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Miss張小豆


時而聽人說“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家長)”,但為何自家的孩子總是不愛學習?這句話是騙人的吧?

作為教過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老師,也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可以很負責任的講,那句話沒錯。

孩子不愛學習?你指的“學習”是學業、是應試嗎?請問這樣的學習你愛嗎?

真實的情況是,不僅你的孩子不愛這樣的學習,就是你眼中的那些好孩子,也不愛這樣的學習,只不過那些“好”孩子為了成績、升學等,努力控制自己去學罷了,他們並不喜愛學習(真正喜歡這種學習的鳳毛麟角)。也就是說,你的孩子不愛學習才是正常的,不用過於指責、批評,那無濟於事。

那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

①如果你的孩子能管住,而你又不願意想花樣(或者不會弄花樣),那可以督促、監督、監管、強制他學習(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是這樣做的),這樣雖然不太健康,但比較直接,一定程度上滿足應試要求。

②如果你有心,或者第一種辦法失敗了,那我建議你想辦法讓學習變得有意思一些,具體方式要根據你孩子的興趣和實際情況而定。

講兩個我的親身實例。第一個,有個孩子特別不喜歡作文,上小學五年級了,竟然還發生考試時作文交白卷的情況。家長讓他背了幾篇萬用作文留考試抄寫,但他就是寫不出來。後來家長想辦法讓我指導,我發現他比較喜歡談《復仇者聯盟》等科幻片,我便引導他進行創作,但不同於手機上的玄幻小說,而是讓他合乎邏輯又詩情畫意的創作,幾個月後,他以學校為背景的小說在同學中爭相傳閱,曾經絕望的作文變成了他的興趣和驕傲。

第二個,現在中小學要背大量的古詩文,有些人硬著頭皮背,很煩,耗時間,效果也不好。我便設置遊戲比賽,每週都趣味比賽,還有獎品,一個月就把幾年的古詩

詞全背完了,關鍵這過程對孩子們來說並不痛苦,反而很有趣,爭先恐後的去學習,一點都不累。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也都是精力旺盛的,而知識本來就是新鮮的、有趣的、有用的東西,孩子的天性是喜歡新知識的。

是我們將有趣的知識變成了無聊的應試,加上手機遊戲等的吸引,才造成孩子不愛學習。

那隻要我們用心將學習的趣味發掘出來,加上適當的引導、管控,你的孩子會喜歡學習的。

這不容易,但這條路走的通,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了這一點,你能堅持走下去嗎?


龍場文化Loongedu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鄰居家有一個10歲男孩,今年上小學四年級。除了玩手機上網,打遊戲是主動,關於學習方面全是被動。作業能不寫就不寫,要寫的偷工減料,老師提問,一問三不知,金口難開。一點也不愛好學習,學習成績差,班上倒數第一,全年級倒數第二。

我經過觀察,造成不愛學習有幾個重要原因。

一、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學習上有效管理、輔導。

二、隔代教育。孩子從小就由爺爺奶奶教育,老人沒什麼文化,連智能手機都不會用,怎麼會輔導孩子學習。再加上老人對孩子的溺愛。不愛學習就由著孩子。

三、手機網遊害人。剛開始,作業不會做用手機搜。慢慢的學會用手機,上網打遊戲,沉迷網遊。對學習再也不感興趣。成績一落千丈,再也上不來。

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對學習感興趣。

一、父母要注重小教。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孩子的學習須要父母的陪伴。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須要父母用心陪伴。孩子在學習,父母不能打麻將、看電視、玩手機上網。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經常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進程,掌握孩子的思想波動,及時調整孩子的學習方法,糾正孩子的錯誤,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四、經常與老師、學校互動。瞭解孩子在校學習動向,家校合一,配合學校老師,提高孩子的學習。

五、遠離手機網遊。

孩子的學習成長,須要父母的陪伴與呵護。











山野古村易


吃苦受累家長都不怕,就怕孩子不求上進,不思進取,不好好學習。

對於不愛學習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

一棵小樹,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要有兩個條件。

第一、小樹苗本身健康壯實有潛質。

第二、要適宜於享受生長的環境和土壤。

兩個條件之中,第二個條件更為重要。試想一下,如果把一個健康壯實的小樹苗放在鹽鹼地裡,那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孩子的學習同小樹苗的成長原理是相通的,也必須得有兩個條件:

第一、孩子自身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自覺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有適宜的學習環境。

要想培養出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就必須要在這兩個條件上下功夫想辦法。而良好的學習環境,又是孩子學習自主性的基礎,能極大的促進孩子學習自主性的提升。孟母三遷說的就是改變來一次學習環境的事情。



一,徹底診斷,改善自己的家庭教育環境。

1.硬件。

你們家周圍(包括學校)是否有良好的學習氛圍?

