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哪一个才更重要?

幸福一家人wjy


这用说嘛,道德品质必须从小建立做人的基本,而成绩代表不了孩子未来对人生的价值观。

我要求孩子学习但是我对孩子成绩从来不过多要求也不是特别在意,只要她学的懂了可以了。

道德品质是为人的基本,长大后立于世的正确价值观。一些孩子未成年犯罪,或者刚刚成年就犯罪,一些孩子长大成家后,父母发现孩子不懂孝顺,那是你为人父母没有教孩子孝顺,你身为父母没有教育,家长们没有教育好,学校德智体没有教育好。没有正确的道德品质的价值观。


梦的记录者1314


我是从教三十三年的一位教育者,对题主的这个问题感触最深。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现实世界证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道德品质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中,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德育教育位于五育之首。

无德的人是危险品。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庸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此话一点也不夸张。从2012年河南17岁高中生弑母案、2018年湖南12岁小学生弑母案到2019年北大学霸吴谢宇弑母案告破等等,一件件血淋淋的案例不难看出,一个人品德缺失,会导致人性泯灭,与魔鬼无异。对待生养自己的母亲尚且如此,走向社会是何等可怕?纯粹就是一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好人品成就好人生。学习成绩高低、人的能力大小充其量决定他事业走得快不快,而人品决定了他的一生走得顺不顺。当官的,若没有一个好人品,则不会走太远;做生意的,若没有一个好人品,买卖做不大;职场上的普通人,没有一个好人品,晋升空间会受阻。

企业家曹德旺的玻璃生意为什么做得如此成功?个人威望为何如此大?与曹德旺优秀的人品、高尚的家国情怀分不开。马云也特别重视员工的人品。有人问他:如果一个人很有能力,但人品很差,你会重用他吗?马云非常肯定地回答:绝不重用,这种人像铁锈,虽有能力,但有一天他对公司不满的时候,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力和杀伤力!

可想而知,危险品到哪里大家都不放心,何以会得到重用?

学习成绩的高低不是决定人生幸福程度的金标准。苦读寒窗十二载,无非学习好的去读一所重点大学,学习差的去读一所普通大学,再大不了什么都考不上,做一个自由工作者。大学只是提供一个自我上升的平台,将来踏上社会又是另一番天地,学习好的不一定就比学习差的混得好、贡献大。退一步讲,社会分工不同,做个普通劳动者一样可以立足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但是人品的优劣却会造就不同的人生。

说到底,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用老百姓的话说:学习不好不要紧,可千万别走歪了。

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做人的成功!人品,才是一个人最贵的名片!

(本文配图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毓霞老师


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道德品质最重要。我给大家讲个真事吧。

一个单亲母亲带着一个六岁的儿子为生。白天这个母亲是工厂会计,晚上回来还要去推着三轮车摆摊贴补家用。儿子很懂事,帮忙装车,推车,还要出去和妈妈摆摊。可是被妈妈教训了一顿。妈妈说,这不是你干的活,学习去。

妈妈为了儿子不被人欺负,给儿子穿名牌,买各种各样的吃的,玩的。更甚者,儿子与同学打架了,她不但不批评教育,还去找人家家长理论。

儿子渐渐长大,考上大学。这个妈妈以为以后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不成想一贯养尊处优的儿子

领着女友吃喝玩乐,体验五星级酒店,刷爆信用卡归还不了 ,被关压了起来。妈妈拿出所有积蓄,把房子卖掉,补齐了银行欠款才把儿子保释出来。

假如一开始,这位妈妈叫儿子陪他摆摆摊,从小教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而不是处处养尊处优,也不至于落到如此无家可归的下场。

所以我说,道德品质比学习更重要。


风平浪静丶丶丶


我觉得优异的的学习成绩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命运,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两者缺一不可,同样重要

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现在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父母的引导作用很大

我有一个朋友,生完孩子就做了做了全职妈妈,现在孩子是三岁了,可以认读一千多个字,五十个英语单词。

还有一个朋友,之前一直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外出打工,现在留守在老家。成绩一直不太好,后来朋友果断放弃工作,回家陪读,孩子成绩慢慢有了变好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的成长环境很重要,这也是很多父母为孩子选择学区房的原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仅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生长的艺术家里的孩子,就很有艺术天赋、生活在菜市场里的孩子,从小就会精打细算、生活中无人管教的家庭里,从小性格暴躁爱走极端。

