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董乡南山根,

依托佛泉和龙王泉两股泉水,

村民们一直有栽植大蒜的传统。

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北董大蒜

品质优良、蒜农增收,

北董大蒜不“装蒜”,

蒜苗、蒜黄、蒜薹、大蒜等,

是北董乡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曲沃县北董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三基、强产业、优环境、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被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诗经山水风景区列为国家“3A”级景区。北董乡南林交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东明德、北林交村列为市级美丽乡村。

基本情况

北董乡位于曲沃县东南10公里,南屏紫金山,北临浍河水,东邻绛县,西接侯马,境域面积89.6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以大蒜为主,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产值达4.37亿元。

全乡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主要以种植大蒜、大葱、洋葱、苹果、中药材、莲藕、设施蔬菜为主,同时北董乡域内旅游资源丰富、诗经文化厚重,发展旅游潜力巨大,境内绿满大地、山明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天成,素有曲沃“小江南”美誉,是曲沃县最佳人居环境之乡。

主要做法

立足优势,做强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北董大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北董大蒜品牌、品质影响力,扩规模、提品质、深加工、增效益。强力推进大蒜园区扩容提质,坚持园区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改良大蒜品种,依托试验成果,在200亩富硒大蒜成功种植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实施富硒大蒜种植技术,提升大蒜品质。

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生态采摘园


 标准生产,提升产品品质。

发挥出口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基地优势,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注重有机、安全、绿色、功能,建立全生产流程安全监管体系。实施大蒜标准园区、莲藕标准园区建设,标准园内全面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并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实现产地优、品质优、品牌优、销售优,把大蒜、莲藕两个地标产品打造成为北董乡的“拳头农产品”。

深度挖掘,延伸产业链条。

在现有研发基础上,实施农产品深加工,深度挖掘产品附加值。一是实施黑蒜、醋泡蒜、脱水大蒜(蒜片、蒜粒)等生产线建设,建设标准厂房,配置生产设备,培养专业人才,尤其是吸纳当地农民参与其中,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大蒜蒜叶深加工厂房,通过将蒜叶、葱叶、洋葱叶集中回收加工利用,将其生产成为肥料、养殖饲料,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三是完善莲藕储存、加工、包装生产线建设,提升莲藕加工能力。

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北董乡特色产品

 完善配套,夯实基础保障。

针对目前存在的生产方式低端、储存能力不足、销售方式单一的问题,全面完善从生产、储存到销售全过程服务保障。

一是实行机械化生产,解决人力成本高的问题,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各个阶段,全面依靠机械化生产,减少成本,提升效率;二是完善仓储设施设备,合理布局建设大蒜、大葱、洋葱、莲藕、药材等冷藏储存设施,建设标准化仓储管理体系,实现产--存--销无缝对接;三是运用“互联网+农业”“电商+农产品”模式,建立集农产品销售、产品质量检测、物流运输等为一体的电商平台,为全乡及周边农产品销售创立良好的环境。同时,以农村青年、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并且在乡域内建设创业创新基地,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以发展壮大全乡主导产业为根本方向,增加就业、带动发展、实现双赢。

农旅融合,增加农业产值。

坚持农旅融合,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实施“两区”建设。一是建设千亩荷塘休闲区,将北董乡景明、南林交、北林交、东明德、天河湖一带荷塘串联,使荷塘与景区融为一体,让游客既能享受荷塘美景,又能体验采摘莲蓬、挖掘莲藕等乐趣;二是建设万亩大蒜体验区,结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北董大蒜在品质、品牌方面的影响力,建设大蒜休闲观光体验区,囊括20余个村。游客既可以感受万亩大蒜一望无际、绿波荡漾,也可以亲身体验种植、采摘的乐趣。以此将农业和旅游打造成相互交织、共同发展的产业链。