孩子所交往的朋友,同學,夥伴是否積極上進?

在你們家裡,孩子有沒有獨立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是否溫馨安靜?

2.軟件。

我們都見過這樣一些家庭:父母都農民,文化層次不高,也不見得懂得懂教育,但是人家的孩子卻特別的勤奮努力,上進好學,成績優異。根本原因就是,這樣的家庭有淳樸的家風。父母勤勞樸實,相互恩愛,善良正直,勤儉持家,和睦四鄰,對孩子的教育樸素而真摯,沒有過多的要求,但卻注入了很多的精神力量。



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狀況。

有沒有一個溫馨和諧幸福快樂的家庭氛圍?

有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親子之間關係是否和諧?孩子在家中快樂不快樂,高興不高興,有沒有幸福感?

父母是否能夠以身作則,勤奮工作,勤儉持家,相互恩愛,和諧家庭,快樂生活?

3.規則。

家庭成員有沒有規則要求?

比如,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盡到沒有?

家中有沒有明確的界限和規定?

父母對自身有沒有嚴格的要求?能不能夠嚴格按照規則來做好自己?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有沒有明確的規則要求?對於這些規則要求又是如何去執行和落實的?



分析診斷後,列出一個整改的清單,然後痛下決心逐項改進。

二、激發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動性。

1.目標引領。

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必然是前方有目標,內心有動力。

那麼目標在哪裡?目標如何去制定?

目標實際上就是一個方向,是一個能夠引領孩子不斷朝前走的方向。

比如,他想自己不斷努力考上重點高中,將來上名牌大學,想有一個美麗的人生舞臺,這既是理想,也是目標。

那麼,這個目標如何才能夠有?

可以帶孩子實地去考察名牌中學和名牌大學;

可以可以帶孩子去拜訪身邊考進名牌大學的同學,讓他們給孩子現身說法,給孩子鼓舞和激勵;

可以帶孩子去拜訪當地的名師、名人,讓他們給還一些點撥,哪怕就幾句話也是管用的;

引導孩子在內心確定一個勵志的偶像,用偶像來不斷激勵自己前行。



2.陪伴扶助。

孩子的學習過程,需要精神力量和精神動力,而這個力量和動力只有父母才能夠給他。

父母的高效陪伴和大力扶助,就是孩子的精神食糧。父母的信任、支持、關注、鼓勵是孩子前進途中的動力源泉。讓孩子在前進的途中,始終覺得自己的背後有父母支持,前面的困難再大,艱難再多,自己都不再畏懼。



3.激勵表揚。

孩子畢竟是孩子,犯錯也屬於正常。要想使孩子愛學習,有十足的學習動力,就得不斷的激勵鼓勵孩子。激勵忌空洞,表揚忘乏味。激勵表揚必須放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就事論事,既不誇大,也不縮小,誠懇真摯的對孩子進行鼓勵表揚,這樣才是有效的。只要孩子在前進的路途中有進步,就要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孩子前進的途中始終信心百倍,充滿了前進的動力。



4.鞏固提升。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一時半會不可能收到什麼顯著成效。需要父母長期的陪伴。要鞏固好孩子的每一滴進步,要不斷促使孩子超前進步。

要讓孩子從一個高度,達到另外一個高度,從一個站點,走向另外一個站點。切不可,一天兩頭熱,兩天三頭涼,半途而廢,一曝十寒。

只有堅持,鞏固和不斷的提升,才能邁向更遠的目標。




教育探微


可以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 因為我打小不愛學習,我喜歡畫畫,後來我讀的也是美術專業,若是沒有發現興趣愛好,可以利用小學生的性格 ,比如說讓其他愛學習的小朋友炫耀自己的學習成績來激發不愛學習的毛病。或者採用獎勵的方法來鼓勵小朋友的學習行為


