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建议”的普遍意义

文/王小平

近读《中国教育报》的一篇题为《院士建议你培养孩子关注十个字》的文章,深感院士们在造福人类、回报社会的同时,对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历史责任感和亲和感染力。施一公之“信仰”,杨振宁之“投入”,严纯华之“担当”,杨华勇之“执着”,段树民之“仰望”,堪称献给家长们培养孩子的“十字诀”。感触之余,我想要学思践悟的是这些多数人认知里的“顶级学霸”们所提建议的普遍意义。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看来,年轻人的着眼点不应仅是要赚很多钱。缺衣少食不可怕,有志者在窘迫中反而想得更多的是科学发展、国富民强。“我只要相信我的事情能给社会带来价值,能让我体现个人价值。”这就是施一公的信仰和追求,是其为祖国的结构生物学科不懈奋斗的动力,也是中国梦与个人梦紧密结合的典范。信仰是什么?信仰指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对缺乏信仰者就可以理解为从一开始就没有扣好人生的扣子,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认知、对他人的理解。历史业已证明,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信仰。电影《风声》里讲述的上世纪四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的谍战故事;有中国核武摇篮之称、坐落在天山深处的罗布泊沙漠的马兰基地,曾经走出了程开甲等8位院士、29位科技将军;被誉为“活着的圣人”的袁隆平带领团队在迪拜沙漠中种出杂交稻……这些不同凡响的故事,无一不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换言之,是临危不惧,是知难而进,是共同追求,是民族大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主张从学生们在家中的表现、对老师的体谅等方面看担当,而且必须培养这方面的担当。在他看来,有很多事情比学习好坏重要得多。他提醒学生:“大家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必须有所担当。”严院士的观点很有点类似于古人“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训导。推而广之,“担当”一词已成为当下的一个“热词”。近日,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担当精神:“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在社会生活中,担当是一种负责的行为,是一种自觉的状态,是一种舍我其谁的精气神,也是动机、智慧、勇气、能力的有机统一。有史以来,责任与担当的事例不胜枚举,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也好,献身科学事业的居里夫妇也好,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好,担当始终是做人处事的一种基本素质。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看来,未来人才要有创造性,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时下一些基础教育机构的题海战术,一些家长的温室教育,都不利于孩子们创新思维、受挫毅力的养成。为此,他强调要实现科研创新突破,科研人员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否则将会一事无成。无数事实证明,执着是有志者走向成功的一种特质。执着的意义在于面对困难、决不妥协、坚持到底的过程。正如电视剧《燃烧四季》中的主题歌《执着》一样,听起来有些沧桑,有些悲壮,但体现了在逆境中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样的人和事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同样层出不穷。据北京青年报5月15日报道:前国家登山队队员夏伯渝曾在登珠峰时为掩护队友失去了双腿,更让他屡次遭受梦想失败的打击。北京时间5月14日10时41分,69岁的夏伯渝第五次挑战登顶珠峰成功。立志做“轮椅上的铿锵玫瑰”的我省城步山区的“百名最美扶贫人物”杨淑亭,7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造成她胸部以下高位截瘫。她从淘宝客服赚的7.7元燃起的自强火苗起步,到如今成了注册资金千万元,安排600多人就业的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建议,应该还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让他们全面发展,拥有仰望星空的力量。在他看来,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节奏是缺乏通盘考虑、很不协调的,是忽视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的。自然也就难以实现长辈们“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期望值。这也成了一种令人焦虑且有些无奈的社会现象,就无需举例来验证了。

综上所述,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院士们所期待的孩子们成长“十字诀”的普遍意义在于,不仅是适合于青少年一代的素质养成,也适合于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群的自励和自律,更有助于“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的共产党人的能力提升和品行修养。正如朋友圈曾经流传的一段话:“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久于才华,终于人品。”“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没有“非常之人”,则难有“非常之功”;没有“非常之功”,也就难有“国之重器”的创造。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