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问题是经济问题缩影,切蛋糕不均衡现象加重,行业走势分化

信用债问题是经济问题缩影,切蛋糕不均衡现象加重,行业走势分化

文 | 麻艳(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一、上周(7月2日至6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走势

流动性跟踪: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资金100亿元,上周有5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通过逆回购合计回笼资金5000亿元。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18年7月5日央行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上措施释放流动性约7000亿元,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在较高水平。

信用债问题是经济问题缩影,切蛋糕不均衡现象加重,行业走势分化

货币市场利率全线大幅下行。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DR007、DR014、DR1M分别变动-76BP、-56BP、-172BP、-143BP至1.88%、2.45%、2.45%、2.93%;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1、R007、R014、R1M分别变动-120BP、-106BP、-169BP、-146BP至1.95%、2.53%、2.71%、3.04%;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Shibor1W、Shibor1M分别变动-66BP、-27BP、-59BP至1.97%、2.59%、3.45%。

信用债问题是经济问题缩影,切蛋糕不均衡现象加重,行业走势分化

债券市场利率多数下行。

上周1Y、3Y、5Y、10Y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变动-14BP、-5BP、-3BP、5BP收至3.02%、3.27%、3.32%、3.53%。1Y、3Y、5Y、10Y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分别变动-31BP、-11BP、-6BP、-8BP,收于3.37%、3.90%、4.05%、4.17%。信用债方面,1Y、3Y、5Y期A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变动-38BP、-17BP、-12BP至4.16%、4.39%、4.54%;1Y、3Y、5Y期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变动-33BP、-15BP、-11BP至5.35%、5.35%、5.53%。

信用债问题是经济问题缩影,切蛋糕不均衡现象加重,行业走势分化

二、上周资金面较为宽松,货币市场全线大幅下跌,带动债市短端利率下降明显,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10年期国债上行5BP至3.53%,10年国开债继续下行8BP至4.17%,6月份利率债收益率基本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在资金面较为宽松的影响下,上周信用债收益率跌幅明显,AAA和AA中短期票据均出现10个BP以上的下行幅度,且信用利差持续扩大的态势有所放缓。

三、近期市场的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债牛和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共存

目前,市场对基本面、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悲观预期,成为近期利率债走牛的主要支撑因素。同时投资者整体风险偏好下降明显,低等级债券的信用利差大幅上行。对银行理财而言,资管新规细则尚未落地,业务调整目前尚未全面展开,银行理财主要采取存量滚动的策略,没有新增资金进行债券配置。加上资管新规明确规定禁止资金池模式,为避免单独建账产品踩雷,银行理财承担信用风险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其信用风险和久期偏好都在降低。对于银行自营而言,由于负债成本仍然较高,银行仍然会优先将资源配置在信贷领域,留给债市的配额仍旧有限,且配置需求主要集中在利率债,信用债配置需求很弱,也导致了利率债和信用债走势的分化。对于非银机构而言,由于过去两年业绩表现普遍不佳以及穿透监管,委外赎回行为明显,持债规模普遍收缩。

四、信用债问题是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和经济问题的缩影,反映了在金融严监管导致风险偏好下降的大背景下,有限的蛋糕资源当中,切蛋糕不均衡的现象加重,加速了各行各业的分化和挤出

一方面金融严监管和金融去杠杆的过程当中,所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都在下降,这种风险偏好下降具有传染性和自我强化特征,甚至流动性宽松也无助于风险偏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广义信贷规模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今年上游行业对下游行业的挤出、国企央企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房地产企业对非房地产企业的挤出效应非常明显,从而导致再融资困难引发的民企和下游企业债券违约现象更为凸显。

中期来看,即便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高层认为目前经济仍有韧性,去杠杆总体趋势不会改变。随着去杠杆进程延续,预计贷款很难弥补其他社融分项的萎缩,M2和社融增速年内仍将维持在偏低水平。为了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改善货币增速、维持利率低位、放松汇率条件或许是可能的政策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