我數123310


這是一個讓老師和家長都很撓頭的問題,孩子能真正主動學習的並不多,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孩子是越來越不願意學習,想讓孩子改變可以這樣做。

第一,培養學習興趣。培養興趣越小越好,多數孩子不願學習是因為學習枯燥,老師也好家長也罷,千萬不要讓孩子死學硬記,另一方面不要把孩子學習目標定得太高,要循序漸進,讓孩子摸得著看得見,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有興趣才能愛學習。


第二,選擇培伴。很多家長把孩子推給了孩子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只會慣不會教,一定要父母自己親自培伴。我家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只要孩子回家我就培著孩子學習,他寫作業我看書,有時也和孩子探討一下學習的事,孩子在家我們從來不看電視,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第三,告訴孩子知識改變命運。通過身邊孩子讀書成才,走向大城市的典型事例激勵孩子好好學習。


第四,遠離手機。對孩子來說手機甚比毒品,手機不離手的孩子不會有好成績,要想孩子不玩手中,父母一定首先做到,因為你就是孩子的榜樣。


燭之光jy


慢慢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秋秋A8


這是一個如何以科學方式進行教育的問題。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好學是每個小孩與生俱來的天性。小孩隨時摳摳這、摸摸那,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一看到新的、沒見過的事物就想去看看、體驗一下,實際上體驗和模仿就是小孩最大的學習世界的方式。因此廣義上說沒有哪個小孩是不好學的,只不過有感興趣的一面,就會有反感的另一面。

記得我小時候一二年紀也非常好學,可是當三年級去到一個規模大一點的學校,開始了繁重的作業,自此之後就不是很喜歡課業學習這件事了。今天的小孩作業其實比我們多,但作業效率比我們高。因為當時我們的作業需要抄題,明明答案很容易做,但抄題卻成了最費時間、最大的負擔。再加上語文動不動就叫抄生詞、句子十遍,那時間就不是完全花在學習上了,而是痛苦地把精力花在無意義地重複上。握筆的指頭上都因為寫字寫凹了一塊。於是很快就不愛學習了。就是說,小孩的學習興趣大多是被不正確地教育方式扼殺掉的。還有一種不愛學習是沒跟上學習進度,人都有這樣的情況,自己越擅長的事物越愛去擺弄研究,自己的短板就會不自覺地屏蔽掉。如果有小學生突然不愛某一科了,有可能就是由於他沒跟上進度,心理受挫了。還有的是因為他可能在課業學習上是短板,是天生的學渣。這樣的人其實是需要在課業之餘發現他的興趣點和別的能力的,家長在督促幫助他課業學習之外逐漸給他提供別的可能性條件。尤其今天文憑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學到真本事才重要。


科學方式教育首先就是要認知清楚人性,沒有不喜歡學習的小孩。第二就是通過學習效率改進讓小孩的學習興趣始終都在線。一般而言,人一旦處於一個不斷有新認知、不斷有新突破的狀態裡,就會不斷激發興趣並持續。怕就怕他感覺到這個興趣的嗨點被無意義地重複辛苦所覆蓋。就是說把知識弄懂了比通過重複去加深印象重要百倍,然而我們的教育現狀是小學教學設置的內容不夠,重複加深記憶的垃圾內容太多。等到了初中有突然加大學習量,讓人不適應。這明顯是低估小孩的能力,無意義地重複還把興趣給扼殺掉了,把字也寫得更加難看了。今天稍好的方面是很多作業是卷子和印好的習題集,這樣學習效率就會很高。不好的方面是同樣的知識點還是被不厭其煩地重複出題,這樣的答題太多了。實際上也就是沒有維持興趣所需的那個嗨點存在了。所以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教育工作部署者對教育細節的研究提升遠遠不夠。例如語文,實際上是非常悲哀和浪費時間的一種教學模式。學了一半天,學生連文章的語言風格都沒有機會對比品味過。沒有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去體會什麼是民國體語言,什麼是當代流氓體語言,各方言體語言給人帶來的感受和味道。這些都不講,而是去學西方人教語法,去教最荒唐的被字句、把字句。把原本會說話就會的語言在課本里搞重複,把最簡陋的語言模式給你劃成重點。所以我敢說,如果學生們不多看一點優質文章小說,根本無法提高語文基本水平。文章最重要的也不是歸納啥中心思想,更不是強調某某思想如何去教學生唱高調、玩假大空。小孩子並不適合那麼複雜的思想認知,對語言的色彩、溫度、喜怒的感受才是培養文采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小孩能結合自己和身邊能激發興趣的所在。語文教學其實遠遠不如過去的私塾教育,過去私塾教育出來的個個是文字高手。今天就連翻譯都是使用粗鄙的字詞,甚至是詞窮的,看看民國時代那些翻譯詞彙的水平就知道了。


