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策划是不是雄才大略?

军统60


当然,千古之下国人对卧龙先生的敬仰远远超过和他同一时期的其他所有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智谋,更重要的就是他能够扭转乾坤,改变历史的能力。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远征乌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彻底剿灭袁氏的力量,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曹操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当时天下除了曹操之外,相对较大的割据势力还有四股,但几乎都已经决定投降了:割据雍凉的马腾将部队交给儿子马超打理,自己去到许都朝廷当了个卫尉,实际是表示对曹操的臣服;曹操进攻刘表时,刘表已死,他的儿子刘琮望风而降;曹操来到江陵,益州牧刘璋派张松前来接洽,张松就准备把益州卖给曹操;甚至东吴孙权手下,在听说曹操占领荆州后,以张昭为首的士人集团就开始鼓噪投降。

可见,诸葛亮面对的形势就是要逆天改命!让刘备这个还龟缩在新野城里隶属于刘表的雇佣兵集团统一天下!这个难度是地狱级的!该挑战可以和游戏战神里杀光天神的奎爷相媲美。

但是诸葛亮认为这个可以有。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人做到了,那就是曹操。所以面对刘备的提问诸葛亮最先说的是这样一段话: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介绍东汉末年的乱局时重点说的是两个人曹操和袁绍,两人相比较曹操是宦官集团的孽种,袁绍是东汉士族的明星。之前提到东汉大乱天下的其实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之间的战争和代理人战争。曹操原本跟袁绍混,混的最惨的时候,被吕布偷袭占领了自己的根据地兖州,曹操只剩下范县、东阿和甄城三个县,他的对手吕布、陈宫、张邈则占据了兖州另外的一百多个县。三个县打一百多个县,这个时候是袁绍救了曹操,给他提供兵力和补给,帮他最终战胜了吕布等人。可以说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的袁绍是东汉末年绝大多数士族子弟看好的人。当袁绍在渤海举起大旗反对董卓的时候,他想的就是夺取天下,而在他眼中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就是他们家自己的兄弟袁术。曹操在袁绍眼里就是个小马仔。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荀彧本是袁绍的手下,因为他娶了个宦官后代女儿被排挤才投靠的曹操,另一个谋士郭嘉,原来也跟袁绍混,以为生活作风问题也被排挤,才投靠了曹操。这些人才在袁绍眼里都是残次品。为什么?因为东汉末年的大士族都是以仁义道德相互标榜,以儒家学说为行为规范,要融入他们的圈子必须言词、行为和他们的标准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在袁绍眼里,曹操是出身贫寒的宦官之后,非我族类,是利用对象而非自己人;荀彧娶了敌对势力宦官的女儿,族中败类,可用但是要防范;郭嘉行为不尊重儒家规范,狂生而已。

然而,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袁绍最终输给了不按常理出牌的曹操,官渡一战,袁绍主力丧尽,自己不久也一命呜呼。偌大的家业被三个儿子几年间败光,曹操成了北方的主人。

于是,曹操的唯才是举断了士族大家的命根子——当官参政。唯才是举实际上是把东汉末年的舆论控制人事任免改为曹操控制人事任免,他手下人的位置全由曹操说了算,这才可以打破东汉末年的成规,提拔“五子良将”这样的人才到关键岗位。曹操对士族的鄙视是深入骨髓的,他的代表文章《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志•武帝本纪》),这句霸气侧漏的实话就是用对儒家温良恭俭让的最好讽刺。正是这样的霸气和才华,让曹操逆天改命,干掉了袁绍,也让诸葛亮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因为原本以为强大的士族力量不过如此,时代的洪流还是要靠人的能力来决定。

光有希望不行,还要看看当时的形势。诸葛亮《隆中对》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可谓透彻。首先,曹操肯定打不过:“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手里那点人马去和曹操抢地盘,跟找死没区别。其次,孙权肯定打不动:“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后来尝试了一下,果然把自己作死了。当时适合刘备作为根据地的地盘其实只有两个州,荆州刘表和益州刘璋。

