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降尿酸老藥“別嘌醇”正名

一段時間以來,經典傳統的降尿酸老藥——別嘌醇,一直廣受爭議,為什麼?因為其致命的皮膚過敏反應,而受到很多臨床醫師的質疑。

我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並參考多國新版的《痛風治療指南》後,特別為這款經典傳統老藥正名:合理使用別嘌醇,效果更好!

別嘌醇到底有什麼致命的副作用?

別嘌醇是非常經典、療效肯定的降尿酸老藥,但也有致命的“皮膚過敏”的副作用,表現為:發熱、剝脫性皮炎、多形紅斑、大瘡性表皮壞死等,要命的是,一旦出現這種過敏反應,大約有20-25%的死亡率。

因此,社會上就有“別嘌醇過敏會送命”、“別嘌醇口服不能超過一個月,否則會有生命危險”等等謠言。

實際上,別嘌醇的過敏反應只有3%(有人說10% ),而且主要與亞裔人群攜帶的一種叫“5801”的基因有關,這種基因北京有測定,目前還沒有推廣,另外,這種過敏反應可以很快發現,只要及時停藥,也能有效控制。

真相是:別嘌醇的確有致命的“過敏副作用”,但發生率只有3%左右,與獨特的基因有關,即使不能檢測排除,只要及時發現皮疹等過敏異常,及時停藥、換藥,也能有效避免。

為傳統降尿酸老藥“別嘌醇”正名

如何有效迴避別嘌醇的副作用?

別嘌醇是主要降尿酸作用機理,是抑制體內尿酸的生成,而體內尿酸過高,80%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因此,80%的高尿酸人群,更適合用別嘌醇。

為了迴避別嘌醇的副作用,科學家又發明了一種叫非布司他的新藥,它的作用機理與別嘌醇相似,沒有這種副作用,但非布司他多用於沒有痛風發作史的人,對於發作過痛風的人,作用沒有別嘌醇好,而且其對肝的副作用也很明顯。

所以,對肝功能不好,又有過痛風發作的高尿酸人群,專家建議還是首選別嘌醇。

別嘌醇的副作用很容易被發現,而且有一定的累積效應,為了防範這樣的副作用,專家建議最好是進行“5801”基因檢測,沒條件檢測的,可以每天半顆(50mg)持續口服,兩個月後,如果啥事沒有,就可以放心按推薦劑量長期服用,這樣即使有過敏(皮膚瘙癢、脫皮、發燒)發生了也不必擔憂,因為兩個月總共才30顆藥,簡單抗過敏治療,即可安全渡過。


小結:合理使用別嘌醇的建議

1. 有痛風發作史人群,降尿酸治療的首選。

80%的尿酸源自內源性,所以更多人適合用別嘌醇,除了皮膚過敏的副作用外,在肝臟、性價比等方面優於非布司他,而且由於其面市時間長(60年曆史),應用廣泛,瞭解也透徹,這優於面市不到十年的非布司他,保險起見,更多醫生傾向首選老藥。

2. 小劑量試用兩個月,安全與否很快知曉。

由於目前“5801”基因檢測尚沒有普及,通過每日50mg小劑量,連續兩個月使用,就能判斷是否適用別嘌醇,因為90%以上的人不會有致命的“皮膚過敏”副作用。

3. 服用別嘌醇,一定要配合多喝水。

別嘌醇主要是減少內源性尿酸,如果配合多喝水,能夠促進因飲食等原因產生的外源性尿酸的排洩,對整體降低尿酸、防痛風,效果更為明顯。

以上是我對別嘌醇用藥的一個理解和總結,大家可以作為科普參考,不做為個人自行用藥的依據,請到正規醫院,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進行正確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