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3-8岁家长的7条建议,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为人父母者,总希望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那么,怎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其实,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所有家长耐心指导。

小优今天给家长们提出的7点建议,非常实用,值得各位家长细细品读。


1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存在一种无奈:

孩子学习主动性特别差,放学回家不是先写作业,而是看电视,玩游戏,如果不使劲催促,甚至着急,发脾气,孩子根本不愿意主动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给3-8岁家长的7条建议,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对此感到无计可施,无从下手,结果老话题成为老难题。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但孩子受其年龄特点的影响,注意力等心理品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电子产品的影响,学习自觉性都比较差。

其实,一个孩子有没有学习的后劲关键在于有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个主动学习的孩子,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那么要如何正确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呢?

●创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家庭气氛,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

●帮助孩子制定切实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帮助达到目标。

●注重榜样示范,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只有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孩子才能走上成才的道路。

2

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习惯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有计划的做事总能有条不紊地做好,反之则拖拖拉拉。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制定了计划却又中断、拖延的情况。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与其指责他、批评他,不如试着理解他、帮助他、伸出手拉孩子一把。

有研究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制定计划。

给3-8岁家长的7条建议,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制定计划,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及完成时间。

有了计划,孩子就会更加自主地去学习,逐渐摆脱拖延的坏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一个有计划的人。

●以孩子为主体,而不是从家长的主观愿望出发,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检验孩子计划的可行性。

●培养孩子有计划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总而言之,有计划地做事,有计划地学习,对孩子来说受益终身。


3

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

曾有项研究调查显示:坚持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均会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状元都爱好阅读。

最好的教育是阅读,孩子的优异成绩与从小的阅读分不开。

孩子坚持阅读,将终身受益。

给3-8岁家长的7条建议,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呢?

●一定要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只要是内容健康且适合孩子读的都行。

●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阅读,这样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慢慢地爱上阅读。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每天保持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


阅读是人一生中宝贵的财富,爱阅读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


4

鼓励孩子多动脑、积极思考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

要知道,独立思考的品质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如果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善于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思考、分析找到答案,才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而孩子长大后,爱动脑,拥有思考能力的他,视角会比别人宽广,思维也会更加缜密。因此,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将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遇,更容易拥有成功的生活和事业。

因此,每个父母都要尽早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生活上的事情开始,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不要立即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对未知的探索;

●孩子钻牛角尖时,让孩子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等。

●想要让孩子学会思考的话,还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电影或电视剧,通过看而去主动思考。

●最后,在孩子思考的时候可以适当给予点拨,鼓励孩子继续思考。


只有懂得思考,人生的道路才会多起来,这对孩子百利而无一害。

5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

可见生活教育有多么重要。

自理能力,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对孩子自立习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孩子学会自理能力后,自己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就会越来越长,做事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真正的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那么,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适当放手、学会示弱,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来做。

●鼓励孩子模仿,让孩子参与进家庭活动中来。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标要合理,还要及时给予鼓励。


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局限在课内学习,家庭生活中的锻炼更能带给孩子更多。

6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俗语云:“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如果应对不当,就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走上不归路。

你的抗挫折能力有多强,你的成长便有多快、多稳。

很多家长常常抱怨道:“孩子输不起,爱哭,遇到一点挫折就老是放弃。”

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孩子心理的脆弱,也就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差。

因此,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孩子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要告诉孩子如何去面对承担风险。

●不要太过溺爱孩子,该放手就放手,该批评绝不留情。

●尽可能鼓励孩子尝试新鲜事物,引导孩子接受不是最好的结果。

●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让孩子直面挫折,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比一味保护孩子更重要。


7

给孩子立规矩很重要


俗话说,熊孩子都是惯出来的。

各位家长如果不想养个熊孩子,那么一定要趁早给孩子立规矩。

制定规则并不是为了限制孩子,也不是说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理孩子。相反,制定必要的规则,是为了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人际互动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唯有父母好好把握孩子“立规矩”的黄金时期,让爱与规矩同行,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利。


那么,要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前后规矩一致,该严厉的时候,要坚持到底。

●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明了,让孩子容易遵守。


总之,“立规矩”并不是限制孩子的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能有序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希望以上这7点建议,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End-


太优STEAM能力课,专注3-8岁儿童,开发孩子大脑潜能、激活兴趣、培养多元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