相对而言,这荆州的夺取难度较小:“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有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认为这个话说的就很反动,因为刘备是刘表请来看家护院的雇佣军,诸葛亮是刘表家亲戚,两个人背地里在讨论怎么把雇主和亲戚给做了,自己上位,这在道德上就很站不住脚。这恰恰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拘泥于仁义道德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霸气的执刀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孔明先生可不是好好先生,既然要扫平乱世,那么必须有实力,空谈道德是危险的。

益州则应该是下一步的攻击目标:“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被,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虽然地理上入蜀麻烦一点,但是比起曹操、孙权也好搞定一些,因为刘璋暗弱,水平不高,导致蜀地的士族人士“思得明君”,“思得明君”就会出卖现在老大,看来孔明先生出山前已经把未来益州士人集团中可能出现叛徒的情况摸得清楚了。

这两块地盘连在一起,刘备就有了和曹操、孙权对抗的资本,这正是刘备最渴望的“英雄用武之地”。

有了用武之地就可以实现刘备的平生志愿,也就是后来诸葛亮《出师表》的说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于是他继续向刘备介绍了他的战略方案: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个战略方案实际上是个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是抢占地盘。理由前面已经说过了,曹操太强、孙权稳固,都打不过,所以吃柿子捡软的捏,先拿刘表、刘璋开刀是唯一的选择。第二步是积蓄力量。拿下这两个州之后,不是继续进攻而是依靠地理守住地盘,与四方交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第三步是趁机出动,即所谓“天下有变”。因为即使占领了两州之后,刘备的实力依然不如曹操,所以必须等待时机。具体方式是两路出击:“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逐鹿中原。如果说前两步最后被诸葛亮实践让人顶礼膜拜的话,那么最后一步却因为关羽的败亡而多受诟病,当然这是后话了。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千古名将英雄梦


首先,我的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绝对不是个只在家读书的农夫。而且隆中对也不是三国演义的文本,这可是三国志的原文和三国演义,我们印象中的场景两码事。陈寿虽然是蜀国人,对蜀国众人带有自来的偏见,但不得不说,对于人物史实那是绝对的实事求是,这也是25史(在小编心里清史稿也算啦)中,为什么前四史最为重要和价值最高了。没有政府的束缚,没有管理者的操纵,纯纯的个人作品,不掺杂功利性,所以可信度更高。

隆中对绝对不是诸葛亮的个人意见,小编在这里对着万千网友有些大言不惭了,而是当时名士们对于形式的主观分析。

要知道汉末开始,士大夫成为中华历史上最鼎盛时期,门阀士族产生,变成了类似于日本武士的独立阶级。为什么袁绍老要提他四世三公,那就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士大夫地位的集中体现。

不管天下几分,天下名士百分之八十,出自颍川,即当时最出名的名士集团颍川名士集团。后世认为诸葛亮娶丑妻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老丈人就是颍川名士。诸葛亮要是归了曹操,颍川名士前有戏志才,后有郭嘉荀彧,哪还有他的位置,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诸葛亮当隐士其实就是当时做官的一种途径。而且说实话,不是什么特别厉害的人,厉害的人都跑曹操那边去了。曹操当时可以给你发汉朝的正式官职,有正规认可的,这是其他诸侯能比的么?

在曹操那捞不到好处,怎么办,去江东?其实诸葛亮是有私心的,他是刘表亲戚,包括三顾茅庐的闹剧其实就是刘表和诸葛亮安排的,也突出诸葛亮的重要性。刘表嘛,那是和江东水火不容的,想投孙权人家也不给你机会啊。刘表又胸无大志,刘备一来正好是有机会了。其实诸葛亮挺不是东西的,找到靠山就想帮着刘备先干了刘表,然后联合孙权,再进行下一步谋划。

历史上诸葛亮的整体评价就是政治大于军事,军事大于奇谋。子午谷是真,八阵图是假,诸葛亮打仗是真的不行,要不刘备入川之前压根就没让诸葛亮带过兵,顶多是押运粮草,管理后勤,干的是统筹工作。其实这也正是刘备所缺乏的,刘备佣兵团,受雇于公孙瓒、曹老板、袁绍、吕布各种人,到了刘表这里,终于找到个可以替他们管理后期,养兵储粮的。

