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威史


明治维新后,原来的武士-商人-农民这样的社会格局完全改变了。因为全盘西化,武士突然发现没有了地位,农民因为各藩被撤失去了封建主保护,很多还失去土地,社会变得极为动荡。

日本向西方考察回来,认为工业化是全盘西化的经济基础。要工业化同时稳定社会,同时满足未来扩张的需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军队和军工有关的工业,武士(包括武士道)可以在军队中得到继续生存,无业农民也可以进入工厂。而原来辅助天皇夺权的商人阶级也需要继续增加利益,发展工业就成为必然。许多大家族就是在这个时侯借助政府的力量发展起来的,例如三菱三井等等。

当然大力发展工业自然造成对资源的渴求,日本发动侵略就成为必然。

不过经过对马海战,日本战胜俄国,日本发现自己的军工加军队模式是成功的,于是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中国的赔款以及台湾的割让都让日本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继续发展。

一战之后,日本发现自己有机会取代德俄在远东的地位,更需要增强自己军队的实力,它的工业就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日本民生还很穷,无法消费大量的工业品,出口又没优势,因此他的工业发展不是以发展内部民生需要的,主要是为军国服务。如果要继续往这些工业投入,就只能大量使用军队,军队掠夺资源来进行投入和补充。这就造成一个循环。

当然这个循环在二战就把它打断了。

二战后日本的工业设施基本丧失,但他还是保留着技术和经验工人的,因此当美国出于韩战的需要,在日本建立工业用以支持韩战时,日本可以很快就恢复自己的工业生产,而且这时为了打仗,美国投入设备和技术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对各大日本家族的战争罪行全都放过了。这个阶段美国扶持的工业虽然出于军事目的,但有不少是作为后勤物资的生产,这些东西换个样子就是消费品,这对日本的民用工业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所以说没有美国的扶持,日本战后的工业发展就不一定那么顺利。

当然有一点很重要,明治维新后日本给整个国家推动的全民教育是战前战后工业发展的很重要的因素,这保证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恢复速度。当然是我大清朝在扶持。日本之前把大部分财政收入都用在了军备上,在甲午战争时已经打到快要财政崩溃了,天皇都带头一天吃一顿饭来激励士气。可是咬牙打赢了战争,两亿两的白银啊,加上能取得了在中国内地办厂的权利,一下子就发达了。日本在二战时1942年已经有25艘航母,其中19艘被击沉,毛主席他老人家告诉所有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不无道理,国人都应警醒!









大V路过


应该说日本是现代最早意识到航母巨大作用的国家,也是首个将航母大规模用于实战的国家,最早从1911年日本就开始了航母的研制。对比时间大家会发现,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是在1903年12月17日上天的,这个时期对于飞机的应用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更不用说航母了,因此不能不佩服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开拓进取精神。

1922年日本建造了“凤翔”号航空母舰,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建造的航空母舰,截止到二战结束前日本总计拥有25艘航母(战前10艘、战争期间新建及改装15艘)。这里面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凤翔号、赤城号、加贺号、瑞凤号、龙凤号、大凤号等,

日本经过明治新后多年经营,在上世纪20年代已经成为和英美同级的强国,列强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公约》中,限定了英、美、日、法、意五国新建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不能超过23000吨,而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也不能超过33000吨。按这种标准计算,日本可以拥有的航空母舰总吨位被限制在83000吨以下,因此就有了改装现有大型舰船情况。

条约是表面的具体各国还有很多应对手段,日本海军战前就曾资助民间航运公司建造大型邮轮,预想在日后能征用并改造为航空母舰。因此,日本联合舰队在二战时期拥有了大量经过改装或改造的航空母舰就是这种方式下的产物,也是日本能拥有大量航母的基础。

日本之所以能拥有这么多航母,除了上面所说的寓民于军偷梁换柱的手法外,还在于日本是一个岛国经济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再加上日本制定的北上南下等扩张政略,原定计划就是获取资源必须有海军的强力支援,所以日本二战军费大量投入到海军中,也就有了陆军海军争资源的笑话。纯粹就是黔兵穷武式的自嗨之路,最终国力耗尽在美国大力打击下该沉的沉、该停工的停工。


