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項檢查已被國家叫停6年,可還有醫院在給孩子做

之前跟大家科普骨密度檢查,就有寶媽留言說讓說說另一個常見檢查——微量元素檢查。

注意!這項檢查已被國家叫停6年,可還有醫院在給孩子做

其實早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現衛健委)就已經明確提出:除非是診斷和治療某些疾病,否則各醫院均不能將微量元素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直到今天,微量元素檢查還很常見,後臺每個月都有寶媽在問微量元素檢查相關,從未中斷過。

為了這個本來可以不做的檢查,寶寶得多挨一針扎不說,寶媽還經常被檢查結果弄得焦慮擔憂,吃不好睡不香,這怎麼能忍?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把微量元素檢查這事,再掰開揉碎了跟大家說一遍。

常見的微量元素檢查方式能信嗎?

常見的微量元素檢查有三種:血液檢查、頭髮檢查、夾手指。

先來排除兩種不靠譜的——頭髮檢查和夾手指檢查。


注意!這項檢查已被國家叫停6年,可還有醫院在給孩子做


01 頭髮檢查

頭髮的生長需要時間,頭髮中的微量元素只能反映一段時間內的元素積累情況。

而且,頭髮中的微量元素也不能反映孩子整體的情況,用頭髮來檢測孩子的微量元素情況,是以偏概全!

另外,頭髮受外界影響大,洗髮水殘留、空氣汙染等情況都可能導致檢查結果不準確。

02 夾手指檢查

這種方式基本上都是母嬰店在用,這種測法純屬騙局,都不是準不準確的問題了,而是根本不科學!

早有新聞證實,母嬰店的微量元素檢查,都是瞄準了寶媽的錢包為賣保健品而查的。

注意!這項檢查已被國家叫停6年,可還有醫院在給孩子做

總而言之,這兩種微量元素檢查結果,不可信。

03 血液檢查

這種現在臨床上用的多,有采靜脈血和採手指末梢血兩種方法。採靜脈血的比採手指末梢血要靠譜一些,因為後者受到的干擾因素更多。

但是,即使是稍微靠譜一些的採靜脈血,也不能作為判斷孩子缺乏某類微量元素的判斷標準。

因為人體內的微量元素不僅僅是存在於血清中的,血清內的微量元素含量不能代表人體內的整體含量。而且,孩子近期的飲食、飲水量等會影響血清濃度,進而影響檢查結果。

所以,通過單一的抽血,得到的檢測數據不能完全客觀反映孩子微量元素的真實情況,不能盲目相信。

微量元素檢查

有存在的必要麼?

有必要!

但以微量元素單項檢查結果,來判斷孩子缺不缺微量元素是不靠譜的。


注意!這項檢查已被國家叫停6年,可還有醫院在給孩子做


因為要判斷孩子缺不缺某種微量元素,要根據孩子情況綜合多個參考項來看,微量元素檢查只是眾多參考項的其中一個而已。

如何判斷孩子缺不缺微量元素?

判斷孩子缺不缺微量元素,需要專業醫生進行膳食調查、人體測量、臨床營養缺乏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方法等一系列複雜的檢查和評估。

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單項檢查能確定的。

生活中,只要飲食得當,大多數孩子是不會缺什麼元素。以最常見的鐵元素和鋅元素為例:

01 當缺鐵時孩子可能出現的症狀

● 皮膚常呈現蠟黃色,嘴唇、眼瞼內、指甲處蒼白;

● 易怒;

● 輕度虛弱、容易疲勞;

● 不明原因的發熱及手足水腫。

預防方法

4~6個月:孩子吃輔食後添加高鐵米粉來補鐵。

6~12個月:除了高鐵米粉,還可添加紅肉泥、動物肝臟、血製品等富含鐵的食物。

PS:動物肝臟和血製品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防止汙染。另外動物肝臟一週吃上1~2頓,一次50克就夠了,多了可能造成維生素A中毒。

■ 1歲以上:此時寶寶飲食與成人基本一致,可以從更多食物中獲取鐵,如大豆、黑木耳、海帶、新鮮綠葉蔬菜、香菇等。

另外,維生素C有助於鐵的吸收,補鐵的同時,也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C的攝入。

02 當缺鋅時孩子可能出現的症狀

● 味覺障礙,偏食、厭食;

● 發育不良,矮小,瘦弱;

● 腹瀉;

● 皮膚乾燥,皮疹;

● 傷口癒合不良,反覆性口腔潰瘍。

■ 注意:孩子缺鋅的症狀雖然多,但都不特殊。

估計看了以上這些症狀,很多媽媽還是不能準確判斷孩子是不是缺鋅,畢竟這些症狀也可能是別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說孩子偏食是因為飯不好吃。

預防方法

注意寶寶平時的飲食葷素搭配合理,適當吃魚、肉、肝、腎及貝類食品,就可以滿足孩子每天對於鋅元素的需求。

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四類寶寶要額外補鋅:

注意!這項檢查已被國家叫停6年,可還有醫院在給孩子做

● 腹瀉的寶寶;

● 特定的早產兒;

● 腸病性肢端皮炎的患兒;

● 經專業醫生評估後缺鋅的寶寶。

要判斷是否缺微量元素,還需要醫生的專業評估,首先要通過兒童相應的臨床表現和特殊身體體徵初步判斷。

然後醫生會追問日常飲食的情況判斷微量元素攝入量,接下來如果有需要的話,會進一步測血漿或者血清微量元素等檢查,最終確診。

所以,寶媽別一看到寶寶不好好吃飯,就貿然給孩子補鐵補鋅,先想想是不是有其他原因造成寶寶出現這些情況。

如果判斷不了,就交給醫生判斷,在綜合各種因素後再決定補不補。

其實身邊有很多類似骨密度檢測、微量元素檢測的手段,它們本身可以作為醫學診斷的參考項,可如果被不合理利用,不僅讓寶寶白受罪,還讓媽媽空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