曹老板那是三国最强CEO,国家管理的越来越好,从他嘴里抢肉吃基本费劲,他答应人民都不答应,三国里生活条件最好的就是魏国,老百姓做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和孙权打,更不可能,三国最强的大将们不好意思都在孙吴。最巅峰的曹操也干不过周瑜,巅峰的关羽干不过吕蒙,最巅峰的刘备干不过陆逊,陆抗都是三国后期最强的儒将,要不是孙浩这孙子真孙子,司马家打东吴都费劲。只能打谁啊,显而易见,也就剩下刘璋的西蜀了,所以说隆中对真的是否雄才大略,我看未必,不过方针是没错的。


白羊奇谈


首先要知道《隆中对》产生的背景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此时赤壁大战还未爆发,鼎足而立的局面也没形成,而素有东方亚瑟王之称的汉昭烈皇帝刘皇叔在当时也只是个屡败屡战的小诸侯,所以从当时的综合条件来看,《隆中对》中的计划是当时提供给刘皇叔的最好,也是最正确的战略部署。

《隆中对》所依据的现实基础是:

第一、曹操已经完全占据北方,而且不可一世。凭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刘皇叔就无法与之争锋——当然,二人也无法与握手言和。;

第二、曹操准备率军南下,而此时沿着长江存在着以孙权、刘表、刘璋为首、荆、益三家诸侯。所以参考时局,调整力量,特别是联合荆、扬两家,共抗曹操,从而赢得存在和壮大的机会才是万全之策。

针对这样的形势,诸葛亮向刘皇叔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作为近期目标:

第一、取荆州;

第二、夺益州;

第三,承认孙权的独立并与之结盟。

而入蜀、治蜀和从秦川、宛洛北伐,则是远期目标。

但是问题在于,直到白帝托孤之前,刘皇叔都没有将《隆中对》作为自己的核心战略,而对于诸葛亮,刘皇叔也是以萧何视之。并未将他放在“谋主”的位置上。典型的就是入蜀前后的工作安排。刘皇叔以庞统、法正为谋主,留诸葛亮和关公在荆州留守。

其实这种安排在荆州初定后就显现出来了: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

而入蜀之后诸葛亮“萧何”的角色扮演就更明显了:

(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三国志•伊籍传》

所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诸葛亮都既不是谋主,也不在刘皇叔左右,也就无从参赞大政,而诸葛亮自己也承认法正作为一个谋主对刘皇叔心中的“大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法正传》

以至于法正死后,章武二年彝陵大战,已经是大汉天子的刘皇叔兵败如山,退回白帝城,此时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白帝托孤,昭烈升仙,诸葛亮依据托孤遗言获得成为季汉实际上的新一代领袖。这时才得以按照《隆中对》的谋划行事。但此时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葛亮也只能从中选择可行者为之。因此在《出师表》中,他就不再提北伐的宛洛、秦川二策,力求实行的只剩下奋力秦川一途。季汉君臣托足无地不得不入蜀,而既入蜀则不足以言宛洛、秦川之策。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

“蜀汉之保有宗社者数十年在此,而卒不能与曹氏争中原者亦在此”。

这就要考虑到是历史的行程,不仅仅汉丞相武乡侯诸葛孔明个人的努力。 也不是当年的卧龙先生所能控制住的。


奚啸伯先生饰汉昭烈帝


隆中对


白帝城,永安宫遗址。


陳大舍


《隆中对》确实是三国时代一个伟大的战略规划。

当初刘皇叔带着在桃园结义的小弟张飞和关羽,东奔西逃,四处寄人蓠下,和我等当初来深圳找工作没有什么两样。后来听说卧龙美名,无奈之下,刘备只得以“诚意”作睹本,不厌其烦三顾茅庐,欲咨询一条出路;诸葛亮大师也是士为知己者死,没收到刘皇叔一分钱,就轻摇蒲扇,为其提出战略构想:“北拒曹操,东联孙权,西取四川”。

