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为什么驻有日本军队?

一德格天1


张作霖表示,东北有日本驻军这个锅他不背,因为这是日俄战争造成的后果,要怪就怪清政府去。

甲午战争清政府失利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沙俄就强行租借了旅顺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此外还迫使清政府同意沙俄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并获得了铁路沿线的警备权。

沙俄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张,引起了同样对东北有野心的日本的不满,两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果是沙俄大败,最后不得不和日本签署了《朴次茅斯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在旅顺和中东铁路的南段(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满铁路)的权益全部割让给日本。

日本得到旅顺以后,在1905年5月将其命名为关东州,随后又设立了关东总督府,成立了关东军负责守卫工作。此外日本还成立了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负责南满铁路沿线的警卫工作。关东军大约有1个师团的兵力,加上6个大队独立守备队,这就是日本在东北驻军的开始。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历届政府都继承了清朝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在东北的驻军权自然也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日本借以扩张在东北势力的重要工具。

张作霖在早期虽然一直和日本有勾结,而且曾经借助了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力量,但是日本在东北驻军这事,真不是他开的头。


不沉的经远


东北王张作霖可以说统治东北地区有着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在东北地界绝对是说一不二的人,但是即使以张作霖的强大,东北依旧驻扎着日军。那么为什么张作霖不把他们赶走呢?

历史因素

日军在东北地区实际上还是要追溯到清朝时期,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由于大清国战败,签订下了《马关条约》,而在这条约中,就牵扯到了一个地方,辽东半岛。但是他的野心何止于辽东半岛,只是被列强给阻拦了而已。



后来,在多方要求的情况下,大清国赎回了辽东半岛,但是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国家却野心大发,那就是俄国,他们发兵占领的东三省,简直比当年的日本还有张狂,于是这个也就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好嘛,劝我离开,你自己却占了上来。


于是日本就带兵打了过去,也就是日俄战争,最后呢?日本战胜了俄国,后来又借着满洲国的借口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张作霖与日本

而且除此之外呢?张作霖其实也是靠着日本才能在东北这一片地方站稳脚跟。也就是说在他发家的时候曾经投靠过日本,但是他逐渐的强大起来,这才开始摆脱了日本的控制。

虽然张作霖摆脱了日本的控制,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可以与日军抗衡,所以即使是张作霖他也是有着自知之明的,他可以与日本人犟,也可以不理他们,但是要赶走他们,还是欠了些火候。



当然,他们和日军也有矛盾,但是还远远没有到那种地步,所以还是和为贵,张作霖对于日本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是阿维啊


最早的南满铁路是俄国人修建的,当时叫“中清铁路”,1904年日本打败了俄国以后以长春为界,长春到旅顺归日本人经营,长春以北还归俄罗斯经营,那个时候长春城区铁路以北是俄罗斯的租界,铁路以南大约一公里多的地区是日本人的租界,再往南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路以南才是中国居民的居住区,最早的关东军就是日本的护路队。张作霖的东北军实际是在日本人帮助下建立起来的,1928年之所以要炸死张作霖是他想摆脱日本人的控制,东北正式归入中华民国的管理是在1929年,那个时候张学良才把国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旗,在此之前东北是相对独立的地区,有自己的旗帜,也可说和日本的附属国差不多,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的“易帜”,日本看要失去对东北的控制权,最后才发动9.18事变重新取得对东北的控制权。东北的抗战时期也是比较相对独立的,民国政府不出钱不出兵,共产党当时的能力很有限,不管是东北义勇军还是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都是孤军奋战,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东北被苏联和民主联军接管,当时东北工业发展的相当好,对国共双方都是一块肥肉,国民党也派部队前往东北,而且宋美龄亲自到东北和苏军协商后,共产党才被迫撤出长春、沈阳等大城市,苏联红军也撤离了东北,国民政府控制了松花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948年11月共产党又全部占领了东北。


关东汉子6


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时代,东北地区之所以有日本军队驻扎,实际上是日俄战争的“遗产”,追根溯源起来,则和甲午战争还有点关系。

