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西北为何逐步成为了荒漠?原来是怎样的?

仰望802315


中国的大西北为何逐步成为了荒漠?原来是怎样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人们常说的“大西北”、“小西北”分别包含哪些区域。

我们都知道,一般而言我国分为七大地理地区,分别是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其中西北共包含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这五个省区,而“大西北”则是除了西北五省区以外,还包含了内蒙古的一部分,“小西北”则是特指陕甘宁这三个省区。

前面小地讲到了沙漠的形成其决定性因素的是气候环境,这就好比在我国的江南地区,由于降雨丰富“插根筷子就能发芽的”的气候环境,是很难出现沙漠的,但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类的不合理因素则会造成草场或森林的退化,进而加剧荒漠化。

我国的荒漠化面积较大,其中仅沙漠和戈壁的面积之和就达128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70万平方公里,戈壁58万平方公里),占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8还多,与乍得共和国的面积相当。

另外,我国的八大沙漠(面积从大往小排,单位为万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沙33、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4.88、巴丹吉林沙漠4.7、腾格里沙漠4.3、库木塔格沙漠3.49、柴达木沙漠2.2、库布齐沙漠1.39、乌兰布和沙漠1)总面积就达55万平方公里,占了沙漠面积的约78.51%,可以说我国的沙漠主要集中在这八大沙漠中。

从我国的沙漠分布图不难看出,我国的沙漠基本上全都分布在200毫米等降水线以西,而这一地区之所以降雨稀少,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距离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弱,我国的大西北地区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之一,由于夏季风长途跋涉水汽逐渐减少,因此降水偏少;

其二,地形的阻挡作用,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南面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向内陆地区的深入,而且在昆仑山脉、祁连山脉等的阻挡之下,进一步削弱了西南季风的影响;二是阿尔泰山、天山等则阻挡了北部水汽向南输送;三是受帕米尔高原的阻挡,西风环流以及由于青藏高原阻挡而形成的西风带北支流翻过帕米尔高原之后形成焚风,由于水汽升腾难以形成有效降水。

我们都知道,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质运动活跃,地球上曾出现过多次陆地变海洋、海洋变陆地的现象。尽管我国的大西北现在是属于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在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没有隆起之前是曾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我国的大西北一般是干旱少雨的代名词,其实西北地区的戈壁、沙漠除了包含狭义上的西北五省以外,也包含内蒙古、外蒙古的部分区域,而形成荒漠的直接原因就是降水量少,以及海拔比较高。关于大西北原先的景象,目前只能凭借地壳变化以及生物化石等因素去猜测,具体是什么样的地质地貌没有直观的解释,不过有证据表明西北地区在3亿年前,很大一片应该是辽阔的海洋,与南欧、西亚、北非的原始海洋是相联通的,而在2.4亿年左右,古地球板块开始分裂漂移,最终印度板块向北撞击了欧亚大陆板块,逐步形成了青藏高原,而大西北的气候也受青藏高原直接影响。
地球上的降雨循环都是海洋蒸发以后的水分子向陆地移动后,遇到冷空气而凝结成珠降落地表的过程,在水分子向陆地移动的过程中,不但受高山遮挡影响,也会随着内陆纵深而衰弱。我国西北从地球陆地、海洋分布的情况来看,处在内陆深处,来自东部太平洋的降雨云层很少能够这么深入,也冲不过第二阶梯的高海拔阻挡,而来自南部的印度洋降水云层由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这使得西北持续干旱,最终形成沙漠或者戈壁。虽然西北也有很多地方植被茂盛、水草丰美,比如新疆伊犁,但那是因为天山山脉独特的地质走向,如同一个喇叭一样接受北大西洋的气流,以及天山山脉自身冰川融化,降雨独成一体而形成的。北大西洋气流向东很少能冲过天山山脉,所以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都干旱少雨,形成的都是干旱的戈壁滩、沙漠,甚至内蒙古西部,整个外蒙古都是如此的环境。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我国西北地区也不是完全的荒漠吧,虽然西北地区沙漠地貌确实多,我国大部分的沙漠,也都集中在西北。

但是西北地区也是有植被的。我国的草地资源也基本都分布在西北。

但西北的确降水比较少,气候干燥。从干湿地区的划分来看,西北地区大多数地方,以及内蒙古、西藏大部,确实是属于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范围。

气候干燥,很重要的表现就是降水少,而降水量的多少,对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上体现的很明显,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地方,年降水量基本都不足400毫米,南疆盆地、新疆东部、青海西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一些地方,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些地方一年下的雨可能加起来,还不如华南某些地方,夏季时一天的雨量大。

