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匠冒死埋藏的瓷瓶,专家掘地三尺将其挖出,面世后惊艳世界



1986年,河南宝丰县清凉寺附近的一个农民的红薯窖坍塌,被人找到了一个瓷洗。这本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它却引起了文物界、考古界的地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过上级批准后,马上派出工作人员到当地发掘。因为,这并不是普通的瓷洗,而是一件汝官瓷作品。

汝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它以无与伦比的釉色,创造出“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神话。然而,汝瓷存世极少,在当时被公认的只有67件半,绝大多数被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李苦禅甚至提出过,如果哪家博物馆没有汝瓷,那是有缺陷的。


既然汝瓷如此珍贵,这件瓷洗自然就是珍贵文物了。这还不算,关键是它的发掘地点非常敏感。作为最重要的瓷窑,汝官窑到底在哪里,千百年以来无人可知。如果找不到汝官窑,就很难研究它的制作工艺流程,这对判别汝瓷、还原汝瓷是一个巨大的制约。

所以,派出去的工作人员肩负的责任,不仅仅在当地寻找遗留的汝瓷作品,而是希望发现汝官窑的存在。然而,很可惜的是,工作人员进行了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却始终没有发现失落的汝官窑。不过,就在搜寻工作即将结束之时,一位叫做赵青云的专家竟然在汝民窑遗址内,找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财富的洞穴。


这个洞穴之中,一共出土了7件汝瓷和22件钧瓷,而且其中的汝瓷还是汝官窑的。也只有汝官窑瓷器,才能将汝瓷的风采如此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最著名,也是价值最高的,就是这件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别看这几个字非常难念,它的命名是格外讲究的,可谓字字千金。“汝窑”是它的高贵血统,“天蓝釉”是它的釉色,异常珍贵。历来,名家们都认为汝瓷珍贵,汝瓷又以釉色分出高下,秉承着“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原则,天蓝釉色当属最高等级的存在。


要知道,釉色的控制,与瓷土的成分及添加物密不可分,也与炉温的控制密切相关。在古代,这些没有科学的测量方法,只能由炉工自行掌握,稍有不慎就烧制失败。到了现代,我们可以精确定量瓷土成分,也可以精确控制炉温,烧制的秘方和配比却已经失传了。

这就是古代传统工艺的遗憾,一位大师级匠人的离世,就有可能让某项技能成为绝唱。现代仿制汝瓷,往往连天青都不可得,更不用说天蓝了。目前为止,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藏天蓝汝瓷,也就5件。

“刻花”两字看似平淡无奇,在别的瓷器上比比皆是,甚至有着大红大紫的颜色,生动逼真的图案。可是,汝瓷本来就是素雅著称,很少有图案纹饰,带有“刻花”的汝瓷是很少的,天蓝釉刻花的汝瓷,全世界也就仅此一例。所以,相当部分专家认为,汝瓷是瓷器中的皇冠,这件瓷瓶就是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鹅颈瓶”是瓷器的造型,它的弧线优美,比例协调。虽然与普通的鹅颈瓶对比,并没有多少不同,但通过釉色中透出的古朴典雅风味和与生俱来的贵气,让它如同瓷器中的王者一样凛然。

也许很多朋友对此不屑一顾,更欣赏那些花花绿绿的瓷器。这可能还真没有进入汝瓷的世界之中,没有真正读懂它的美丽。这件瓷器满身天蓝釉,层次分明,晶莹剔透,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其中的刻花隐隐约约,若有如无,仿佛出自鬼斧神工一样,丝毫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它完美诠释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风采,尽显无人能及的风姿。

这件文物面世之后,立即引起了轰动,惊艳了整个世界,现在被河南博物院收藏,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然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怎么会藏匿于汝民窑的洞穴之中呢?

古代工匠冒死埋藏的瓷瓶,专家掘地三尺将其挖出,面世后惊艳世界


根据专家分析,民窑的窑工也要参与官窑的徭役,为朝廷烧制御用的瓷器。不仅在现在,汝瓷是国宝,就在当时也是价值不菲的奢侈品。按理来说,御用的瓷器,烧制完毕后即送入皇宫,略有瑕疵的也要砸碎掩埋,私自携带的人将处以极刑。偏偏就有人贪念这些瓷器,想方设法藏匿一些,以备日后的不时之需。

因为窑工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既然是冒死藏匿,那一定将最好的藏起来。可能由于某些变故,这些瓷器来不及取走,终于被掘地三尺的专家所找到。它们历经千年,终于让我们能够领略当年的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