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快來替朕背鍋

崇禎十五年(1642年),兵部尚書陳新甲被斬於京城西市,震驚整個明朝官場​‍‌‍​‍‌‍‌‍​‍​‍‌‍​‍‌‍​‍​‍‌‍​‍‌​‍​‍​‍‌‍​‍​‍​‍‌‍‌‍‌‍‌‍​‍‌‍​‍​​‍​‍​‍​‍​‍​‍​‍‌‍​‍‌‍​‍‌‍‌‍‌‍​。要知道,明朝兵部尚書身負國防重任,位高權重,崇禎為何說殺就殺?

1640年,松錦之戰爆發,皇太極率八旗鐵騎兵分三路,圍困錦州、松山等重鎮,清軍一路勢如破竹,眼看就要突破關寧防線了​‍‌‍​‍‌‍‌‍​‍​‍‌‍​‍‌‍​‍​‍‌‍​‍‌​‍​‍​‍‌‍​‍​‍​‍‌‍‌‍‌‍‌‍​‍‌‍​‍​​‍​‍​‍​‍​‍​‍​‍‌‍​‍‌‍​‍‌‍‌‍‌‍​。


崇禎:快來替朕背鍋

與此同時,明朝內部也戰火不斷,李自成攻城略地,兵鋒直指京城​‍‌‍​‍‌‍‌‍​‍​‍‌‍​‍‌‍​‍​‍‌‍​‍‌​‍​‍​‍‌‍​‍​‍​‍‌‍‌‍‌‍‌‍​‍‌‍​‍​​‍​‍​‍​‍​‍​‍​‍‌‍​‍‌‍​‍‌‍‌‍‌‍​。一時間,朝廷兩線作戰,心力交瘁。

陳新甲建議崇禎先安內再攘外,暫時與皇太極議和。這一建議正中崇禎下懷。但明朝官場十分看重氣節,他雖貴為天子,也不敢將“議和”二字公然宣之於口。於是,崇禎很含蓄地對陳新甲說:“城圍且半載,一耗不迭,何間之乘?可款則款,不妨便宜行事。”

一句“可款則款”算是為議和定下了基調,心有靈犀的陳新甲馬上推薦馬紹愉作為談判大使,赴瀋陽執行談判任務。


崇禎:快來替朕背鍋

按理說,兩國談判這樣的大事自然需要崇禎的敕書。可崇禎只賜予馬紹愉二品銜,沒給他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馬紹愉到達寧遠後根本無法與清軍接洽,無奈之下,只得派人回去取崇禎的敕書,然後在崇禎千叮嚀萬囑咐的“保密要領”中開始與清軍和談。

馬紹愉派人取敕書時,清軍也加緊了對錦州、松山的圍困。等到雙方開始談判時,錦州、松山已被攻陷。可以說,馬紹愉剛坐到談判桌旁便處於弱勢地位了。


崇禎:快來替朕背鍋

和談開始後,擁有絕對優勢的皇太極獅子大開口,嚮明朝索要黃金30萬兩、白銀200萬兩的歲幣。面對皇太極的漫天要價,馬紹愉就地還價,一口氣殺到黃金1萬兩、白銀100萬兩。數輪討價還價後,雙方最終達成共識,馬紹愉的和談之旅算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興奮不已的他立刻給陳新甲寫了封信,詳細報告和談細節。

無論明朝還是清朝都將和談視為最高機密,可陳新甲看完信後順手放在桌上,僕人誤以為那是普通的塘報,便交給塘報官傳抄。

於是,明朝百官很快得知詳細的和談條件:明朝每年饋贈黃金10萬兩、白銀200萬兩,清朝回饋人參千斤、貂皮千張;寧遠雙樹堡中間土嶺為明界,塔山為清界;遇兇吉大事,兩國互相慶弔。

這份乾貨滿滿的“塘報”猶如掉入油鍋的星火,讓明朝官場瞬間炸鍋。彈劾的奏章如雪花般飛到崇禎案前,一眾自詡“清流”的官員更是群情激奮,唾沫星子差點淹死崇禎。崇禎決定棄卒保帥,嚴斥陳新甲,試圖讓他背鍋。哪知陳新甲自認奉旨辦差,寫了封自辯書,還在其中引用多條聖諭。這一舉動徹底激怒崇禎,於是他殺了陳新甲,還給他潑上“私款辱國”的髒水。

陳新甲死後,明朝不但喪失了寶貴的和談機會,也沒其他能力出眾的實幹官員,陷入更深重的內憂外患。


崇禎:快來替朕背鍋

1644年,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崇禎一度想遷都南京,但他向百官問計時,大臣為避免成為第二個陳新甲,竟沒一人肯提出遷都的主張。

一直拖到三月,眼看李自成大軍離北京越來越近,有個好心的官員忍不住說:“不如先送太子去南京吧。”不料立刻有官員反駁說:“難道想效法唐肅宗在靈武稱帝的故事嗎?”

最終,北京城破,崇禎帶著“百官皆可殺”的恨意黯然去了煤山,而那些“一身正氣”的官員則滿臉諂媚地迎接新主人。

早在陳新甲死時,崇禎翻盤的機會就已斷送。可惜他至死不悟,還將亡國的責任甩給手下,徒留一段讓人嘆恨的慘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