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的道地,可能不再是宁夏

枸杞,因其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属于滋补的上品。

宁夏,则作为枸杞的道地闻名于世。而宁夏中宁,不但是核心产区,还建立了庞大的枸杞种植、生产和加工体系。

可是不久之后,宁夏将不再是枸杞的道地产区,中宁也将不再是枸杞的集约产地。

是什么原因竟然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看看2019年青海、甘肃、新疆和内蒙的枸杞产量吧:

青海的枸杞年产量已经达到10万吨,超过了宁夏的8万吨!甘肃,业已接近6万吨。而内蒙,可以达到3-5万吨,和新疆的数量一致。而且,如果青海、甘肃的产量下降,那么内蒙新疆的枸杞产量会迅速填补空缺,轻松达到20万吨以上。这样的产量,已经可以满足全国的枸杞需求,自然可以替代现有的道地宁夏。

按说道地才应该是产量宏丰的地区,为什么非道地的枸杞产量会远大于道地产区?难道真的是宁夏不再是最好的道地了吗?

真相会令你大吃一惊!

这一切的发生,就是因为目前的枸杞等级标准,是以大颗粒为优!按照这个标准,青海当然最应该成为枸杞的道地产区!

因为在青海,任何一种枸杞种苗,都会长出相应的最大、最甜的枸杞!而宁夏则恰恰相反:任何一种枸杞种苗,枸杞的平均颗粒都是相应最小。

所以,在这种以大颗粒枸杞为优的等级标准之下,青海枸杞的产量,还有甘肃、新疆、内蒙等地的枸杞,越种越多。反而宁夏老产区的枸杞,却是越种越少。

既然是这样,那何必要将宁夏作为道地产区?!

有人说:宁夏枸杞胜在历史悠久。但事实上,历史上道地性状最为显著的枸杞品种“大麻叶”,其优选种苗的代表“宁杞一号”,在未经嫁接、也未经基因改造之前,恰恰是种类繁多的枸杞种苗中平均颗粒最小的那一个!

所以,多产小颗粒枸杞的宁夏,一旦种上“宁杞一号”,其结果就是颗粒更小。在没有施用大肥大水时,甚至一半以上的枸杞都属于小颗粒枸杞,也就是现有标准中的乙级枸杞;而在青海,则正好相反。

一个历史悠久的种苗,在青海,种植出了产量更大的“优质”枸杞,说明了什么问题?

是宁夏这个枸杞的道地产区应该被替换了?还是,以大颗粒为优的枸杞等级标准出现了问题?

根据专家介绍,现有的枸杞食品标准,只是将枸杞作为普通食品进行了等级划分,定位是好看和滋味甜。如果要制定宁夏道地枸杞的质量等级,则颗粒越大等级越高的评估方式就是错误的!如果讲究滋补,必须采用专业的道地药材鉴别方法,除了需要确定枸杞的来源,还要观察枸杞干果是否具有显著的与众不同的道地性状。

那么,什么才是宁夏枸杞显著的与众不同的道地性状?

公认的特征就是:颗粒小、类纺锤形、白尖多!简而言之,就是白尖多的小纺锤枸杞。

这些小纺锤形的枸杞,多糖充足、单糖低,入口微甜、后味略苦,适宜于血糖偏高的人群长期服用,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同时,其白尖完整率可达20-30%,相对于青海不到5%的比例,明显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流失。

即便是这么简单的三点,无论是宁夏的新产区,还是青海、新疆、内蒙以及大部分的甘肃地区,都难以仿种出类似形态的枸杞。事实上,也唯有宁夏的老产区多产小纺锤枸杞。

与众不同的小纺锤特征,在中医大师们数百年积累的经验中,被发现和传承,成就了宁夏枸杞的独有特性,令宁夏成为难以替代的道地。

如果按照小纺锤特征判定枸杞的质量等级,那么青海等地,无一可以替代宁夏。而这种真正的好枸杞、老枸杞,一眼就能识别,可以放心购买。


枸杞的道地,可能不再是宁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