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60大壽感嘆自己無後,兒媳婦突然跪下:您其實還有個兒子

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名臣,以不畏權貴、清廉公正、鐵面無私而被後世敬仰,有“包青天”之名。但這樣一個歷史名臣,卻差點無後。

公元1058年,包拯迎來了自己的六十大壽。清廉公正的包拯,文武官員、親朋好友齊聚,讓包拯心中大慰,不助開懷而笑。但在包拯的笑容中,卻藏著一絲酸澀,原來包拯雖然有兩妻一妾,卻是子孫緣淺,壽宴在座這麼多人,連一個直系後人都沒有。

包青天60大壽感嘆自己無後,兒媳婦突然跪下:您其實還有個兒子


包拯的第一個妻子李氏,早卒,沒有給包拯留下一兒半女。包拯第二個妻子董氏,又以丫鬟孫氏為妾。

當董氏給包拯生下兒子包繶時,包拯已經35歲了。包繶自幼聰穎好學,年紀輕輕就官至太常寺太祝,後來又娶了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崔氏為妻。夫妻兩人琴瑟和鳴,生下兒子包文輔。

誰知人有旦夕禍福,包拯25歲的兒子和5歲的孫子先後去世,包家男性就剩自己老頭一個,也難怪包公在壽宴時心裡難受。

兒子去世後,開明的包拯並不想束縛住兒媳崔氏的一生,便婉言相勸,希望她改嫁。但崔氏執意不從,她認為公公婆婆失去獨子已經夠悲傷了,自己如果再離開就是讓老人家更添一份痛苦。

於是她對包拯說:“公公是天下仰慕之人,我能夠代替夫君侍奉公婆,已經心滿意足了。”崔氏的德行後來受到宋哲宗的嘉獎,讓大文豪蘇軾為其撰寫嘉獎詔書,封為永嘉郡君。

包青天60大壽感嘆自己無後,兒媳婦突然跪下:您其實還有個兒子


其實祝壽的賓客們,也都知道包拯無後,所以避免談到子孫這個話題。但包拯生性耿直,一邊感嘆,一邊自己將“無人承襲香火”這件事說了出來。熱鬧喜慶的場面一下就冷下來,大家為包拯心酸,卻又不知道怎麼安慰。

這時,兒媳崔氏忽然走到包拯面前跪下,說道:“其實您還有一個兒子。”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連包拯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包拯的夫人董氏更是直接斥責兒媳不要亂說。崔氏知道包拯的疑惑,趕緊將實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包拯原來的妾孫氏在一年前,因為給犯案的人說情,惹惱了包拯被趕出了家門。包拯最討厭別人干涉審案,所以家中沒人敢為孫氏說情。但孫氏老家已經沒有任何親人了,不知所依。崔氏心善,就讓孫氏住在自己陪嫁的一個屋子裡。

包青天60大壽感嘆自己無後,兒媳婦突然跪下:您其實還有個兒子


沒想到,這時孫氏已經懷有身孕。事關重大,崔氏沒有隨便告訴包拯,而是安排好人仔細照顧好孫氏。隨後孫氏生下了一個男嬰,就是包拯的幼子。

為了這次壽宴,崔氏特意將男嬰接到了自己房中,準備給包拯一個驚喜。

崔氏說完,將男嬰抱出來交給包拯。包拯抱著幼子激動不已,將幼子取名為包誕,而來賓們也紛紛恭賀包拯雙喜臨門。

四年之後,64歲的包拯突發重症,溘然長逝。在臨終前,包拯讓包誕謹記家訓:“後世子孫不能有貪贓枉法之人,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

包拯去世後,宋仁宗親自到包拯府邸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當仁宗看到年僅5歲的包誕跪在靈前,非常感慨。因為包拯清廉,家境並不好,為了幫助包家的婦人稚子生活,當場授予包誕太常寺太祝等職位。包誕沒有辜負其父包拯的期望,一生清廉,對待長嫂如同母親一般,受到當時所有人的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