曹操当时已是一代枭雄,一听说要和曹英雄对着干,刘备吓出一身冷汗:“我怎么搞得过他呀!”见刘皇叔一头雾水,诸大师耐心指点迷津:曹操现在挟天子而令诸候,刘皇叔你身上有汉高祖刘邦的血脉,你挑战曹操就是匡扶汉室,这样民心所向,你就取得了最好的政治资本;曹操雄才大略,胸怀天下,江东的孙权常常担心无力与之抗衡,刘皇叔你现在和他交好,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他好你也好;四川盆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边境多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现在四川刚好是市场空白点,这是天赐给你刘皇叔发迹的根据地啊。刘备虽然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参加过MBA培训,但听诸大师这一席话,也是茅塞顿开,有如提醐灌顶,感觉前途一下子阳光起来。

后来形势的发展果如其然。曹孟德傲视群雄,从来没把卖草席的刘玄德放在眼里;但刘皇叔在诸葛亮大师的指导下,联和孙权火烧赤壁,可怜文武双全的曹孟德,百万雄师被烧个精光不说,一世英名从此大打折扣,要不是关云长在华容道讲哥们义气,曹丞相小命可能休于此矣!曹英雄从此一蹶不振,身无分文的刘备却因此咸鱼翻身,因为诸葛亮大师的策划居然还能割据一方,三国鼎立的局面由此形成。

谈到这里,也许有人说,这些是《三国演义》里的情节,虚构小说,不足为信:诸葛亮有这么大本事,战略有这么大作用,难道没有诸葛亮的出谋划策,刘皇叔就不能建立蜀汉政权?

那就不谈小说,谈中国历史,你看每一个朝代的更替,每个割据政权的建立乃至称霸,无不晃动着战略权谋者的影子:灭夏立商的尹挚,灭商立周的吕公望,协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秦国能统一战国割据局面是不是得益于范雎的远交近攻战略?试想没有陈平、张良,刘邦这个小瘪三怎么能当上皇帝-------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战略制胜,是历史发展必然!也是竞争规律使然!

也许又有人问我:庙算而胜,是历史印证的竞争规律,用它能来解释当代营销案例吗?

我说:当然能!很多媒体不是在分析南德、巨人、太阳神、健力宝、三株、沈阳飞龙这些企业迅速衰落的原因吗?有人说是企业家的性格原因,有人说是经济环境决定的,有人说是民营企业管理机制问题,也有人说是战略失误所致。要我说,这些企业家不是战略失误,而是压根儿没有战略意识,他们无视消费者的成熟、无视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无视竞争激烈的趋势、无视市场竞争的规律,把偶然的成功归结为自身无所不能,所以遭此惨败是很必然的事!

也许你会批评我:“没有战略意识,这些企业一下子能做这么大吗?”怎么说呢,新手上麻将桌,自摸两把是常有的事,我实在没办法解释运气这回事。你想想,这些企业在创业之初,哪里有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没有竞争对手啊!那时候市场求大于供,企业做不大才是奇怪的事!


孙子李兵解读


一方面就是曹老板已经羽翼渐丰,首先是干不过曹操。

接着就是孙权,人家在江东已经深耕多年,一样牛逼,但孙权可以合作联手,而不能去攻打,打估计也打不过。

然后就是荆州益州,这两州稍弱,把这两州干趴下 ,占山为王,就能三分天下。

然后好好治理内政,在以自己帝室的名义多招聘来点人才,慢慢壮大自己。和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外交关系,才可以放得开去北伐。

还有就是对外要和孙权合作,和孙权一起对抗曹魏集团。

隆中对大致的意思就是这么多,其实诸葛写的这些挺靠谱的。

当时诸葛提出隆中对的时候,还和刘备不熟,刚刚和刘备见面,这个时候诸葛提出的隆中对就是为了向刘备展示出自己的博学多才,智谋出众。

回过头来看诸葛写的这么多,其实也非常结合实际情况,对刘备来说非常有用。

只是诸葛没料到的是,到了后来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那就是东边的荆州,就给搞丢了,这点很重要,,荆州没了,东边的门户就没了,其实还有其他的,只是不是问题的重点,先暂时不写。