河东三叔


这是讽刺日本吗?日本二战时候勉强也就造出二十来艘航母,其中多数都是商船改建的护航航母。


建好的大型航母只有大凤、云龙、天城、葛城、信浓这五艘,勉强还算上隼鹰和飞鹰两艘改装中型航母。最要命的是,建好的五艘大型航母,有四艘是1944年以后才下水的,根本已经排不上用场了。



日本为了拼命造航母,其他军舰的建造几乎全都被压缩。整个太平洋战争,没有造出一艘重巡洋舰,轻巡洋舰只服役了五艘(其中四艘还是战前开工的),战列舰只有“大和”号和“武藏”号服役(都是战前就下水了)。


驱逐舰算是日本方面战时重点建造的,也只是建成了49艘,还不如美国的航母造得多。


所以说,日本能建造这么多航母,实在是因为把产能全都投入在这方面了。其他军舰甚至陆军的武器都被严重压缩了。(陶慕剑)


博物馆的狐狸


日本是二战时期的三大海军强国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曾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一度打的美国人毫无还手之力。日本能够在二战初期力压美国,主要依仗的就是其庞大的航母力量。珍珠港事变前,日本是世界第一航母大国,航母数量比美英都多。珍珠港事变后,日本继续狂造航母,航母成为了日本海军对抗美国的主要力量。那么二战时日本为什么要狂造航母?其实是被美英逼的。



当时的航母不受重视,各国都把航母当成辅助舰只,所以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得了81000吨航母吨位的配额。因此日本决定充分利用这些份额,把多余的部分主力舰改装为航母。这样一来既可以弥补主力舰吨位限制的不足,还可以省钱,因为航母的价格比战列舰便宜多了,一艘战列舰起码能造2艘以上的航母。其实日本也不想造航母,当时日本也同样保持着大炮巨舰的思想,造航母也是没办法的事。就这样加贺、赤城两艘战列舰被改装成了航母,两艘航母耗费了54000吨的配额,加上之前的凤翔号耗费了7000吨的配额,日本只剩下了2万吨的配额。为了充分利用配额,日本又压缩航母吨位,捣鼓出了两艘小航母,一个8000吨的龙骧和一个12000吨的苍龙,这样一来日本用8万吨的配额造了5艘航母。日本的大部分主战航母还是战前完成的,战时,尤其是战争后期,因为受到美国的战略轰炸和本国工业基础的限制,造得挺少的。 大部分都是用原来准备造战列舰和巡洋舰的舰体改造的,所以造得速度比较快。这有可能是认为日本造的多的原因。其实这些改造的产品质量一般。日本在二战时参与作战的航母共有23艘,这些航母有自行研发的,也有以民用和商用船只改造的。



实际上当时货船上面铺个木板都能叫航母,可不是好弄么,而且当时的战斗机都没有现在战斗机的挂弹量大。二战时舰载机凭借自身动力就能从航母上起飞,而且小巧玲珑,运作简单,兄弟们加把劲啊就能推走了。现在这空重十多吨的,实在不是那个年代的战斗机可以比的。

甲午战争战争爆发前,日本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凭借着英国的大力支持,日本先后击败了清朝和俄国,成为了亚洲地区唯一的列强。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陆军的发展基本停滞不前,但是日本海军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日本海军最早的老师是英国,但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在航母发展上却反超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航母的概念开始出现,英国为了保持海上优势,率先开始了航母的建设。



然而英国的第一艘航母还没有建设完成,日本的航母就已经抢先下水服役,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的头衔被日本的“凤翔号”夺走。之后日本海军发展速度迅速,成为了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的国家,虽然日本的整体海军实力不如英美,但是日本的航母实力要强于英国和美国。因为日本拥有建造航母的技术和经验,日本在二战前后建设了很多高质量航母,日本的信浓号航母吨位超过7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除了日本拥有建造航母的技术和经验外,二战时期的航母也比大批量建造。二战时期航母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不是太高,日本建设25艘航母,主要是因为时间不足和资源不足,假如时间和资源充足,日本建造的航母数量肯定会更多。而现代航母一般国家根本养不起,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只有11艘航空母舰。