西北地区之所以降水少,还是和我国的季风气候有关。我国是非常典型的受季风影响的国家,冬季风偏北气流影响下,干燥寒冷,夏季风则是偏南风往大陆上吹,来自印度洋、南海的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中东部也会自南向北,陆续迎来一年中的雨季。

对于中东部地区来说,夏季风带来了一年当中大部分的降水。但夏季风也有无法抵达的地方,比如说西北。。。由于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夏季风是很难输送到西北地区的。另外青藏高原的大地形也起到了阻挡夏季风的作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而水汽大多都集中在3000米以下的低空,翻不过高原,自然也无法带来太多的降水。

不过呢,虽然来自南边海洋的水汽没办法抵达西北,但大西洋的水汽却能够抵达新疆。新疆的伊犁河谷其实每年降水量还都可以,下图中蓝色的部分就是!

大西洋的水汽能够借着西风,抵达伊犁河谷,加上这里的地形原因——天山山脉夹着,形成了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口地形,正好能接受水汽,所以这里算是西北地区比较湿润的地方了~只不过大西洋的水汽最多也就到这里,没法再往东走了。

最后,关于荒漠化这件事呢,原因也有两大块。

一方面是气候的变化,比如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加剧,大风多,植被退化等等。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多多少少有影响,过度的开垦、放牧,对水资源、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等,都会导致荒漠化程度加剧。

气候的自然周期变化我们可能没办法控制,但作为人类自身的话,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还是应该要做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欢迎评论关注转发。


不吃肠的大肠


中国的西北部为什么会逐渐成为荒漠?主要还是地球的气候变化。新疆啊,还有内蒙古西部啊,甘肃啊,这块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很干旱的,为什么会干旱呢?那片地区在数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一个高原,处在大陆的最深处地带,南边有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印度洋的台风,滋润的空气进不来,东边的太平洋台风也刮不到那里,西北地带历来干旱,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

新疆的地区啊,我们发现一些古迹,比如说楼兰古城,营盘遗迹,几千年前,这里曾出现过些文明,可以看出来这些地区原本是不干旱的,为什么今天会变干旱了,不适合人居住了呢?主要还是气候的变化,这个地区越来越干旱,几千年前跟现在,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这是自然的规律,地球每天都在变得衰老,就像人一样,从一个健康的身体变成了一个不健康的身体,最后衰竭。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科技的发展,造成了大气的污染,大气的污染会起到温室效应的作用,温度升高,原本就很干旱的地方,水分蒸发,环境就会更加的恶劣。人类发展,人口膨胀消耗资源太大也是加速环境恶劣的一个原因。

保护环境,就要从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就要教育起,地球就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不要在未来不久,毁在我们手里,毁灭人类的,并不是地球的环境,而是我们自己呀。


我来自宇宙星辰


跟很多沙漠不一样,中国大西北的沙漠,尤其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已经是历史悠久。

如下图所示,就是中国的沙漠分布,其中最大的那个部分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所以说大西北的沙漠基本上就是指的这片沙漠。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沙漠的年龄都很小,比如说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虽然250万年前这片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沙漠,但是直到3000年前,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大片土地还是绿洲,所以现在的撒哈拉沙漠的历史很短。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一样,这片地区大概在3000万年前就已经是一片沙漠了。


可以说,中国西北的这一片地区天生就应该是沙漠——这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如下图所示,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一下中国的地图,就会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实际上躲在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后面,就像是站在一堵厚厚的墙后面一样。

每年七月的时候,会刮“西南季风”【如下图所示】,这个时候印度洋的水汽就会在这股风的带动下向亚洲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滋润大地。但是,偏偏因为有青藏高原的阻挡,所以这股水汽根本就没有办法到达青藏高原背后的塔克拉玛干地区——整个东南亚一带都是雨水充足,唯独过了青藏高原之后就是一片干旱。

没有水,就是西北地区一片荒漠的本质原因——而且这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造成的,因此在很久很久之前,这里已经是一片沙漠了。

所以,在可见的未来中,除非人类有办法把整个青藏高原夷为平地,或者建立一个有一千个南水北调工程那么大的“东水西送”工程,把大量的水输送到西北地区,否则这片沙漠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大西北是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方,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约为接近一亿人左右,大西北在全国代表的是干旱少雨,气候比较极端的地方,大西北所属我国内陆地区,土地面积为304万平方公里,全国主要的干旱戈壁和沙漠都集中在这里。

中国的地势是南低北高西高东低,地势低的地方环境比较好,雨伞充沛适合生存,主要原因是河流走向以及气流的影响导致的结果,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是常年极度干旱的气候,自然环境非常的恶劣,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相对于南方来说西北地区的的确确是气候非常的严重。