(1905年,日俄两国进行讲和谈判会议的情景)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时,日本凭借马关条约强占了包括旅顺、大连湾地区在内的辽东大片区域。对此妒火中烧的俄罗斯乘着当时日本羽翼未丰,联合德国、法国一起向日本提出“劝告”,迫使日本吐出了已经到嘴的辽东。之后1898年,俄罗斯软硬兼施,逼迫清政府将旅顺、大连湾租借给俄国,成为了俄国殖民地。同时将西伯利亚铁路修进中国境内,连通至大连,即中东铁路。据此,当时俄国军队可以在旅大地区驻军,同时以保护中东铁路未有,可以在沿线驻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以俄国的战败结束。1905年日俄《朴茨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对旅大地区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同时将中东铁路的南满段(长春至旅顺)转让给日本,由此日本就具有了在旅大以及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海研会


军阀混战时期,张作霖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成功盘踞在东北三省,成为赫赫有名的"东北王"。

于是有人就会认为,是张作霖把日军这个祸端招到东北来的,而且张作霖在统治东北三省期间,主动和被动的投靠过日本,也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卖国条约和协定。所以在大家眼里就应了那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后来张大帅看着日军势力越来越大,他自己又没有办法,最后还被日军在皇姑屯炸死,可谓是玩火者必自焚,是因果报应。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张大帅表示,这口大黑锅他可不背!

那么在张作霖时期,东北驻扎着大量日军,大帅又委屈的明确表示这跟他无关,这群日军到底何时而来呢?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总是少不了狼子野心的国家前来窥视,沙俄和日本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日本自不必多说了,自从遣唐之后就被中华文化所折服,老想着把中国取而代之。所以从唐朝开始,他们就计划入侵中国了,可当时的唐朝正处于强盛时期,日本人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唐朝在白江口爆发了战争无疑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后来他们自然是被打的偃旗息鼓灰溜溜的回到老家,还不忘学习唐朝文化。

明朝时期,丰臣秀吉又妄图征服中国,结果又被生生地打回去了。

可近代以来随着西风渐进、中国国力的衰落,日本终于逮到了机会,开始不断向亚洲大陆进行侵略。就如其著名的《田中奏折》所说的那样,先占领朝鲜,再占领满蒙,然后占征服全中国,最终称霸全世界。

而沙俄野心也是不小。

沙俄最早进入黑龙江流域是在1636年,沙俄雅库次克统领彼得·戈洛文派文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132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流域。当地居民严正告知他们说:这里"从属于满族王公,而满族王公则属于中国皇帝",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但侵略者无视中国人民的警告,窜入精奇里江上游的达斡尔入村庄抢掠粮食皮毛。当他们窜到黑龙江和松花江口、乌苏里江口掠夺时,遭到当地人的狙击,才狼狈逃回雅库次克。

到了清朝,大家也都熟悉,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沙俄又明目张胆入侵东北,也被打了回去,才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到了晚清时期,中国国力衰弱,日本和俄国因为地缘优势,再加上一直以来野心不灭,所以对中国的瓜分侵略相当严重,东北日本后来驻扎大量的日军,就是二者相争的结果。

1894年,嗜赌成性的日本发动了第一次赌上国运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人举全国之力的赌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清廷战败之后,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仅赔款就超过2亿两白银。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台湾岛和位于东北的辽东半岛。这也是日本最早将触角伸到了东北地区。但这又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此,俄国纠结同样野心勃勃的德国、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

中国逐渐收回了被占领土。这辽东是回来了,可请的这些"打手"也不是白干的主。1898年,沙俄以"赎辽有功"为由,强迫清政府租借旅顺和大连湾,租期25年。随后俄军把大连和旅顺租借地划为俄国的一个州,这个州便是历史上的"关东州"。

关东州的"关",指得是"山海关"。所以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的意思。

后来俄国的野心是越发的膨胀了,庚子年间,趁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俄出动十七万大军占据了整个东北地区,清王朝打不过俄国,与其谈判又未果。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清王朝使出了一招引虎搏狼之计,请求日本政府帮助,许给日本东北铁路的修筑权以及各项权益,想要引得日本人和沙俄大拼一场。

