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天官府居然是明朝六朝重臣蹇義府邸,他的名字也是朱元璋親賜

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街道,在這裡有著城市獨特的文化和歷史發展。在重慶通遠門附近有這麼一條街道,街道名稱以古時候的官職命名,著名詩人郭沫若曾在這裡居住過,你知道這是哪條街嗎?

這條街叫天官府,街名為府,始建於明朝年間,距今有500年的歷史。天官府在古代是一個官署名,始設於西魏恭帝三年,北周沿置。天官府不止是官署名,在這天街道上還真的有這麼座府邸叫天官府,雖然現在早已消失,但卻留下了這條叫天官府的街道以及相關的歷史和故事,那麼天官府的主人是誰呢?

重慶天官府居然是明朝六朝重臣蹇義府邸,他的名字也是朱元璋親賜

天官府的主人是明代六朝重臣,官至吏部尚書的蹇義,在古代,掌管天下官員考核、選拔、任免的吏部被稱作天官,所以蹇義居住的地方自然被稱作天官府。

蹇義是明朝初巴縣人,原來的名字叫蹇瑢,而他後來的義字來歷不凡,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賜的。洪武十八(1385)年的時候蹇義進京趕考,中了第三甲進士,被封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主要負責皇帝的旨意,草擬詔書,會參與一些國家的重大機密,經常周旋在御前,所以做事情一般都小心謹慎,稍不注意就會惹上殺頭之禍。

有一次,皇帝有意問蹇義,說秦穆公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是不是他的祖先,蹇義以實相告說不是。朱元璋當即龍顏大悅,認為他誠實可靠,於是賜名為“義”,並親筆題下“義”字送給他。蹇義一生歷仕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等六朝,官至吏部尚書。

在明宣宗時期,宣宗想給仁宗大修墓園,但是想到仁宗去世前留下的遺旨不得浪費,一時就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所以他就去問了蹇義,蹇義回覆說帝王陵園從簡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並且遵守遺詔更是大孝之舉,在古代最看重的就是孝和義這兩個字,所以仁宗聽後覺得很有道理,立即下旨縮小皇陵規模,一切從簡。

重慶天官府居然是明朝六朝重臣蹇義府邸,他的名字也是朱元璋親賜

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宣宗下詔在北京文明門(即今崇文門前身)外賜丞相府給蹇義,同時在重慶通遠門外也給他賜了座府邸,於是這裡便叫做天官府了。據說天官府的規模極為宏大,府邸用的磚瓦是皇帝下旨燒製的,而在府邸中堂上還掛有宣宗御筆對聯:“祈天永命天官府,與國休慼國老家”。

每一個家族都有繁榮昌盛、衰敗落寞的時候,哪怕是盛極一時的天官府也不能倖免。蹇義在世時天官府聲名顯赫盛極一時,但是這份榮耀不是永遠保存的,蹇義去世後,後人之中沒有能與他並肩而論之人,所以這個家族開始衰敗,曾經的府邸也漸漸受損。尤其是明末清初的戰亂,天官府的部分建築被兵火焚燬。辛亥革命以後,天官府逐漸毀壞,有的倒塌,有的化為塵埃。而這座榮耀百年的府邸在歷盡滄桑後徹底倒塌,只留下一條叫天官府的街道,天官府的原址上陸陸續續被後人修建了一些房子。

重慶天官府居然是明朝六朝重臣蹇義府邸,他的名字也是朱元璋親賜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天官府街8號的兩幢樓房,小樓主樓建築為磚木結構,歇山頂小青瓦屋頂,與主樓相鄰的副樓,也是一棟三層高的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築,這裡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暨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

雖然現在的小樓鮮為人知,但是在過去這裡是全國知名人士的聚集地,著名作家沈雁冰、舒舍予,教育家陶行知,歷史學家鄧初民、翦伯贊,自然科學家盧於道……這些在歷史上有名的大家們,都曾來過這棟小樓。抗戰時期,郭沫若領導的第三廳曾在這裡借住辦公,在這裡創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膽》、等作品,其中《屈原》的戲中獨白《雷電頌》更是引得傳遍舊重慶的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有人朗誦臺詞:“爆炸啊,你從雲頭滾下來吧!”除了這些外,曾經轟動全球的《民主宣言》更是誕生於此,75年前,300多位文化界知名人士在這裡共同簽署《文化界對時局進言》,這篇被稱為民主宣言的文章,迅速在國內外輿論界引發極大震動。

重慶天官府居然是明朝六朝重臣蹇義府邸,他的名字也是朱元璋親賜

天官府8號的“重慶郭沫若舊居”1983年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幸的是,原郭沫若舊居被大火燒燬,只留下原三廳及文工委的樓房,令人惋惜。後經國家文物局及相關部門批覆後,於2015年12月30日遵循“按照原來的建築形制、保持原來的建築結構、採用原有的建築材料、按照原來的工藝技術”等原則,對文物本體建築進行恢復性修繕,現已竣工。

重慶天官府居然是明朝六朝重臣蹇義府邸,他的名字也是朱元璋親賜

這條因府邸而興盛的街道在歷經滄桑後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但是這其中的故事,以及抗戰時期郭沫若等人做出的巨大貢獻仍就廣為傳唱,這是重慶人們難以忘懷的歷史,同時也是重慶人民最為珍貴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