当然这个主要还是因为自然地理的原因和一些人类过度活动导致的原因的结合,在几千年来大西北地区一直也基本上都是干旱的,但是相对于现在来说,要总体好上不少,古时候虽然也有大量的人类生活在这些地方,但是人口基数和生产力其实都不足以造成太大的破坏,最多也是相对性的而已。

现在不一样了,人类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步,人口大量的增加,导致了当地环境压力增大,加上人们要生活在这个地方,过度的以破坏环境的代价来维持人类生存的需要,造成的环境的破坏没有了一个度,最后造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不得不说大西北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跟人类活动有非常大的关系。

大西北地大物博,除了干旱少雨其他方面都是非常好的,这个地方的耕地有超过两亿七千万亩,人均耕地3.09亩,是全国平均的两倍,人均拥有土地56亩是全国人均的4.75倍,拥有草地9.82亿亩,拥有林地2.12亿亩,这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许多矿产的主要来源地,西北的矿产预估以勘探发现的资源价值在33万亿元以上。

其中煤炭资源拥有量超过3000亿吨,占全国的30%左右,石油储量约五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3%左右,天然气储量超过4000亿立方米,占全国储量的55%以上,还有钾盐的储量占全国的97%,这是化肥的主要原料之一,可以说大西北是我国的聚宝盆,地底下埋藏有大量的财富。

由于这个地方环境和周围地势的影响,大西北地区的每一年降水量非常的稀少,地表水量只有2200亿立方米,只是占了我国水量的8%,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不少地方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是典型的半干旱干旱地区,部分地方降水在十毫米以内甚至常年不下雨的现象。

大西北干旱的原因之一就是地理位置的原因,由于地处内陆,离海比较远,海上的水汽被周围的高大山脉阻挡无法达到内陆,这里能阻挡水汽暖湿气流进入,有秦岭阻挡了南方暖湿气流北上,加上西北地区原本就处于高原地带,南方的暖湿气流到达不了这里,而且在西南方向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没办法进入西北地区形成降雨。

再者由于人类过度的破坏环境,开垦土地以及砍伐树木和放牧,导致了环境变坏,植被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非常的严重,人类活动的区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导致地表河流的水减少,地下水被大量抽取导致地下水下降,使得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水分不足,植被大量的死亡,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了现在大西北干旱和恶劣的环境,可以说地理环境是一个原因,人类大量破坏也是一个原因,好在现在已经开始了治理,已经控制了恶化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最大的安慰。


无法超越的足迹


我国的八个大沙漠几乎全聚集在我国的西北部与北部,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到巴丹吉林沙漠,如↓图一,且面积最大的沙漠为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然后依次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沙漠、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吉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柴达木沙漠。在这八大沙漠中有几个在盆地中,比如柴达木沙漠在柴达木盆地,塔克拉玛沙漠在塔里木盆地,古尔班通古他的沙漠在准噶尔盆地中,这些盆地都聚集在华夏西北方向,其余的沙漠都是平原或高原形成的都在华夏北部。按理来说这几大盆地四周都是海拔极高的高山,山上部长年积雪,就算湿润的季风不容易到达那里导致降雨量减少,这几大盆地也应该是河流满布、绿树成荫或者水草丰美、湖泊荡漾,可为什么却成了今天的这副模样呢?这些由西往东的沙地简直贯穿了中国整个北部,实在是可惜。

我们的这些沙漠最主要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通过观察我国地图,我发现我国西北部的山脉不仅海拔很高且都是东西走向,比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阴山,最后在东北部又来了个南北走向的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如图二,我们的沙漠就夹在这些东西走向的山脉之间,最后结束在南北走向的山脉之西侧。西北方向的这几列东西走向的山脉无形中已构成了两条长长的深深的西高东低的干冷风巷,如果我们的西北部边界的天山是封闭式的还好偏偏他分成了几乎平行的三列,且海拔极高的塔里木盆地西侧也撕裂开了一条深深的长长的口子,口子旁边是耸入云霄的昆仑山和天山,如下图三、四、五、,而这是最致命的,强烈的西北风长年累月从这里呼啸而下,经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的风巷直驱而下,它们一路摧枯拉朽直到横列而出的大兴安岭和太行山。也正因为长期受强烈的呼啸而下的西北干冷风的影响,我们的北部由西向东逐渐沙漠化,越靠西越严重,沙漠化程度由东往西逐渐增大,风沙走向一路往东。可见得我国西北部的沙漠形成主要原因是来自西北方向的大风。