经常用了


对于这个问题,不妨想想日本为什么能造那么多战列舰,日本能造那么多航母丝毫不足为奇。

从今天的海军角度来看,航母是十足十的大杀器,是舰队的战斗核心,相当的昂贵和复杂。然而二战爆发前的观念却不一样,那时候人们给航母的定义是——新型的海军廉价解决方案。

在大炮巨舰者们眼里,航母是个很可笑的东西,许多巨舰派对航母嗤之以鼻,丝毫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用,虽然航母派随之也不断发展,但他们终究影响力不足,这让航母的发展长期营养不良。

不过日本却不一样,这个国家一直以来将自身定义为“追赶者”,在不断吸收列强营养的同时,他们也会捣鼓些“弯道超车”的东西以缩短差距。作为海洋国家,日本很早就将目光投射到航母的发展上。

事实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进行航母设计的就是日本,1918年英国用邮轮改造“百眼巨人”,并于1918年开工“竞技神”后,日本紧跟其后,于1922年抢先建造出了“凤翔号”航母,成为人类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对航母的重视可见一斑。日本海军的发展思路非常符合“以正合以奇胜”的兵法,既要战列舰等大炮巨舰,也要航母这种新锐的“廉价解决方案”想方设法的“弯道超车”。

当然,这里面其实也有日本海军派系与陆军派系的斗争因素在内,相比起其他国家大炮巨舰主义者与航母派的斗争,日本海军虽然也有这方面的阻力,但他们的主要矛盾却是陆军,两军都建设了自己的航空兵部队,谁都想把自己整成个“高、大、全”的全系统制霸单位,这反倒促使了海军的航母建设,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大规模的空军。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日本实际已经从战略上完全接受了航母,并拥有了一系列海军航空兵的配套的使用经验,航母在日军中的地位也从“廉价解决方案”变成了“重要决战兵器”,在与中国的屡次战斗中,日本人对航母的使用经验不断提升,也不断刷新着对这种兵器的认知,尝到甜头的日本人当然会继续加大航母的建造,何况这东西真的比战列舰便宜和好造。

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本的航母舰队就绽放出超强的战力,他们干掉了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然后回军南洋,一口气干掉了英、荷、美、澳、新组成的海上联军,英国人连续从本土组织了两次“Z舰队”试图反击,却连续让日军的舰载航空兵打得全军覆没,日军航母成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存在,更让部分原本持悲观态度的海军将领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以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米内光政等为首的铁三角本来极力反对向美英开战,结果航母居然给了意外之喜,让日军迅速拿下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大部分区域,还打得美英溃不成军,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必须大大的造航母!造最大的航母!

在航母带来的巨大胜利面前,航母成了日军的主心骨,不光有战舰被拆了改航母,海军还将制造战列舰的大批资金资源都转为发展航母,甚至不惜与陆军公然抢食,撕破脸的挪走大部分钢铁资源,以至于陆军大骂“海军把造坦克的铁都拿去造船了”。

海陆矛盾还催生了另一种神器的产物——日本陆军为了争口气也跑去造船,还造了不少,日本海军的船只总吨位是150万吨,而陆军却有210万吨,甚至专门有高达18万人的“陆军船舶兵”,所以为了马鹿之争,什么潜艇啦、航母啦陆军也干脆也就给造了。

日本陆军建造的航母叫“神州丸”,早在1934年12月就完工了,有8100吨的满载排水量,不过这艘船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更接近一艘“两栖攻击舰”,它能携带大批兵员作战,能搭载大量作战炮艇和50艘登陆舰,飞机只能搭载12架。

因为“神州丸”在登陆战中表现的出色,它引起了海军的注意,陆军开始还骗海军这是“放马的甲板”,后来与海军凑一起开始研究“舟艇航母”,这项计划于1942年展开,双方约定共造16艘航母,然后对半平分。不过“舟艇航母”计划最终只造出了一艘9000多吨的“秋津丸”号,然后就在打打骂骂中拖黄了。

