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茅山宗是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上清派的正式名稱;茅山的地位在道教中十分尊崇,並被稱之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譽;而在茅山宗修行的道士則被人稱之為茅山道士。

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茅山道士所從事的活動內容十分龐雜,有壇蘸、佈道、符籙、禁咒、占卜、祈雨、圓夢、軀疫、祀神等。布起道來好像玄機無限,顯得十分深奧莫測,讓人摸不著邊際。但其實也就是道教的兩大派系之一,道教分為煉體派(習武)和符籙派(習法),而茅山宗是以符籙派為主。

所以茅山道士擅長驅鬼伏魔,因而在歷史上頗有名氣,同時也非常神秘;而且茅山道士也不完全是屬於純正的道教,在很多方面還汲取了佛家所長,而且還非常善於煉丹及行醫等等;這與茅山宗的創始人有關。

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茅山宗的創始人叫陶弘景,陶氏生活於南朝,歷經宋、齊、梁三朝,是當時一個有相當有影響的人物,博物學家,對本草學貢獻尤大。而且這個陶弘景還是一個天才神童,在四五歲的時候就能讀書識字,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大量閱讀儒家典籍。

在十歲的時候,偶然得到了葛洪所著的《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及長,“神儀明秀,朗眉疏目”,“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十五歲作《尋山志》,傾慕隱逸生活。十七歲以才學聞名,與江斅、褚炫、劉俁合稱升明四友。

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而且陶弘景年輕的時候,還多次入朝為官,從二十二歲開始步入官場,到三十六歲時仍然只是一個六品文官“奉朝請”,心灰意冷之下,陶弘景辭官而去,歸隱在如今的茅山;但是梁武帝蕭衍對陶弘景記憶尤深,屢屢派人請陶弘景出山,但是陶弘景對官場已經不在感興趣,專心修道行醫。

不過蕭衍仍念其舊功,“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公元504年,蕭衍遣人送黃金、硃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公元514年,蕭衍敕於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公元516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且“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不過雖然梁武帝蕭衍對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南梁時期,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作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於壓力出走遠遊。最後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瞭如寇謙之的新天師道一世而亡的下場。

後人皆將此事視作齊梁佛道交融的例證來宣講,卻從未分析陶弘景禮佛的真實原因。陶弘景此舉,實非出於自願,而是為維護茅山道眾的生存不得已而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約詩云:“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今日為君盡,並灑秋風前。”假借悼念沈約之實,訴說自己痛苦之心境。

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而且陶弘景在閒暇之餘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註》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正因為如此,所以茅山道士不僅能娶妻生子,而且所學非常龐雜,釋道儒三家各取其所長,也正因如此,茅山宗在歷史上的地位才崇高無比,不得不說,陶弘景真是一位堪比聖人的存在,只是可惜生在那個複雜的大環境之下,在無力改變大時代的情況下,選擇傳道受業,將自己的所學傳承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