而且俄国这一做法本就引起了日本的极大不满。1904年,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发动了对沙俄的进攻,持续一年之久、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日俄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的过程就不说了,从性质上讲,这是一场帝国主义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的不正义战争。所以无论他们哪方获胜,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最终日本以阵亡八万余人的代价在海陆两个战场都击败了俄罗斯,迫使俄罗斯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

日俄《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且不得阻碍或干涉日本对朝鲜的任何措置。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俄国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及一切支线,以及附属之一切权利、财产和煤矿,均转让与日本政府。

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战后,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其附约。

在此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东北的驻军权,并租借大连和旅顺。此后日本人大批移民旅顺和大连,他们将这个地方称作"关东州",并设置关东都督府作为管理机构,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并成立了满铁守备队,后来满铁守备队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口,这便是关东军的最初由来。

所谓的满铁,也就是全称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的公司,负责经营由长春到旅顺之间的东清铁路及其所有的支线。这个满铁,也因此成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最有力的爪牙。

而根据中日条约的追加条款,日本有在南满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具体的细则是:每公里可以驻扎15名士兵。因此在第二年,日本成立守备队,守备队名义上是负责守备满铁及其附属地,实际上成为了日本保持其殖民扩张及特权的武装力量。刚成立的日本南满铁路守备队,编成6个大队约4000人,同时,东北地区还有的一个日本常驻师团。

这两支部队后来被命名为关东军。

也就是说,最早日本在中国东北三省驻扎军队时,东三省尚属清朝的统治之下,东北王张作霖只是东北无数地方保安队伍中的一员。

当所谓的关东军成立之时,张作霖也刚刚投靠官府成为巡防营管带。因此,无论是日本在中国驻军还是日本关东军兵力特权不断扩大,刚开始时都与张作霖没有什么关系。

而大帅在战争期间左右逢源,成功的抱上了日本这条大腿。他利用日本人的势力挤掉了冯德麟,一个人独霸奉天全省。随着其一步步增强自己在东北的势力,1918年,张作霖正式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成为东北三省的统治者。

日寇在东北的实力和势力也因此进一步膨胀,野心也逐步增强,而这又与将东三省视为个人地盘的张作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才导致其被日军设计炸死。

可是说到底,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张大帅成为东北王时,日本人已经控制了关东州、南满铁路沿线十几年之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才是东三省隐形的"东北王"。


历来现实


其实,日本屯兵于中国东北,始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觊觎中国也不是什么秘密,丰臣秀吉这边才统一了日本,那边便迫不及待地出兵朝鲜,想将朝鲜作为入侵明朝的跳板;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崛起 ,便又打起了中国的主意,从吞并琉球到染指朝鲜,从染指朝鲜到挑起甲午战争,日本所为就是为了入侵中国。

1894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作乱之际,获知清朝将出兵朝鲜的消息之后,也迅速派兵赶赴朝鲜,一则争夺朝鲜的控制权,二则趁机挑起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遭遇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一见 打不过日本,又迅速使出了惯用并且有用的“绝招”——割地,赔款!清政府和日本进行了和谈,最终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拿到了清政府赔的二亿两白银,同时, 还迫使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日本拿到了辽东半岛之后,哪能不驻兵?所以,从这时候开始东北便已经有日军了。

不过,沙俄看到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心里也不爽了,于是联合德国、法国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戏。日本和清朝打完甲午战争之后,正值疲惫之际,虽然得到了很多好处,可是还没来得及消化, 所以不敢和俄、德、法三国闹翻,最后只能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吐出了吞下去没多久的辽东半岛。当然,日本虽然不得不还辽,可又趁机敲了清朝三千万两白银。

