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2020年剛開始,網絡上就結結實實爆出了一個大瓜。

一篇博士生導師在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居然大談特談“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這就是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徐中民7年前的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

目前已經在知網撤稿,涉事期刊《冰川凍土》也發佈撤稿聲明並致歉。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既是作者導師、又是該刊主編的程國棟回應稱,對論文讚美自己一事不知情,已引咎辭去雜誌主編一職。但是,這件事並非單純的“拍馬屁”。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細心的網友發現,該論文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金額為兩百萬元人民幣。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經查詢,該論文確實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成果,同時還有四篇著作為該項目成果。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學術醜聞加上金錢黑幕,一時之間,輿論沸騰。

《冰川凍土》聽起來挺像個科幻小說雜誌的名字,但是本身定位卻是硬核得不能再硬核。

它創刊於1979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主辦的學報級期刊,也是中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

雖然較為小眾,但是含金量可不低,科研工作者們紮根於自然環境惡劣的凍土區、高山高原、乾旱地區,科研成果累累。

這本是科學的淨土,實幹者的樂園,卻被曝出這種醜聞,瓶子義憤填膺地去找到了這篇論文,“拜讀”之後,感覺事情好像並不簡單。

為了避免有人斷章取義,先貼兩張原文。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這還能是拍馬屁?這就差指著鼻子罵人了。字裡行間稍一咀嚼,簡直字字誅心。疑似諷刺署名和被侵佔成果問題: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拐著彎諷刺科研管理問題: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隱射諷刺利益集團,干涉科研或者參與了利益分配: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諷刺目中無人,管理混亂: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咱也不知道這位和他導師有什麼恩怨情仇,但是在這件事突然火爆的前幾天,即1月7日,他的導師程國棟院士被提名了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這麼一攪合,這事兒大概率得黃。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除了背刺自己導師,徐對自己的同門們也“重拳出擊”,在他自己的公眾號上,吐槽不斷,且直接。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對工作單位的領導們也沒有嘴下留情,這種莫名的偶像劇嘴臭男配的既視感是怎麼回事。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再看他近期發表的一篇推文,也提到了自己寫“師孃的優美感”前後的心理活動。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聯想到康德的這篇著作,不得不說讀書人罵人和玩梗一樣厲害。

其實除了這篇論文,在閱讀同一系列的其他論文時,瓶子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點,徐在很多很多地方提到了“十年鑄一劍的精神”;“江海納百川的氣度”;“長空揮彩筆的志向”。

這些文字其實是有出處的。

多年前,徐中民出版了一本書,名為《生態經濟學的集成研究框架》的,內容框架與上述受爭議的論文基本一致。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其導師程國棟為這本書作了推薦:科研人員要成其大,一要有十年鑄一劍的精神;二要有江海納百川的氣度;三要有長空揮彩筆的志向。

而反觀近日程國棟接受採訪時表示:“我2011年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對期刊的關心很少。這兩篇文章的發表我事先一無所知,但作為主編事後沒做任何處理,應負重要責任。”

一無所知似乎講不通吧?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說了這麼多,大家瓜也吃了,後續應該還會有新的消息。

但是如果大家只看到200萬、師孃到底長啥樣、他和導師到底有什麼仇,又或者只是八卦這些“高級黑”的段子,就和當初作為主編卻沒有仔細審稿的程一樣,弄錯了重點。

與學術無關的文章出現在核心期刊上,如何服眾?

置那些埋頭苦幹的科研工作者於何地?

並且,就連這種論文竟然都有十三篇文章引用,其中不乏碩士論文或者同屬核心的其他刊物。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所以到底是引用文獻不嚴謹,還是為了拍“同款馬屁”?

任何一個接受過教育的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應該感到痛心疾首,因為現行的科研考核體系,在核心期刊發論文,直接關係到成果的認定和職稱的評定,難度之大,學界公認。

論文選題不站在學科前沿、提不出新的觀點、理論框架經不住推敲、沒有大量的外文引注,想要刊登無異於痴人說夢。

偏偏這樣的一篇連普通人都不認可的論文,竟然在核心期刊發表了。

事實上,科研項目評審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大家比較熟悉的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在真實的學術圈中,打招呼拉票的現象屢禁不止,拉關係搞公關成為不少學者做項目必備的能力。

以至於“一旦到了評審集中期,根本沒法幹正事兒”,只能在歪風裹挾下浪費大量精力去做和學術無關的事情。

默認的、尋常的難道就是正確的嗎?

在以前,這些事情還只是作為一種圈內“潛規則”,而想要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讓學者踏踏實實做研究,讓社會真正能夠得到益處,這個膿包必挑破不可。

打擊潛規則、壞作風,絕不讓科研領域成為不正之風的重災區。


“論師孃的優美感”,也能拿200萬研究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