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的孩子,人生不会差到哪儿去。
先说说犹太人,这个世界上最爱阅读的民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青少年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说起犹太名人来,个个如雷贯耳:马克思、毕加索、普利策、比尔·盖茨、洛克菲勒、J.P摩根、马克·扎克伯格……
犹太人懂经商,会赚钱,同样也重教育,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犹太孩子从书中找寻智慧
犹太父母重视教育及智慧的传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观念:“智慧比财富和地位更重要,学者远比富翁和国王伟大”,也愿意花很多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和思考。
犹太人还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来培养孩子甜如蜜的阅读经验。
生在犹太家庭的孩子稍稍懂事,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突然起火,你会带什么逃命?
当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时,母亲会严肃地说:“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应该抢救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曾是别人眼中的问题孩子,3岁还不会说话,上学后成绩也一般,毕业后一度找不到工作,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活成了一个“loser”。

但爱因斯坦无论有怎样的际遇,都没有放弃过阅读,有着非常丰富的阅读经历,还独创“淘金式”读书方法,知识积累也主要靠自己阅读获得。
有人钦佩爱因斯坦的读书本领,向他讨教读书秘诀,而爱因斯坦只是简单地说:“我只是抓住了书的骨头,抛掉了书的皮毛。”
曾经老师眼中“智力迟钝儿”,最终创立了轰动世界的相对论,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被誉为“20世界的哥白尼”、“伟大的自然科学的革新家”。
也许爱因斯坦的成功,靠的是天赋、勤奋和那么点运气,但与他爱阅读、会阅读密不可分。
阅读是一件受益终生的事,你可以叛逆到不上学,但不能不看书,年少成名、高中退学的韩寒就是如此。
韩寒退学后,没有一天不阅读
韩寒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家庭,自诩小镇青年。很多人兜兜转转几十年,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他十几岁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破格进入一所重点高中后,沉迷写作,偏科严重,被学校要求留级,因不能忍受“从全村人的骄傲变成村渣”、“女朋友变成了学姐”,毅然决然在高二退学。
韩寒在成名作《三重门》中,用戏谑的口吻谈及挂科:“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他的特立独行和对应试教育的不屑一顾,让有退学之心的孩子纷纷效仿,“读书无用论”一度被社会热议。

不过韩寒依旧我行我素,脱离传统教育轨道后,一刻都没闲着,在微博中嬉笑怒骂,办杂志、出新书,后来又当赛车手、拍电影,样样都玩得风生水起。
外人只知道韩寒高中没毕业,靠写作成名,但韩寒真的不读书吗?只要用心看他的文章和各种作品,就很容易窥见,阅读带给他的智慧与人生厚度。
其实,他一直在读书,从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韩寒曾在南都周刊的专访中提到阅读经验,他说自己一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大概三个小时到五个小时左右。书、杂志、各种各样的资讯都看,不一定非得捧着一本《论法的精神》才叫读书,同时“行万里路”也特别重要。每天的阅读量可能五万到十万字,读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越大。
韩寒的出版商兼好友路金波说,“其实韩寒是个好学生,他非常善于学习,一堆材料在他面前,他会在短时间里捋清。”
2013年,年满30岁的韩寒,将自己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集结成《我所理解的生活》一书,他在书中回应了17岁的自己:
“此番我又发现我十七岁时的书中有一句话错了,那就是七门红灯,照亮我的前程——红灯永远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而一个人的才能,需要靠阅读去点亮。爱阅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那么他的内心丰盈充实,人生必然不会乏味无趣。
译文的女儿Eva也嗜书如命,最爱去的地方是书店和图书馆,每天要看一千多页的书。她可不是随便翻翻,而是通过快速阅读,能迅速掌握书中精髓与要义的“阅读狂人”。
书读得越多,解锁的智慧也越多
Eva还在很小的时候,译文就有意识地创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和条件,有枕边书、洗澡书等等,只要孩子想看,随时随地都能拿起一本书看起来。
孩子年龄小,正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译文在培养女儿Eva的阅读习惯上,实行一套“铁的规矩”,每天到了规定的时间点,雷打不动开始阅读,从10分钟,慢慢增加到20分钟、30分钟……到现在,阅读已经变成像刷牙一样的习惯。
对Eva而言,书是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最甜的蜜,每天在大量的阅读中真切体会到:读书越多,解锁的智慧也越多。
Eva在8岁时的画作:读书像蜂蜜一样甜
译文的母亲Mama Lu更是在Eva三四岁时,就天天给她讲名人传记,诸如富兰克林、林肯传等,一直讲到七八岁。
Eva从刚开始的不了解、不懂,到慢慢理解人物故事,后来变成她主动向姥姥分析人物性格、事迹等。前不久,学校布置一个写人物传记的课题,Eva写乔布斯传,轻而易举就抓住了精髓,把人物分析得透透彻彻,见解与表达远超同班同学。
去年,译文带着Eva去拜访自己的导师、哈佛大学教授戴维·珀金斯(David Perkins),当珀金斯得知Eva每日阅读上千页,既吃惊又不吃惊。
吃惊的是,如此“嗜读”连哈佛教授都很少能做到;不吃惊的是,有些孩子天生能做到,有些孩子经过训练也能达到。
Eva最近在图书馆借的关于猫系列的科普书籍
译文说,身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引导孩子发现读书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在他心中植入读书的欲望,让智慧永远伴随他。
爱阅读的孩子,人生真的不会太差。
读书,也真的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爸妈们,趁着孩子还小,一定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等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感谢父母。
高尔基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译文公益讲座第三讲,就专门讲这个事,用最直白的语言、最典型的应用场景,给你最具实操性的方法。
还想听哪方面的课程,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END-
閱讀更多 譯文創新教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