俄国则趁机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朝索要好处——打着所谓的“互相援助”的旗号,迫使清政府向俄国军队开放口岸和铁路,将辽东的铁路筑路权交给俄国,这为俄国日后渗透和侵占东北提供了便利 。俄国虽然联合德、法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打破了日本独吞辽东的美梦,也加快了对辽东半岛的渗透,可是日本军队可没有因此退出辽东。日本也不甘心吐出辽东,所以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再一次吞下 辽东,这便有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并且日本在此役中打败了俄国。如此一来,日本成功地取代了俄国在辽东的地位,俄国被迫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永远地让给了日本。所以,日军更不可能离开东北了。

张作霖崛起以后,东北为什么仍然驻有日本军队?他为什么不驱逐日军?原因也很简单,不论是执掌东四省的张作霖,还是执掌北洋政府、势力直抵上海的张作霖,他都没有足够的实力驱逐日本人。清朝 被洋人欺负了这么多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不也仍然受着洋人的气?这个局面不可能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便能够改变。更何况,当时国内各系军阀林立,一个个如狼似虎地盯着对方,盯着北京政府,可是他 们想要逐鹿中原的话,首先便得有枪,枪从哪来呢?向列强们或借或买,所以,军阀们谁还没有个“外援”?张作霖的“外援”实际上便是日本人,所以,即便他不想日军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是他为了 在东北站稳脚跟,只能依靠日本人的势力。

张作霖为了能够坐稳自己“东北王”的位置,也不得不和日本人进行选择性的合作,因为他要是拒绝合作的话,日本肯定会扶持别的人来和他对着干,威胁他“东北王”的地位,1928年,日本人因为张作霖不肯合作而制造了“皇姑屯事件”,所以,张作霖在不可能一 步便能够驱逐日本人的情况下,只能缓缓图之,一边尽量维持现状,一边发展自己的实力去摆脱日本人对自己的钳制。只可惜局势太过复杂,变化得也太快,张作霖至死没能统一中国,也没能将日本人赶出中国,反倒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上。

在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此举标志 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李子涵一


张作霖被外界称为“东北王”,但这个东北王当得非常不容易。

因为既要想方设法保持所管辖土地的完整,又要根据内地情况,抓住扩大影响力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还要和在东北的日本军队,控制好距离。

有人问了,张作霖时期就有日本军队了吗?没错,不仅有,而且数量不少。

日本军队驻扎东北,起初是在战争后

日本人崛起的起点,是在明治维新后。从1868年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韬光养晦,经过近三十年的处心积虑,经过近三十年的情报工作,日本人在1894年,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

结果不用多说,大清败了,日本胜了,于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了,协议规定,台湾归日本,辽东半岛归日本,澎湖列岛归日本,朝鲜问题大清不能再干涉,另外,大清必须支付两亿两白银。

这协议整的,全国人民都愤慨了。

但是,大清政府腐朽无能,整个朝廷落后不堪。落后就会挨打,落后就会受尽欺负。

日本要占深水良港旅顺,他们很兴奋,但是有个国家很不高兴,那就是俄国。俄国联合法国、德国,对日本说:“你们不要太过分,不要欺负老实人”。日本一看俄国那情况,惹不起,人家是“三兄弟”。于是,辽东半岛重新回归了大清。

难道俄国是“好人”吗?绝对不是,如果是“好人”,之前就不会乘人之危,逼迫大清割出去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国的担心是:如果日本占了辽东半岛,那么海参崴风险就会大增,因为辽东半岛被日本控制了,再加上日本已经控制了朝鲜,整体连成了一片,海参崴出口会被严重干扰。

基于各种风险的思考,俄国看似帮了大清,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何种情况,有一点可以确定,俄罗斯“并不是诚心的帮助”,但有一个目的达到了,让日军失去了驻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第一次机会。

这个时候,张作霖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毕竟只有二十来岁。

沙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辽东半岛,控制了南满铁路

(红圈里的就是辽东半岛)

甲午战争后,在1898年,大清和沙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对外宣称“沙俄租借大清的辽东半岛”,允许俄国修建中东铁路,允许两国水师共同驻防此地。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俄国人的伎俩,喊着租借,实际是占领,说的是共同防守此地,实际上,当时的大清哪里还有水师?只有沙俄海军雄踞在辽东半岛。