始終讓小孩保持在興趣的嗨點上或者找回他興趣的嗨點就是讓他喜歡學習的保證。方法因人因事而異。你要分清他是笨還是因為痛苦地重複而損害了興趣。因為笨就必須讓他有那麼幾次能弄懂經歷,讓他找回自信,找到那個弄懂了的嗨點。如果因為是無意義的重複使得感到學習很痛苦,那就只需要採用是否認知弄懂了這個方法檢測一下,讓他明白弄懂就不會折磨強迫他了,他也就不會對學習感覺痛苦了。重複性學習其實只是對肢體訓練有奇效,反覆練習某動作會越練越熟練,比如彈琴也可以強迫讓他不斷反覆練。然而對課本的理解認知包括記憶其實重複是最不好的方法。可以重複,但一定得少。比如一個生詞抄兩遍就可以了,這樣有時間多記憶下字是怎麼寫的。過後重複檢測一下就行,而不是動不動抄十遍。

以上說的並不全面,但核心思維是清晰的。智力上弄懂需要減少無謂的重複和懲罰式的作業,記憶可以有重複,但也不是最佳和唯一的手段。保持興趣上那個問題被突破後獲得的嗨點最重要。肢體上的訓練是需要勤奮不斷重複流汗去反覆練習的。二者的方法不能搞反了。


國病


玩,是孩子的天性,埋頭讀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強迫孩子看書其實效率很低。就拿我來說吧,我小的時候父親逼著我在房間裡看書寫字,但是我滿腦子都是窗外的小夥伴的笑聲,根本看不進書。想讓孩子有效率的看書其實很簡單,要引導他們的興趣愛好,看他們對哪方面感興趣,鼓勵他們嘗試


傳說中的大背鍋俠


遇到不愛學習的孩子那就頭疼了,看年齡了,年齡越大改的越難,我女兒我自己有體會,首先我們做為家長,要全身心的放下其它事情,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進入學習的角色,這樣孩子就更願意打開心去學習。教育是門藝術,相當難,大家一起加油


麥子敬拜


孩子不想上學的理由大致如下:

第一、課業問題。比如:感到學業壓力大、沒有玩的時間;作業太多,睡眠不夠。

第二、逆反問題。比如:討厭某一位老師,覺得世界是灰暗的;父母只關注考試成績,討厭父母,就做想讓父母不高興的事情。

第三、挫折問題。比如:在學校收到侮辱、欺負或不公平的對待;與小夥伴發生矛盾。

其實,孩子不想上學的情緒就跟我們大人不想上班一樣。如果父母處理的手段粗暴,命令、要求、強制孩子繼續上學,這樣的後果是孩子會積累更多的厭學情緒,在內心與父母越走越遠,對學校的厭學情緒會因為父母的粗暴態度,而產生逆反不願意與父母溝通。

家長應該怎麼做?

第一、尊重並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表述,找出他們不想上學的具體原因。

第二、針對原因,進行開導和鼓勵,針對孩子情緒的調整,父母做出任何承諾必須兌現。

第三、讓孩子體驗學習的快樂。經常的成功會給孩子帶來快樂,通過學習取得好成績,收到老師和父母的稱讚對孩子來說是件快樂的事情。所以,在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績的時候,及時給孩子一些認可,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有幫助!

總之,在不同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客觀去分析和梳理孩子不想去學校的原因,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狀況中,首先都必須掌握一個共同的原則:那就是耐心傾聽,承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處境。

當孩子在父母的幫助和支持下,清楚地感受到父母的認同和接納,認清他眼下在學校生活中確實存的哪些問題,他自然會有動力也有勇氣去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度過眼下的難關。

“我是王棟,一名教育心理學老師,歡迎大家關注我,與我交流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