秋津丸还有几艘姐妹舰“熊野丸”、“饶津丸”、“时津丸”,其中“熊野丸”服役到终战,“饶津丸”则干脆被日军又改成了运输船使用,“时津丸”没有建造完工,战后成了货船。“秋津丸”最惨,1944年被美军飞机炸得粉碎。

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中建造那么多的航母,可以说与其重视航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日本这个海洋民族对战舰发展的嗅觉确实比较灵敏,他们不仅抓到了航母发展的先手,还由此发展型的开创了两栖攻击舰的雏形。再加上日本当年雄厚的造船实力和以海洋战略为主的战争背景,他们造出海量的航母并不奇怪。


王司徒军武百科


第一,日本是航母技术的开拓者,英国人最好的学生。

第二,二战时代的航母和今天的航母不可同日而语。

英国是个很厉害的国家,虽然他们的军队不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很有一套。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是一战时的英军发明的,而世界上第一艘标准航母“竞技神”号就是英国人发明的。


当时还是舰队决战时代,战列舰带着巡洋舰在大海上搜寻敌人,双方见面决战,比拼谁的舰炮多、口径大、航速高、主力舰多。

所以航母出现是个跨时代的举动,和坦克改变了陆战一样,航母改变了海战。

日本陆军师从法国,后又师从德国,而日本海军一直师从英国,当然,几乎全世界国家的现代海军都是师从英国。

所以日本在英国发明航母之后也很积极的制造航母,毕竟其作为岛国是必须要争夺海权的。

1910年英国人在巡洋舰上尝试起落飞机,1919年竞技神号下水,而直到1924年这艘正牌航母才服役。而日本人的“凤翔”号航母1922年就服役了,可见日本人对航母的重视和研发之快。

日本人从古至今都是非常善于学习强者的民族,英国航母空袭意大利塔兰托,成为了日本航母空袭珍珠港的教材。

虽然日本是亚洲当时唯一的工业国,但是日本毕竟是个资源不发达的国家,像美国那样下饺子似的出产航母是不可能的。(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生产航母比为29:147)

所以那个时候航母一无法与现在的航母成本相比,二是可由战列舰、巡洋舰甚至商船改装。

比如说赤诚号和加贺号航母就都是由战列巡洋舰改建而成,信浓号航母是大和级战列舰中的一艘改装,最上号航母是由巡洋舰改装,而飞鹰和隼鹰两艘航母更是客船改装的,二战可以,你放到今天商船改一艘,上阵就是送死。



然而日本人对美开战前的十艘航母,是攒了几十年攒出来的,不止靠侵略而来的物资,甚至压榨本国国民,才攒出这一份家当,面对英美庞大的生产力和无穷无尽的资源,攒出来的舰队最后只能走向毁灭。


历史区的旅法师


日本在二战时期共有25艘航母,其中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共建造了10艘航母,二战爆发后日本又建造和改造了15艘航母。二战时期日本能够拥有这么多的航母,一方面是因为二战时期日本的造船业比较发达,另一方面是因为二战时期的航母和现在的航母存在一定的区别。日本是一个传统的海洋国家,因为日本四周都是海洋,从古代的时候开始,日本就非常重视航海业的发展。

在甲午战争战争爆发前,日本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凭借着英国的大力支持,日本先后击败了清朝和俄国,成为了亚洲地区唯一的列强。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陆军的发展基本停滞不前,但是日本海军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日本海军最早的老师是英国,但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在航母发展上却反超了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航母的概念开始出现,英国为了保持海上优势,率先开始了航母的建设。

然而英国的第一艘航母还没有建设完成,日本的航母就已经抢先下水服役,世界上第一艘航母的头衔被日本的“凤翔号”夺走。之后日本海军发展速度迅速,成为了海军实力仅次于英美的国家,虽然日本的整体海军实力不如英美,但是日本的航母实力要强于英国和美国。因为日本拥有建造航母的技术和经验,日本在二战前后建设了很多高质量航母,日本的信浓号航母吨位超过7万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除了日本拥有建造航母的技术和经验外,二战时期的航母也比较适合大批量建造。二战时期航母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不是太高,日本建设25艘航母,主要是因为时间不足和资源不足,假如时间和资源充足,日本建造的航母数量肯定会更多。而现代航母一般国家根本养不起,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只有11艘航空母舰。


