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难管,孩子的叛逆还是家长的焦虑?

四川眉山13岁少年杀掉亲生母亲;河南初三女生,因贫穷而乱吃药;四川雅安、湖北十堰、吉林通化、安徽安庆、山西太原等多地发生因代际矛盾,孩子离家出走的案例。连我家自己的小娃娃上个幼儿园,半年了还是每天早上哭一路。

大大小小的孩子,各放奇招,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他们代沟深且宽的家长,实在是不能理解,这么好的日子,咋还这么能作呢?

孩子难管,孩子的叛逆还是家长的焦虑?

回想自己当年,好像没有这么矫情啊。不想上学了?打一顿就去了;日记不会写?打一顿就会了。

就这样被打几次以后,自己就成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孩子,依然记着小学时候,晚上十一点了,妈妈已经睡觉,自己还放着个小炕桌熬夜写作业,理由是必须做完,题难肯定也有答案,一定要做出来。

陪着写作业?哪有那个空啊,能让孩子有写作业的时间就不错了。从小学到高中,统共也没有超过2次家长会吧?辅导班更是没有过的事情,买本辅导书就很奢侈了。

也许就是因为父母的这种放养政策,没有对我悉心浇溉,所以我才没有成才。但是也比现在这些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们心大的多,至少不会做极端的事情。

再回首自己的父母,当时就放下一句话,念书就可以走出去,不念书就在家里务农。自己选好了,选不出来就去农田里体验几天生活。赶上一个秋收的季节,掰一天的玉米,就能累的躺在床上饭吃不下。

有了这份体验之后,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告别这样的日子。自此学习完全成了自发的行为,考的不好,家长和老师还没说什么呢,自己先哭一鼻子,下一次肯定能进步。

当然了,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不能接受田间劳作,依然有的人觉得学习更辛苦,那也很好办,回家养羊放牛,再差点做个苦力,总之还是能活下去的,用老爸的话说,这叫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孩子难管,孩子的叛逆还是家长的焦虑?

反观现在的孩子,不能体罚、不能家暴,不能大吼大叫,写作业要陪着,上课得看着,辅导班要上着,生生的把孩子养成了温室的花朵,不能承受一丝一毫的风雨。

而父母们呢?更是焦虑的不行,没有一技之长不能立足,没有特长没有自信,不上辅导班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机器智能的问世淘汰了太多工作岗位,所以孩子一定要好好培养,以保证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最终造就的结果就是现在这样,孩子的每一道坎都是家长抱着过,父母的焦虑与悲观传递给孩子,活着好像也不是什么幸运的事情。我们小时候可以盲目的相信走出乡村就会有好日子,现在的孩子都知道,走出巴掌大的地方,优秀的孩子更多,自己和别人差的依然很多,努力好像也失去了动力。

孩子难管,孩子的叛逆还是家长的焦虑?

作为家长的想要求孩子?肯定被怼回来,让你先去看一看别人的父母。一时间我们也无言以对,也许会无力的说一句我当初没有你这样的条件。

究其根本,条件不是必要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以前的家长与孩子都知道社会阶层的存在,也坦然接受这一现实,只要努力提升一个层次就是莫大的进步。现在的互联网拉平了社会,好像太多人一下子实现了阶层的跳跃,让所有人都以一次性跳跃几个阶层为目标,结果怎样努力,依然距离目标遥遥无期,剩下的只能是焦虑。

也许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自己和孩子都放入社会中,让孩子和自己都找到自己所处的阶层,然后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寻找自己的目标。相信为了生存与发展,孩子和家长都会产生内在动力,自发前进。当然,这就意味着接受社会规则的优胜劣汰,如果真的有被淘汰的,那也得接受,毕竟就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才不是?总要有人垫后的,这是规则。

孩子难管,孩子的叛逆还是家长的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