我们改变不了孩子的出身,我们只能改变孩子后天生活的环境,接触到的人。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芹泽妈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个孩子的成长,好的品德要比学习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不孝顺老人的,孩子会不尊重老人。父母满嘴脏话行为暴力,孩子不会谦让宽容。父母自私爱占小便宜的,孩子会见小。

在追求孩子成绩的同时,一定要规范孩子的品质。不论成绩学习好赖,和一个孩子的优秀品质无关。

我女儿上初中时有个同桌,她是班里的整数第一,同桌是倒数第一。那个小男孩除了学习不好,乐于助人,善良,懂事。女儿乱,他经常帮助女儿整理卷子,整理课桌。班主任说女儿你一个第一名老和他最后一名有啥说的,在老师眼里只有成绩好的是好孩子。我却不这么认为,我和女儿说,他是一个本性很好的孩子,你可以和他做朋友,也帮助他学习提高他的成绩。交朋友和学习成绩没有关系。

首先要培养孩子善良,学会帮助别人,这样孩子在心中才会有爱,他的生命才会充满阳光。

教孩子一定要诚实,即使做错了事也要诚实的说出来。

让孩子学会宽容,一个孩子能宽容别人,以后的内心格局才会大,才会不去计较一些小事。

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才会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不论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婚姻中,才能更加优秀成功。

这些优秀的品质是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即使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因为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都不会差。如果一个孩子只有学习好,而人品非常差,这样他在未来的路上也不会有所成就。

希望你的孩子在你的引导下,成长成为一个成绩优秀,品德也优秀好孩子!





一帆随笔517


当然是道德品质啦!

今儿看个电影讲解,讲的是大山里的一位奶奶,她辛辛苦苦用蛇羹拉扯大自己的孙子,那个孩子也争气,努力学习,成为了方圆几百里大山里面唯一一个大学生。

然后,邮递员给他送录取通知书,那个孩子说,终于可以走出去了,之后他就再也没回来过,就连他爸爸去世,他也没有回来。

有的人有学历,但是却没学会做人,这是最可怕的。

学习成绩这件事固然重要,但是道德品质也不能落下,谁都不愿意跟一个缺失道德品质的人做朋友的。

以身作则,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引导学习去,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得是那样的人,耳濡目染,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个人观念,选择性参考,谢谢(*°∀°)=3



MissKellyZhang


我小的时候觉得是学习成绩 因为好多大人都只称赞成绩,后来上了中学我觉得是道德品质 因为我发现好多学习好的满嘴喷粪 三观炸裂 到了大学 我又觉得是学习成绩 因为别人都考上了985 我进了专科 后来刚上班 我又觉得道德品质更重要 因为他们交到了真正的朋友 收获了爱情 过了几年 我又觉得是成绩 因为成绩好的那些 起步高 发展好 到了现在我30了 我才又意识到 还是道德品质重要 因为他们还是很开心 工作生活也都普通又美好 小时候老师就告诉了答案 我不以为然 经历了二十年 最后还是和老师同样的观点 。不过为啥不能两者兼顾呢


向阳窗前的她


我觉得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可能我们抓的重点不一样。

如果发现孩子这段时间品行方面有一点问题,那即使耽误了一点学习,我们也是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把孩子调整过来的。

但是在保证孩子的品行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是要尽全力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 。

他们两个应该还是有先后次序。

不过说实在话,我不知道,提问中这孩子到底碰到了什么情况?

我身边碰到过一种情况,小孩在一年级的时候经常拿身边同学的笔,这个妈妈就说孩子是小偷,当众扇了他20个耳光,我在旁边看的心里揪的很,我后来跟孩子聊了聊,我自己认为孩子并不是偷东西,他自己家境非常好,首先是好玩,其次有点恶作剧的心理,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把小偷这个帽子扣到孩子头上,这是一种特别严重的心理暗示。

所以我在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就一直说你是有一点恶作剧是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比如说什么什么什么什么,所以对于孩子品行是不是不好,这个问题也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和正确的认知。


清扬周education


我个人认为孩子的道德品质比学习成绩重要。我们的父辈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学习成绩,对于道德品质只是在我们犯错的时候说我们的不是。现在的我们也有孩子了,我不希望他在成绩上有多优秀,但是他必须在道德品质上是可以的。