如果我们仅仅来看隆中对的战略策划是没问题的,诸葛绝对算得上雄才大略。

(谷朴说史,您的随手关注点赞就是对小谷最大的支持)


TANGTANG侠


说起《隆中对》,相信有的小伙伴们还能吟上两句“亮躬耕隆亩,好为《梁父吟》”,据说,隆中对是刘备去隆中三顾茅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但是我个人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策略是无奈之举,是战略上的重大失策。

“自动卓以来,豪杰并起”一直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当时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战略策略,我认为从当时的形势上看,这个策略符合客观实际,是比较可行的。但是这个战略策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难,而这些情况在后来的形势发展下逐渐暴露了出来。

当时的曹操统一了北方大部分,拥有百万大军,当时还“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曹操还在广纳贤士,实行屯田,奖励耕种,发展经济,可以说是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而占据江南一带的孙权,经过孙坚和孙策两代人的经营,加上江南物产丰富,根基也是很稳固,所以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刘备必须向西发展,后来夺取荆州和益州的就决定了蜀汉的命运。后来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可以看出,当时的条件已经不是隆中对时的北伐形势了,当时蜀汉和曹魏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这就注定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诸葛亮提出战略策略,是效仿了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但是他忽略了曹操不是项羽,而当时的北方已经基本统一,而不像西汉末年那样到处四分五裂。再就是诸葛亮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人上,到刘婵时期,蜀汉已经基本没有大将可用,由于诸葛亮事事都要亲为,导致大量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当时的曹魏和孙权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也为蜀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我个人认为,当时诸葛亮隆中对分析的战略策略是非常好的,但是他没有考略到随形势的变化,战略策略也需要变化。而在用人方面,诸葛亮就不如曹操和孙权了,所以说蜀汉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我是李哥,专注于历史揭秘,分享历史趣闻,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看法或者想法,欢迎大家下方评论区留言。


李哥讲史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凭借隆中对,诸葛亮成为三国时期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然而现在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经常听到有人说沮授、鲁肃、法正在战略能力上能够吊打诸葛亮。他们认为袁绍谋士沮授曾提出疲蔽曹操的战略如果得以实施,袁绍将一统天下,就没有曹操刘备什么事了。他们认为孙权谋士鲁肃提出的踏上策是早在诸葛亮出山的八年前,隆中对不过是抄袭的踏上策。他们认为刘备谋士法正提出的汉中策比隆中对高明的多。然而,隆中对真的比不上上述三策么?

诸葛亮剧照

隆中对对比疲曹策——疲曹策无异于作茧自缚

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动也。宜务农息民,先遣使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

——资治通鉴

沮授认为袁绍与公孙瓒连年征战,虽然最终取得胜利,但也因此疲惫不堪,,此时如果再出兵进攻曹操,那就是穷兵黩武。应该先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同时派兵骚扰曹操,让曹操无法休养生息,最后以逸待劳击败曹操。然而笔者认为,沮授的策略有很大的问题,无异于作茧自缚。袁绍虽然占据了冀、青、幽、并北方四州,看似实力强大,然而除了进攻曹操,他已经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了。曹操虽然实力略弱于袁绍,但他也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刘备等人,占据了中原四州,地盘并不比袁绍小。

沮授剧照

官渡之战前,宛城张绣又投降曹操。南阳郡划入曹操集团的版图,荆州门户洞开,曹操随时可以南下夺取荆州。也就是说曹操可以南下发展,而袁绍却无法跨过曹操进攻南方各州,沮授不让袁绍进攻曹操,难道不是作茧自缚么?今岁不战,明年不征,只会使曹操做大。而且曹操占据的中原地区,其实是比北方四州要更繁华的,只不过是经历了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的摧残。至于以逸待劳更是个伪命题,在袁绍休养生息的同时,曹操也可以休养生息。

