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讓“跌倒的靈魂”重新“扶起”,感動自己

人這一生,不知道要走多少路,經歷多少事情,有許多也許都已經忘記了,但總有那麼一兩件“小事”,讓自己跌倒的靈魂重新站立起來,感動並影響著自己的一生,讓其重新燃起希望,照亮人性的精彩。

1、靈魂為何會“跌倒”呢?

我手中的《吶喊》集,其中的《一件小事》就極富說服力。書中,我明白了魯迅曾經把“跌倒了的靈魂扶起來”的全過程。

可是靈魂為什麼會“跌倒”呢?

受大環境影響。早年魯迅受“文治武力”影響,辛亥革命之後軍閥混戰,爭權奪利、賣國求榮的政治環境以及民眾生活艱辛困苦的境況,發自肺腑的“吶喊”卻顯得格外無能為力。

受流言蜚語影響。從小受到衍太太等人的謠言、惡語中傷,心靈收到過極度傷害而變得逐漸冷漠,感覺靈魂深處到處都是“泥潭”。

“一件小事”,讓“跌倒的靈魂”重新“扶起”,感動自己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靈魂也曾有“跌倒”的時候,不過現在的“跌倒”與魯迅那時大不相同。

現在生存的大環境和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外部“汙染的環境”依然存在,比如“人心向善的環境”,造謠生事者、一些人想方設法謀求利益,人性在利益面前也會呈現出變態扭曲的身影,“牽絆”了靈魂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甚至讓自己的人性之美之善亦變得麻木,甚至有些冷漠。

舉個例子:

一個老人摔倒了,我們都不知道該不該去扶起。五、六十年代時,老人過馬路孩子們都會自覺的搶著上前去攙扶,那時候人心向善,沒有一點“彎彎腸子”,美的事物就像遍地盛開的花朵,人人呵護、人人培育、人人欣賞。

“一件小事”,讓“跌倒的靈魂”重新“扶起”,感動自己


現在的孩子心靈亦美,但是“被攙扶的人”就不一定美了。有報道,一個正在上學路上的孩子看見老奶奶摔倒了上前攙扶,結果被老人“訛”到,為此還對簿公堂,導致孩子心靈受到重創。生活中,一些心靈扭曲的人,把“碰瓷”還成了一種“職業”,為了金錢不惜傷害別人的靈魂和心靈,甚至有的人還會採取極端手段,故意傷害自己身體去“碰瓷”。

所以,當自己遇到這類情況被“無端糾纏”的時候,美好的靈魂就“倒下”了。

2、“跌倒”的靈魂該如何“扶起”?

“倒下”的靈魂真的還能再“扶起”嗎?

《一件小事》中敘述,魯迅在寒風中僱了一輛人力車到S門的路上,就遇到了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強調“一件小事”,就是再平常不過的,大家都可以遇到甚至看到的。

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冬季,那被大北風吹得“潔白的大道”,車伕跑得極快,就快要到S門的時候,“忽而車把上帶著一個人,慢慢的倒下了”。此時,車伕便停了下來。

車伕上前扶起跌倒的女人。這女人,花白頭髮,衣服都很破爛,“破棉背心沒有上扣,微風吹著,向外展開,所以終於兜著車把”。

這一段描寫,說明魯迅看得很是細緻,觀察到了民生的困苦狀況。不過,話鋒一轉,魯迅卻覺得這女人大有“訛”的意味:“我料定這老女人並沒有傷”。看看四下,因為天氣寒冷廖無人跡,覺得又沒有旁人看見,自己還有諸多事情要趕路,覺得這車伕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便對車伕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

然而車伕的表現讓他驚訝不已,甚至開始“仰視”:車伕攙扶起老婦,全然沒有聽到魯迅的聲音,而是朝“一所巡警分駐所”走去。

“一件小事”,讓“跌倒的靈魂”重新“扶起”,感動自己


此時的魯迅目瞪口呆。相比之下,他突然覺得這個車伕的行為讓自己汗顏。在寒冷的冬天,一個這麼需要銅錢去填飽肚子的車伕,竟然在快要賺到錢的時候,為了一個他認為沒有傷到任何“皮毛”、甚至是可能碰瓷的婦人還這般富有同情心,甚至他都聽不見自己的催促和“好心提醒”。