农村的小妹儿


一个人学习成绩优异,可能会为自己谋得一个好出路,并不能决定他一生成就的大小。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往往决定他今后的发展发向,决定了未来。

因此,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道德品质比学习成绩重要。

孩子具有同情、关心他人的品质时,就会帮助老奶奶过马路,表现出尊敬老人的德行。

如果没有了品德教育,人们就没有了遵纪守法、忠诚守信、仁爱互助、文明礼貌、谦虚谨慎、勤俭节约、敬业好学等,世界也就没有道德限制 ,人们将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妄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 关于学习成绩

1. 学习成绩好为我们带来的好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世界万物,变化万千,等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去探索。因此,重视学习,是我们前进的一种途径,停止学习就是退步。

泱泱中华,人口众多,要想在世上有一片立足之地,证明你的优秀,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学习成绩好,说明你学习力强,智商高,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可以获得更多的荣誉;可以得到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等更多人的关照和喜欢;也能得到更多夸奖;最重要的,能让我们得到更好的深造或是工作机会。

2. 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可能带来的坏处

教育推动社会发展,一个家庭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等待他们的,可能是一个悲剧。

小刘是个虚荣心非常强的人,在小时候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因此,他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儿子毛毛身上。

在毛毛小的时候,他就严格要求孩子:只要孩子比别人少一分,回来就是一通暴打。

在毛毛上学期间,小刘经常带着他进出各种学习班。孩子在家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名牌大学,为老刘家光宗耀祖。

10年后,毛毛终于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本。还没让小刘扬眉吐气呢,就接到了毛毛自杀的噩耗。

许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承载过多期待,重智轻德,强制以学习为主。

“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学习知识一定有多种方法。一味的在“高压”要求下学习,会给精神带来极度的不适,轻者反抗,重则会为此放弃生命。

因此,作为父母,不要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要严慈相济,张弛有度。让孩子可以认真的学习,尽情的玩耍,给予呼吸的空间,拥有健康的人生。

二、关于道德品质教育

在义务教育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孩子都要接受《道德与法制》教育,文化课知识和道德教育同步进行,让孩子们从小在心里树立道德标准,做一个知德懂法的人。

1. 为什么小学的孩子要接受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对外界没有什么辨别能力,他们对所有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小学的道德教育就起到了规范和引领的作用。

2. 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四年级上册书中“一个阅读角”有这样一则内容:

常占国先生曾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他就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为什么这个班可以取得道德风尚奖?

校长说:“只有这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还为别人喝彩。”

真正懂得为他人喝彩的人,也会认可他人的表现,赞赏他人努力拼搏的精神。

当今社会,有一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牺牲别人的健康为代价,只要赚钱,损人利己在所不惜,不仅不以为耻,还沾沾自喜,为了金钱,可以抛下良知。

假冒伪劣产品到处都是:孩子的奶粉吃了致癌;地沟油上餐桌;病猪肉搅碎充当好瘦肉;卖假药等。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生“推销”检查,“医闹”成风,种种行为导致人们道德下滑。

如果,在小的时候就普及道德教育,人人守住道德底线,就会减少此类损人利己事件的发生,我们也能安全饮食,减少疾病的发生,健康生活。

3. 道德教育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教育都有什么帮助呢?

(1) 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优秀品德,比如:学生学到了乐于助人,学会理智看待问题,教导学生公平竞赛等。

(2) 从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保证学生在将来的发展中避免误入歧途,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 重视品德教育还能促进学生成绩上的进步。

在文化课上,我们学习的是知识。在美术、音乐、体育课上,提高我们技能,提升审美及运动等能力。

品德教育是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的运用知识,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正确的地方。

比如:考试成绩落后,被老师批评了。品德教育就是帮助我们重拾信心,去克服困难,最终取得好成绩。

品德教育其实就是育人,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一个人,品德好,成绩好,对社会的贡献才会更大。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令人毛骨悚然的“吴谢宇弑母案”,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对孩子实施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老师只是传道受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

孩子自出生以来,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行为习惯、处事风格等都是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形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家长要承担孩子成长的责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能力,与学校通力合作,帮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家校共赢。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道德品质的学习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