如果仅仅这样就好了,实际上八国联军进中国后,俄国人18万大军进入了中国大地,去了北京的有一万多人,其他人呢?留在了东北。

从1900年开始,东北大部分地方被沙俄控制,时间长达5年,直到1904-1905年日俄战争在东北大地爆发,日本战胜了沙俄,俄国人才退了出去。

沙俄战败离开,日本人重新控制了辽东半岛,并且把这区域称为“关东洲”,意思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区域。

除了旅顺、大连、丹东等地归了日本,从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铁路,也归了日本。日本人行动很迅速,既然占了此地,马上开始增兵驻守此地。刚开始,有六个大队,总共有6千多人。

(红圈内为南满铁路)

到918前夕,日本在东北的驻军有一万五千人左右。这个人数不算很多,但是日本人的厉害之处在于,这些军队装备先进,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悍,这让后来的张作霖头疼不已。

而且,无论是在大清晚期,还是民国初年,或是张作霖得势时,日本人对关东洲的控制和对南满铁路的控制都非常厉害,根本不让中国军队靠近,否则兵戎相见。

所以说,张作霖时代的日本兵,基本都是日本关东军,他们大部分驻扎在辽东半岛,还有一些守护在南满铁路沿线,打着租借的名义,实际上当成了自己的土地。中国人一靠近,日本军人就开始呲牙,就像一条看护地主大院的恶狗。

在张作霖被炸后不久,随着九一八的爆发,张雪良放弃了东北大地,日本人快速发力,飞速发展,到二战快结束时,日本关东军已经有了百万人了。

综合来说,张作霖时代的日本军人,来源于日俄战争后,驻扎在辽东半岛的日本士兵,以及南满铁路沿线进行驻守的士兵。张作霖得势时,这些日本军队已经存在不短时间了。否则,张作霖又怎么会轻易让日本人驻扎东北?


蓝风破晓


张作霖号称“东北王”,一手掌控东北数省军政,他当然也不想日本军队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可是,日本能够在东北驻军,能够影响或者操控东北局势,是晚清留下来的烂摊子,并不是张作霖引狼入室。

当时的张作霖只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即便他想引狼入室也没这个资格。

日本屯兵于中国东北,始于甲午。

日本觊觎中国也不是什么秘密,丰臣秀吉这边才统一了日本,那边便迫不及待地出兵朝鲜,想将朝鲜作为入侵明朝的跳板;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崛起,便又打起了中国的主意,从吞并琉球到染指朝鲜,从染指朝鲜到挑起甲午战争,日本所为不也一样是为了入侵中国?

1894年,日本趁朝鲜东学党作乱之际,获知清朝将出兵朝鲜的消息之后,也迅速派兵赶赴朝鲜,一则争夺朝鲜的控制权,二则趁机挑起甲午战争。

清政府一见打不过日本,又迅速使出了惯用并且有用的“绝招”——割地,赔款!

日本顿时“慌了”,然后成为了清政府的“手下败将”,乖乖坐到了谈判桌上,和清政府谈和了,最终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为此,李鸿章还挨了日本人一枪,险些丢了性命。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获得了什么呢?日本拿到了清政府赔的二亿两白银,同时,还迫使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是的,是割让,不是租,也不是借。

日本拿到了辽东半岛之后,哪能不驻兵?所以,从这时候开始东北便已经有日军了。

不过,隔壁的沙俄看到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心里也不爽了,于是联合德国、法国唱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戏。

日本和清朝打完甲午战争之后,正值疲惫之际,虽然得到了很多好处,可是还没来得及消化,所以不敢和俄、德、法三国闹翻,最后只能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吐出了吞下去没多久的辽东半岛。

当然,日本虽然不得不还辽,可又趁机敲了清朝三千万两白银。

俄国则趁机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朝索要好处——打着所谓的“互相援助”的旗号,迫使清政府向俄国军队开放口岸和铁路,将辽东的铁路筑路权交给俄国,这为俄国日后渗透和侵占东北提供了便利。

俄国虽然联合德、法迫使日本吐出了辽东,打破了日本独吞辽东的美梦,也加快了对辽东半岛的渗透,可是日本军队可没有因此退出辽东。

日本也不甘心吐出辽东,所以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再一次吞下辽东,这便有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并且日本在此役中打败了俄国。

如此一来,日本成功地取代了俄国在辽东的地位,俄国被迫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永远地让给了日本。

所以,日军更不可能离开东北了。

张作霖崛起以后,东北为什么仍然驻有日本军队?他为什么不驱逐日军?

