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海航之路,一代傳奇終落幕?

近日,一則海航被“接管”的傳言刷屏微博熱搜,一時間眾說紛紜。29日,海航集團官宣改組董事會,並由省政府牽頭成立了工作組。

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簡單來說就是,政府爸爸,我不行了,快來幫我處置風險吧。

一時間,市場一片“接管”之聲,海航繫上市公司股價應聲大漲。恐怕誰也沒想到,疫情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此次重量級工作組進駐,也意味著地方政府已介入其中,有關海航集團未來走向的猜測,即將畫上句號。

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曾經,在中國企業中,海航就如同神一樣的存在!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打亂了海航的陣腳。

因此,對於已經深陷債務危機多時的海航來說,疫情則讓公司走到了生死路口。

一、從輝煌到衰敗

海航,即海南航空,自1993年創立至今已有27年。始於海南,僅次於華為,是我國第二大民營企業。

無論從名字上,還是創立的初衷,始終都定位於一家地方性航空公司。

因此,海航自設立之初,就依靠融資便利和省政府的金字招牌,以融資模式向社會公開發股,成為了當時全國第一家股份制航空企業。

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此後,海航通過在國內外控股、參股、併購等方式,開始從單一的地方民企,逐步壯大為覆蓋航空、酒店、旅遊、地產、等多業態的巨無霸,中國22大行業,海航憑一己之力涉足12個,涉及了44個細分行業。

憑藉至誠服務精神和快速擴張理念,成就了海航連續9年獲SKYTRAX——全球航空公司獎(航空業的奧斯卡)五星航空公司稱號。

2019年,海航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裡,以6000多億元的營收僅次於華為,位列第二。

換句話說,海航從創立之初,走的就是高槓杆、高融資的道路。海航的資本運作,從上市融資到全球的“買買買”模式。2015年-2017年頂峰時期,還將希爾頓酒店、德意志銀行皆收入囊中,讓其成為中國最活躍的境外資產買家。

事實上早在2018年,海航就早已是四面楚歌,公司瘋狂擴張,資金週轉不開,欠銀行賬款太多,最終導致不得不都縮減開支,變賣資產。

危機一觸即發,海航債務問題彼時變得異常尖銳,為了彌補財務漏洞,海航集團只能“東牆補西牆。截至2018年底,海航集團的總負債超過了7500億元。

曾經的成績和經歷,俱往矣。

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如今,海航深陷危機,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曾經的安邦集團。但與其不同的,海航始於國企,發達時由私營接手,衰敗了再由國企接盤,且掌門人安然無恙。

海航集團如今的如履薄冰,也並不讓人意外。恍惚之間,就像是一場遊戲一場夢,一眨眼醒來的卻是寒風刺骨。

二、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業界對海航的評價,無非就是兩個字——貪婪。

馬克思曾在180多年前就已深刻指出:“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死的危險。”

細數海航在當年爆發流動性危機時,還於2017年瘋狂買入的產業,包括:

以22.1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持續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在5月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為德銀最大股東;擬以20億美元收購香港惠理集團;以7.75億美元收購嘉能可石油存儲和物流業務51%的股權;擬以13.99億新加坡元(68.72億元人民幣)收購新加坡物流公司CWT。舉債擴展的併購風,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此後,海航的瘋狂擴張被喊停,鉅額舉債擴張版圖的海航集團,最終不得不出售手中併購來的資產,用來償還債務。

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緊接著,2018年銀行斷水,海航深陷流動性危機,25年的高速擴張戛然而止。同年,前董事長王健的突然離世,再次打亂海航腳步,退休許久的陳峰只能復出,再次擔任董事長一職。

迴歸之後的陳峰,完成了3000億元規模的資產出售,清理了300多家公司,力圖讓海航重新迴歸航空主業。醒後的海航集團,也認識到舉債擴展帶來的危害。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迴歸航空主業的海航集團,還是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再次陷入危機。人們出行需求急轉直下,航空業成為了受疫情影響的“重災區”。

歷史又重演,這無疑讓海航剛剛開始得以轉好的現金流,再次遭遇更大的困境。

三、海航危機,大而不能倒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槓桿”二字於金融市場來說,是一種技巧和手段,但是過多的技巧和手段難免弄巧成拙。

對於民營企業的“接管”,主要依據則是《破產法》,破產程序啟動,由法院指定工作組接管企業資料,決定公司內部管理事務。

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金融機構的接管,大多都會走向原有機構的清算;而實業企業的破產,最終往往以重整告終。但此次海航集團的工作組進場,不同以往的“接管”,權力分野,耐人尋味。

2018年,海航集團年度營業收入為6182.93億元,而整個海南省當年的GDP為4832億元,在全國排名並不高,而海航憑一己之力,營收跑過了個一個省份。

因此,對於海南省而言,海航必須要救。

以海南航空為代表的航空運輸業務,美蘭機場和三亞鳳凰機場代表的機場服務業務,關係著地方民生,從保住核心資產的角度出發,肯定不希望海航集團破產。

回望17年前非典一疫,全年行業虧損28億元,五分之一的飛機停場,2020年的新冠疫情則讓中國民航業再度冰封,客流量不足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當時的海航,同樣危在旦夕,好在有海南政府出手增資,並在其後一路高歌猛進,直衝巔峰。無奈今非昔比,神通不敵業力,眾人各安因果。

尾語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該來的早晚會來,大風暴來了,船上的人,無一倖免。

海航的風雲三十年,或許就此落幕,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個“融資為王”的時代已經完全成為了過去時。

負債7000億!又一行業巨頭跌落,僅次於華為,國內民企排第二

同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優秀企業,海航如果能像華為一樣不瘋狂擴展,不去搞房地產,是不是會有更大作為?

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規律就是理性,就是常識。戰略上缺乏理性,容易衝動,認為在一個行業或一地成功,在另一個也能成功,而這一切,終將是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

喧譁熱鬧的背後,終究是悲涼一地,跌落從一開始便已註定。

2020年之後,海航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尋瑕記、華商韜略、銳公司、老九論財經、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