曹操剧照

隆中对对比踏上策——踏上策的实现程度不如隆中对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三国志

鲁肃剧照

虽然鲁肃早在隆中对问世八年前就提出了踏上策,但也不能说明诸葛亮抄袭鲁肃。在踏上策中,鲁肃直接提到了汉室不可复兴个让孙权称帝,这种野心勃勃的说法怎么可能广为流传?诸葛亮不可能会知道鲁肃与孙权的秘密谈话,怎么能算是抄袭呢?至于隆中对和踏上策都提到了曹操不可以图谋和荆州重要性,只能说是英雄所在略同。而且虽然踏上策很早就提出了,但是执行上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直到诸葛亮出山的那一年,孙权才刚刚击败黄祖,夺取江夏郡一小部分。而刘备得到隆中对以后,却基本上实现了跨有荆、益,隆中对至少成功了一半,最终天下大势的发展基本上也是按隆中对的方向走。

鲁肃剧照

隆中对对比汉中策——汉中策只是隆中战略的一部分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合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蔻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括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三国志

诸葛亮剧照

汉中策其实只是隆中战略的一部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已经提到了要夺取益州。而汉中不也是益州的一部分么?诸葛亮的隆中对本身就包括汉中,怎么能说诸葛亮没提过汉中呢?汉中策中提到的“固守要害”,不就是隆中对中的“保其岩阻”么?汉中策提到的“观衅伺隙”,不就是隆中对中的“待天下有变”么?汉中策提到的“蚕食雍、凉”,不就是隆中对中的“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么?汉中策提到的,隆中对都有提到哦。

参考文献:三国志


亭殿阁


诸葛亮的《隆中对》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记载。能分析出三分天下,说明诸葛亮战略长远。要说雄才大略这个词,我不知道这个词怎么定义?诸葛孔明在正史上记载,是个杰出的政治家,长于内治,演义中更是军事家、发明家、政治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流传千古算不算雄才大略?

雄才大略的释义: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谋略。《隆中对》战略策划是雄才大略的一种体现。诸葛亮谋定三分天下、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出师表,对于蜀国都有重大贡献。无论演义是否有夸大之嫌,都无法影响诸葛亮影响深远!

刘备正是因为有了诸葛亮后,才慢慢占据一块地盘稳定下来,结束了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局面。


黄闰帝


《隆中对》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诸葛亮之志,二是对刘备的意义。

诸葛亮的志向不是做一个普通的谋士,智囊。诸葛亮是要做管仲,乐毅一样的人物,所以他不像他哥哥一样在东吴做谋士,选择当时连一块土地都没有的刘备,并且跟着刘备东奔西逃,主要是跟着刘备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从诸葛亮北伐中原也看得出他的志向所在,《隆中对》是诸葛亮向刘备表达自己的战略思考的机会,也是表达诸葛亮的志向的机会,刘备了解诸葛亮的志向和才能,所以加以重用,他们两个是志同道合的。


第二,《隆中对》对于刘备的意义。众所周知,刘备白手起家,没有寸土栖身,而隆中对就是根据当时的局势为刘备规划取得栖身之处的战略。刘备从平原去救援陶谦时,自有兵一千多,还有一些乌丸骑兵和饥民数千人,到了徐州陶谦给了他四千丹阳兵,丹阳兵是当时很著名的精兵。陶谦以徐州让于刘备,刘备才有了第一个自己的地盘,徐州被吕布夺走,曹操灭了吕布,刘备没了地盘,曹操派刘备去打袁术,刘备带着兵跑了,攻下下邳与小沛,又有了自己的地盘,但是很快又被曹操所破,逃到袁绍处,刘备见袁绍恐怕长久不了,就去投靠刘表,刘表让刘备守新野。此时刘备与诸葛亮见面,诸葛亮谋划的隆中对与其说是帮刘备谋划,不如说是与刘备不谋而合。刘备依附着刘表,觊觎着刘表的荆州,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跟自己想法一样的人。


传奇历史观


诸葛亮隆中对是对当时天下形式的分析,诸葛亮得出天下三分的局面,以当时的发展和形式而言,能看到未来天下一分为三的人确实不多。诸葛亮既有眼光又有战略思想,他敢肯定的做出推断,就有能力把控天下形式按自己推断的发展,这就是智慧谋略。



诸葛亮给刘备的分析就是自荐,是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想出山辅佐刘皇叔争雄天下,一展自己的抱负。



所以,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即是雄才大略,又是才华展示,只能说有真本领,智谋奇才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