原因也很简单,不论是执掌东四省的张作霖,还是执掌北洋政府、势力直抵上海的张作霖,他都没有足够的实力驱逐日本人。

清朝被洋人欺负了这么多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不也仍然受着洋人的气?这个局面不可能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便能够改变。

更何况,当时国内各系军阀林立,一个个如狼似虎地盯着对方,盯着北京政府,可是他们想要逐鹿中原的话,首先便得有枪,枪从哪来呢?向列强们或借或买,所以,军阀们谁还没有个“外援”?

张作霖的“外援”实际上便是日本人,所以,即便他不想日军出现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是他能有什么办法?

打,他打不过日本人。

他不仅打不过日本人,还得因为武器装备的事受到日本人的钳制,这也是他后来投这么多钱去发展兵工厂的原因。

此外,他为了能够坐稳自己“东北王”的位置,也不得不和日本人进行选择性的合作,因为他要是拒绝合作的话,日本肯定会扶持别的人来和他对着干,威胁他“东北王”的地位,1928年日本不正是因为张作霖不肯合作而制造了“皇姑屯事件”?

所以,张作霖在不可能一步便能够驱逐日本人的情况下,只能缓缓图之,一边尽量维持现状,一边发展自己的实力去摆脱日本人对自己的钳制。

只可惜局势太过复杂,变化得也太快,张作霖至死没能统一中国,也没能将日本人赶出中国,反倒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上。


流浪的侯爵


189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将中国的旅顺和大连湾“租借”给俄国。1904-1905,日俄为了争夺中国东北的利益而爆发了日俄战争,最终俄国战败,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该和约规定:俄国从中国攫取的旅大租借地及其附属的一切权益、公产均转让给日本;俄罗斯政府将长春至旅顺段的中东铁路支线及其所属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日俄两国可在各自霸占的铁路沿线每公里驻护路兵15名。



1905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其在中国东北南满地区的殖民统治,将辽东半岛更名为“关东州”,并派遣2个师团约4万人进驻关东州和南满铁路附属地,同时在辽阳成立了关东总督府,陆军大将大岛义昌担任总督,下设陆军部和民政部。1906年,总督府改为都督府。


从1907年开始,日本在“关东州”驻扎1个师团、6个铁道守备大队。到1919年,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并另外组建关东军司令部,实行军政分离,这就是日本关东军的由来。因此,不是张作霖时期,而是清末的时候,日本在东北就有驻军了。


历史军魂


日本在东北的驻军始于1905年日俄战争胜利之后。在此之前,沙俄攫取了在东北修筑铁路的权利,并陆续修建了东清铁路(即后来的中东铁路)及其南向支线。按照当时列强在中国境内普遍享有的霸权,沙俄也随之获得了在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宽城子(今长春)以南的铁路线(日本后来称其为“南满铁路”),由于满清政府的软弱无能,铁路沿线驻军的权利也一并被日本获得。按照当时的不平等条约,日本可以在铁路沿线每10公里驻军15人。除此之外,沙俄占据的旅大租借地(包括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也被日本夺取。

随后,日本就组建了常驻的军队,并于1907年开始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和旅大租借地内,其规模为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队(大队,即营级)部队。这些驻军最开始隶属于日本在旅大设立的管理机构——关东都督府(后改为关东厅),1919年关东厅实施军政分离,另外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管理这些部队。

关东军所属的部队基本上实施轮换制,其常备师团轮流被派往东北驻扎。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正是靠着关东军的支援,张作霖才得以保住自己的位置。“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占领了整个东北,驻军自然也随之常态化,规模也越发扩大。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