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北董乡莲藕基地

 示范带动,壮大市场主体。

积极扶持乡域内的曲沃县盛景种植专业合作社、曲沃县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曲沃县文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服务行为规范、农民参与度高的合作社,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产品营销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做出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且,积极支持专业合作社走出去,与外部先进地区、集聚优势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对接、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升全乡生产经营 主体竞争力,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

主要成效

充分发挥农业品牌优势,通过实施规模提升、质量提升、品牌提升三大工程,全面增强了农业综合实力。曲沃县北董乡农村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目前种植大蒜、大葱、洋葱等各类蔬菜40000余亩,莲藕1000余亩,红薯3000余亩,中药材5000余亩,呈现出主导鲜明、种植多元的特点。

截止目前,北董乡甘薯、大蒜、莲藕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南林交莲藕、北董大蒜也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千吨洋葱成功出口韩国;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北董大蒜园区的大蒜、糖蒜、醋泡蒜、黑蒜、蒜片等大蒜及蔬菜系列产品的加工与储存,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投资8000余万元,实施了北董乡乡村振兴战略的“112345”发展规划,完成了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建设。

第一个“1”即围绕诗经文化这个核心,将诗经元素植入景区各个环节、各个景点,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第二个“1”即实施南林交至天河湖总长8公里的观光循环游步道建设,包括电瓶车道和步行道;

“2”即实施沸泉河、龙王泉两条渠系的疏浚、加固、装饰,实现水系相连、融会贯通,为游客提供水上游玩乐趣;

“3”即实施北林交商业街、西明德商业街和绛山书院建设,满足游客文化和吃住需求;

“4”即充分利用老旧房屋和新建场馆,打造四个展示馆,即诗经文化展示馆、扇鼓傩戏展示馆、乡村记忆馆、曹端纪念馆;

“5”即实施百亩荷塘区、林下休闲区、民宿体验区、生态采摘区、环湖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区”建设。

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

同时,在环湖观光区重点打造“一园一城”,即唐风园和堡子城。以生态为基础,不断改善连片村庄人居环境。

通过“旅游+宜居”,改造旧屋28栋,新建公厕5座。启动实施了涉及19个村5057户村民5万㎡改气工程和2个村837户煤改电工程。通过“旅游+绿化”,新增绿地9.6万平米,有力提升了景区、道路、村庄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水平,2个村被列为“全国绿色村庄”。

通过“旅游+交通”,硬化道路7.8公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目前全乡已成功创建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南林交莲藕、北董大蒜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北董乡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定为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

下一步措施

强基础、抓产业、稳增收。

把现代农业作为基础性、主动性产业,把增收贯穿始终,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围绕做大总量、做优品牌、做强园区的农业发展要求,以产业强镇建设为引领,充分依托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南林交莲藕、北董大蒜等农业领域国字号品牌,加快完成农产品冷藏库建设项目、年产7000吨优质大蒜酱菜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狠抓富硒大蒜、黑蒜、醋泡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注重中药材、莲藕、苹果、红薯、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持续在市场交易、网购网销、保鲜保质、品牌打造上寻求突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建设,进一步稳定农民收入。

山西北董大蒜做足“特”字文章,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产值

△北董乡优质大蒜示范区

抓质量、创品牌、保增收。

充分发挥农业品牌优势,通过实施规模提升、质量提升、品牌提升三大工程,狠抓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南林交莲藕”“北董大蒜”两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影响力,发展富硒大蒜和黑蒜、醋泡蒜等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确保农民增收。

拓视野、抓融合、促增收。

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把农业产业发展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农业产业文化和底蕴,建设开发现代化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通过“旅游+农业”,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通过“旅游+生态”,持续提升了村庄环境面貌;通过“旅游+交通”,实施对景区村庄、田园道路的硬化,方便了群众生活、带动农村发展,将北董乡打造成以大蒜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连接紧密、机制科学、管理完善的农业产业融合强镇、示范镇,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促进农民增收。

来源丨北董乡人民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