魯迅開始覺得金錢不是萬能的,善心善行和金錢毫無關係,它能讓一個人只看見、只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般專注的善心善行讓他發現了自愧不如,開始仰視這個背影,“覺得他滿是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這種自愧不如深深的觸動了心靈,心靈再傳遞給靈魂,讓“跌倒”的靈魂覺得自己必須站立起來。

於是魯迅覺得不能就這麼“一走了之”,要對這份心生的敬仰予以“鼓勵”。所以,當分駐所裡走出的巡警說:“你自己僱車罷,他不能拉你了”的時候,就“沒有思索的從外套袋裡抓出一大把銅元,交給巡警,說,請你給他。”

讀到這裡,我看到魯迅“跌倒”的靈魂已經被這種感動和仰視“扶”起來了,當你覺得內心裡有一種背影需要“仰視”才能看見的時候,就是一種靈魂信心的“重拾”、一種乾涸心田的滋潤。

這,便是“跌倒”的靈魂,被一件小事的“光照”扶起,就像被狂風驟雨摧殘的玉米地,看著眼前的一片倒伏,特別需要風和日麗和陽光的照耀,而光照的力量則是這最溫暖的“手臂”。

“一件小事”,讓“跌倒的靈魂”重新“扶起”,感動自己


3、一件讓靈魂感到“羞愧”的小事,足以讓其反思並重新“站立”起來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從肉體到靈魂。身體跌倒了可以爬起來,但是靈魂“跌倒”了就會難以“扶起來”。

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小細節、小事情,就是那些容易被自己忽略掉的,當你認真觀察並細心發現的時候,就會從中尋覓到或者被“靈閃”到自己暗淡無光的內心,甚至認為“已經死亡的”、無可救藥的,會被“一件小事”的火花重新燃起,即使是微弱的光亮都會感動到自己。

比如,魯迅這許多年,讀研了那麼多的書籍,想來卻也“背不上半句了”,而唯獨這一件小事始終浮現在腦海,越來越清晰,“教我慚愧,催我新生”。

有時候一件小事,真的就是一道閃電、一束光,讓“跌倒”的靈魂感到羞愧,並看清楚前方的路途。而這光亮的東西,亦是最溫暖的手臂,無形但卻是感覺真實存在的手臂,慢慢把“跌倒的自己”攙扶起來。

“一件小事”,讓“跌倒的靈魂”重新“扶起”,感動自己


認真回想,我自己也曾被“一件小事”感動過,羞愧過。

我是個很有同情心的人,曾經竭盡所能幫助過一個困境中的人,但是沒有想到此人“風光”後卻將我一路中傷。我為此發誓再也不要上演“農夫與蛇”的悲劇。

後來,我們這裡一個小女孩不幸患了白血病,街道在為她捐款的時候,一個“特殊的”身影觸動了我。這是一個拾廢品的老人,步履蹣跚,雙手佈滿裂口,看起來感覺是一個挺“埋汰”的人,因為身上有股“難聞的味道”,大家在排隊時似乎有意識的與其保持著距離,但是他卻毫不在意。

我在與他“保持距離”的時候,就覺得有著一種“羞愧感”。至今自己內心依然有一片溫暖的地方,依然會滿眼善意的同情、喜歡身邊那些善良善行的人,和這個“身影”不無關係。

小結: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個道理,心靈是明白的,可是往往靈魂會沉默不語。

沒有真正受過傷害的人,是不會知道靈魂為什麼會沉默的。靈魂的沉默,說不想說,是因為“依然倒在地上”,當你回過頭想去“扶起”時,卻難以如願。因為靈魂不僅淚流滿面,在風中的身影也顯得有些孤單和凌亂。

只有心靈通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對身邊一件小事的詮釋解讀,也許才能夠觸動它,它會從中獲得啟發和感悟,自己悄然的“站立”起來。

所以,我們要認真思考、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現美的風景、美的事物、美的心靈,當這些樸素的東西讓受傷的靈魂自己也覺得慚愧的時候,它就會有全新的認知、全新的開始。

當你全新開始的時候,你也許會為做這樣一件有意義的小事而深感欣慰。

“一件小事”,讓“跌倒的靈魂”重新“扶起”,感動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