城區的工業和資源優勢,“鋼鐵精神”也在驅使著它在困難面前,勇於開拓思路,大膽嘗試。

所以,鋼城區要融入濟南,還需補足短板,推動現代化名城建設,不斷完善產業鏈。還要抓住區劃調整的機遇,以打造產城融合、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為目標,全面加快城市化進程。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探尋產業出路

名人有“人設”,名城也有城市“標籤”。

目前,鋼城區急於擺脫單調、枯燥的鋼鐵產區形象,重立“智造新城”的城市“標籤”。這對鋼城區來說,雖容易過渡,但也需費些力氣。

鋼城區底子還不錯,早在2006年就設立了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現更名為“山東濟南鋼城經濟開發區”。目前依託萊鋼,鋼城經濟開發區培植鋼鐵生產及精深加工、現代鋼鐵物流、新材料、生態旅遊四大支柱產業。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同時,鋼城經濟開發區還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通過調整工業模式,由單一工業向多功能配套的綜合開發轉變,由低端同質競爭向高端差異化發展轉變。

這是鋼城產業的重要出路,也是鋼城產業乾涸困頓的“及時雨”,它有利於打破原本固化、機械的生產模式,用高端產品提高競爭力。畢竟低端產品大多隻能通過降價來“促銷”,而核心技術、智慧結晶卻只能模仿,難以被超越。

現在大城市都講究“科技孵化”,通過科創園區孵化新型產品。目前,鋼城經濟開發區也投資8億元建設“雙創智慧產業園”,搭建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新載體。目的是使鋼城區形成裝配式建築、粉末冶金、高端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等百億級產業集群。

這對小微企業和鋼城區來說,是雙贏的局面。畢竟小微企業比起大企業來說,更加渴求政策支持,而且所需資金並不多,研發成功後,其回報也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有利於鋼城產業尋找出路。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從目前情況來看,鋼城經濟開發區作為鋼城區的先導者,在產業升級和智能智造方面,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其後,也逐漸湧現出一些奮進的企業。

例如,山東君鴻宇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機器人導線項目,就打破了國外機器人行業壟斷,填補了國內生產空白,實現了國內化生產替代國外產品,對鋼城區的產業發展集聚起到了推動作用,這就是智能創新所帶來的改變。

此外,鋼城區的易和環保、金雷風電、魯碧建材、溫嶺精鍛等公司,共取得科技成果十幾項,技術水平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18年,鋼城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新發展省級創新平臺7家,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達到28件。不可否認的是,科技也成為鋼城區突破瓶頸的有效出路。

目前,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鋼城區又提出了“智造鋼城”計劃,要融入“智造濟南”。於是,鋼城區提出“機器換人”,建設一批“智慧車間”、“智慧工廠”。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機器換人”最早是2012年浙江、江蘇率先開始嘗試,後來廣東東莞也成立專項扶持資金,加快勞動密集型企業升級轉型。近年來,該項目也逐漸成熟起來,例如,浙江省嵊州市廚具行業“機器換人”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就被列入2018年浙江省“機器換人”示範項目。

“機器換人”也可以看做是鋼城的大膽嘗試,也是鋼城產業的出路之一。“機器換人”目的是要機器取代人的工作,用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

項目建成後,鋼城區的工業生產就可以解放雙手,緩解用工壓力,保障安全環保生產,形成連續高效集成的自動化生產線。對於提高鋼鐵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打造鋼鐵精深加工產業聚集區有所幫助。

目前來看,鋼城區如能挺過產業轉型“陣痛期”,其產業的“春天”就不遠了。這就需要鋼城區在科技孵化、智能智造、生態保護、城市建設等方面“殺出一條血路”。而這一條路,對於鋼城區來說也是任重道遠。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鮮活力”洞察報告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濟南鋼城區:如何度過產業轉型“陣痛期”?


圖片綜合網絡 © 新浪山東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