军武小咖


这个问题也可以把主角换成美国,二战美国为什么能造那么多的航母。

答案其实很简单,工业化程度较高,再加上有意识地制造军民两用的船舶,即航母预备舰。

作为海洋大国,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对其海军的投入处于绝对优先地位,其一直向海军霸主英国学习,除了派出大量留学生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技术外,同时也购买了很多先进的英制战舰,最典型的莫过于吉野号了。自航母问世后,重视海军的日本也对其有所关注并相继造了几艘。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除了“买买买”之外,也一直致力于发展造船工业,像著名的三井、三菱这些财团都是以造船起家,且在世界船舶业也是具有一席之地。二战期间的日本,不仅是在本土的拥有大型工业基地,更在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建设有成规模的工业基地,比如说臭名昭著的满铁株式会社。

然而,日本自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后,其海军吨位受到列强的制约,无法随心所欲地造军舰。为了满足未来对外扩张的需求,因此日本除了造重型航母外,还造了一批运输舰,这批运输舰在战时,通过简单的改造,即可起降舰载机,又称航母预备舰。在二战期间日本产出的航母中,这些改造后的轻型航母占了大多数,当然美国也是这样,二战期间老美造了80多艘护航航母,这些航母主要承担的是运输船队的护航任务。而正儿八经的作战航母,则是双方的重型航母,比如说参加中途岛战役的赤诚,苍龙号,这些重型航母,在载机数量,续航力上,都是最高的,一旦损失掉,则很难补充。


兵说


大清给日本的赔款,造就了日本国工业化。当时,造航母的工艺技术,也比现在简单许多。



程杰副研究员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海军(IJN)意识到航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进攻打击平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及二战爆发期间,日本帝国海军(IJN)面临相当大的挑战。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外国资源。日本为了实行对外扩张,首要任务就是必须确保来自由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控制的原材料,尤其是东南亚的石油和原材料。但是,这些原材料产地距离日本太遥远。因此,日本帝国海军必须建造能够进行远程攻击的大型战舰。

另外,长期的军国主义扩张以及1937年中日战争,加剧了日本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日本将美国视为其主要对手。因此,二战爆发前的几年,IJN就开始构建专门针对美国作战体系。

由于日本一贯采用大胆激进的进攻战术,同时认识到航母并非只是为主战舰队提供空中掩护的,航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进攻打击平台。未来日本海上的作战目标首先是打击对方的航母,这样才能削弱敌方整个舰队的战斗力。

基于这个理论,日本必须先发制人,首先主动发起攻击。因此日本特别重视航空母舰,日本帝国海军强调拥有由轻型飞机组成的大型航空舰队。按照这种作战理论,日本将航母作为纯进攻型战略平台,因此在设计上强调速度和舰载机数量。

一战前,日本就一直想建立自主强大的海军工业,并遵循“复制,改进,创新”的策略。到1921年,日本的海军支出达财政预算的32%。1921年11月13日,日本凤翔号航母下水,它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

另外,由于1922年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国家之间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该条约目的是为了限制各签约国的海军军备。条约虽然造成大量建造计划被取消,但其实暗地里都在酝酿扩建海军。如日本的赤城号最初设计规划为天城级战斗巡洋舰,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将两艘停建的战舰舰体用于改建成航空母舰,因此赤城号被改装为航空母舰。

从1930年开始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海军实施一系列的海军军备计划,大肆制造各类战舰,其中就包括航空母舰以及水上飞机母舰。

1925年-1945年期间,日本陆续建造了11艘大型航空母舰、9艘轻型航空母舰、10艘护航航母、9艘水上飞机母舰。

为了迅速消灭敌人,日本人将他们的航母集结成能够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师(通常由两艘航母组成)。如第一航母师就是由赤城,加贺两艘航母组成。到1939年,IJN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航母舰队。日本将航空母舰战斗力转变成大规模的打击力量,这种作战能力在当时算是革命性的,也是战争开始初期的一个重要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