那么我们的沙漠状况历来如此吗?据考古证实这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首当其冲的处在风口的塔里木盆地在历史上确实是河流满布、绿树成荫,水草丰美且湖泊荡漾,人类在此活动的历史不少于6000年,直到公元五世纪才消失,最末的古城遗址就是楼兰古国。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出了距今6000年以上的各种石器,且在楼兰古遗址旁发现好多至今未腐烂的木料。考察人员还发现地下水储存丰富,古城遗址无数。这里曾经有过12000平方公里的湖泊即罗布泊,直到1972年才完全干涸。

这么说来塔里木盆地沙漠化并不久,也就是说塔里木盆地西测的大风口是后来裂开的,要是由来就有那么这里曾经就不可能是绿洲。那么它是怎么裂开的何时裂开的呢?这在我们的古文献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很多的古文献都记载着一个故事,即共工氏部落首领与颛顼争权时曾怒触不周山,导致山崩地裂,且西部蓄水直泄导致黄河流域一度泛滥。这不周山就是天山,如图三,盆地西侧有一条细缝海拔远远低于两边,这就是塔里木盆地的大风口,也是共工触裂的口子,因为当时共工被赶出中原而发放到幽州,这在《淮南子地理训》中有记载,其中也记载了不周山就在这里),大概为了报复为了让洪水毁灭中原,他试图打开风口让大风吹融冰雪且掘开罗布泊让蓄水由西往东泛滥而下从而淹没中原,然后再让北土随风而化。如果是为了报复他的确达到了目的。

当然我们先不管这不周山之口是不是他撞的且是用什么技术撞的,既然这是造成我们北部各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如果也用先进技术把这风口堵上是不是会从此减缓北部的沙漠化甚至结合绿化再返回绿洲呢?要是能行的话我们等于多了三分之一国土。







仰望802315


我国大西北地区的荒漠不单单指沙漠,还有戈壁、盐漠、高山冰漠等,就面积来说沙漠最大,戈壁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等,其它占的比例要小些。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又远,夏季风又难以伸入,得不到海洋的调节,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恶劣,荒漠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主要是受干旱与风力作用等因素影响,其次还有地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等。

看上图,我国西北地区呈现这种地貌特征:阿尔泰山山前戈壁----河西走廊沙漠区-----黄土高原区,粒径由戈壁、沙漠、黄土变得越来越小,这样的分布规律只是能由于风力的重力分选作用而形成的。在阿尔泰山南麓地区,岩石裸露,白天曝晒,夜晚低温,岩石热胀冷缩发生崩解破碎,形成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这此大块岩石再进一步风化,变成了大小不一的颗粒,风力作用把一些细小的颗粒吹到更远的地方飘落,堆积在一起,经过重力压紧,形成黄土高原。粒径次之形成沙漠,最后我们看到戈壁~沙漠~黄土这种有规律的地貌分布。

看上图:既然沙漠主要是由于风力作用形成了,为什么这些地区风力这么大呢?这与青藏高原有很大关系,我国大西北所在的是中纬度西风环流地带,受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把西风环流分为两支,北支急流沿着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吹向东部,把沙漠中细小颗粒的尘土吹起来飘落到黄土高原沉积。同时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春秋冬多盛行东亚季风,与北支急流合在一起,加大了风力的作用。此外河西走廊处在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地形因素的影响也加大了风力作用。三方面的因素就使这一带的风力比较大,风向又比较稳定,经过成千上万年累积作用就形成了我国大西北的荒漠地带,如河西走廊沙漠地区,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甘肃戈壁滩等。

事实上我国西北地区,多盆地地貌,青藏高原没有隆起之前,很早是一个浅海沉积环境,海洋生物繁盛,经过地壳变迁,形成了很多大的油田,如北疆的克拉玛依油田、南疆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这些都证明很早以前不是现在的干旱环境,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这里变成了封闭地形,才演化成今天的荒漠景观。6


地理纵横


远古时,河南有大象,陝北有竹林,气候温暖湿润,后来气候变了,加上千万年的战争,人口的消耗,所以水土流失,降雨量大大减少,各种因素,大自然被彻彻底底破坏了。


赵教授备用


中生代的地球是浅海环境(这个环境和之前的地质变化也是小行星撞击产生的)。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环撞击地球导致地台活化,地轴倾斜,陨石坑连接形成环太平洋断裂带和特提斯构造域。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断裂带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接处。

由于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的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的二氧化硅以逆掩为主,所以在新疆和内蒙古西部有大沙漠。

事实上,沙漠与陨石坑是对应的,有陨石坑就有沙漠。例如我国台湾岛也有小型沙漠;而巴西的沙漠由于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的顺推,沙漠在水里。

(下图:四川盆地是白垩纪陨石坑,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榆林沙漠等等都是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里形成的地质构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